从哈佛学院时代沿用至今的哈佛大学校徽上面,有用拉丁文写着“VERITAS”的字样,意为“真理”。哈佛校徽的图案展示着三本翻开的书本,其中两本书向上翻开,而另外一本书则向下扣着,象征着理性(reason)与启示(revelation)之间的动力关系。哈佛大学早期的校训是“察验真理”[Veritas(1643年)]、“荣耀归于基督”[In Christ Gloriam(1650年)],以及“为基督·为教会”[Christo et Ecclesiae(1692年)]。哈佛大学的一份最早期文献——1642年的《学院法例》——如此写道:“让每一位学生都认真考虑并以认识神耶稣·基督为永生之源,作为个人生活与学习的主要目标,以基督作为一切正统知识和学习的唯一基础。所有人既看见主赐下智慧,便当在隐秘处认真借着祷告寻求他的智慧。”这表明在哈佛建校的初期,宗教教学活动是学校的主要内容。直到美国建国后,哈佛大学校训才恢复为最早确立的“真理”(Veritas)。
哈佛大学校训的原文,也是用拉丁文写的,意为“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校徽和校训的文字,都昭示着哈佛大学立校兴学的宗旨:求是崇真。
1903年,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之父、美国本土哲学的创始人威廉·詹姆斯在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真正的哈佛》的演讲。在演讲中,威廉·詹姆斯用充满激情的语调说道:“真正的哈佛是看不见的哈佛,在于她富于真理追求的灵魂之中,在于她无数独立而又孤独异常的孩子们身上。思想才是我们大学这座植物园中最宝贵的种子!”
哈佛校训中的“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其实是源于西方名哲的一些真实事件。
在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雅典,城邦兴旺,百姓安居乐业。这里的社会风气很好,人们都非常崇敬那些有智慧的人,很多智者在这里开办学校,向人们传授辩论、修辞等智慧。有一位额头宽阔的老人闲来无事喜欢在人多的地方和人辩论,他的名字叫苏格拉底。他经常和人辩论,在辩论中通过问答形式使对方纠正、放弃原来的错误观念并帮助对方树立新的思想。传说,曾经有好事者到德尔菲神庙去请求神谕,请神回答谁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结果神谕显示,苏格拉底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苏格拉底听到后,感到很困惑,觉得自己一无所知,为什么还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呢?于是苏格拉底去询问那些饱有智慧的人。他问将军什么是勇敢,问政治家什么是正义,问诗人什么是美。结果通过苏格拉底的询问,这些各行各业的精英都承认自己并不知道勇敢、正义、美的真正含义。苏格拉底恍然大悟,自己之所以比别人有智慧,是因为知道自己一无所知,而其他人则连这个都不知道。就像苏格拉底的名言“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抱着这种追求真理的心态,苏格拉底启发了学生柏拉图对真理的追求,柏拉图又启发了亚里士多德对哲学的研究。在德尔菲神庙的石柱上刻着“认识你自己”,柏拉图也把这句话刻在了自己所办学校阿卡德米的入口处,用来激励自己的学生对真理的追求。后来,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举世闻名的言论:“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哈佛的家教精髓:
哈佛校训确立了自己办学的理念:追求真理。这是哈佛大学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决定了哈佛办学的宗旨和目标。由于这种定位,哈佛大学尽管经历了风风雨雨,但始终走在世界大学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