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一位父亲带着自认为是无可救药的孩子去看心理医生。那个孩子已经被严重灌输了自己没有用的观念。刚开始,他一语不发,任凭医生怎样询问、启发,他也绝不开口。心理医生一时间也无从着手。后来心理医生从他父亲所介绍的情况和所说的话里找到了医治的线索。他的父亲坚持说:“这个孩子一点长处也没有,我看他是没有指望,无可救药了!”
心理医生就开始找出他的长处——孩子不可能没有任何长处。他最终找到了,这个孩子喜欢雕刻,甚至可以说在这方面具有很高的天赋,还颇有成为高手的潜质。他家的家具也被他刻“伤”,到处是刀痕,因而他常常受到惩罚。心理医生买了一套雕刻工具送给他,还送他一块上等的木料,然后教给他正确的雕刻方法,不断地鼓励他:“孩子,你是我所认识的人当中,最会雕刻的一位。”
从此以后,孩子渐渐变得开朗了,改掉了不爱讲话的毛病,后来竟然成了一位擅长唇枪舌剑的律师。
这个故事说明,父母的态度决定了对孩子教育和培养的高度。父母对孩子教育和培养的破坏性行为不问究竟,只是责罚,结果孩子有了自闭倾向。但如果从孩子的破坏性行为中发现其强项后,就能够将孩子的坏习惯去除,自闭倾向也随之消失。
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和调查,已经证明了每一个正常的孩子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多项技能,所不同的只是技能的拥有程度及组合不同。20世纪80年代,美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不仅仅指人们通常所认为的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它还包括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至少7种以上智能,所有的智能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特殊孩子更要发现他的强项。作为父母,在发现自己孩子是特殊孩子时,不要先给他贴上标签,而要去观察孩子的举动,去发现他每天花最多时间做的事,去发掘他的优点。从正面的角度来看待特殊孩子,他们其实拥有一般人所没有的能力。举例来说,一个坐轮椅的孩子往往手力特强,不会讲话的孩子往往手的精细能力强,耳聋的孩子往往触觉很敏感。特殊孩子是用不同的角度和世界共存。他们总会给人许多的惊喜,父母无法预测他们的发展极限。父母要看孩子的特殊性在哪里,就会发现他们更多的优点。
要想多方面发现孩子的强项,父母可以从智力的八个层面发掘特殊孩子的优点,即音乐天分、体能、数学、语言、方向空间、社交、感性以及灵性。通常学校只提供数学、语言等方面的智力学习,其他的都得靠自己去学习。因此做父母的要发掘特殊儿童的其他强项,并帮助他们,把他们学习的技能分成多个阶段,让他们一步一步去做,且要用耐心去教导。因为人的大脑是有可塑性的,需要的只是磨练。
培养天才最重要的是如何发现,如何引导,以及如何对待。
哈佛的家教精髓: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强项。一些孩子的强项之所以后来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来自幼时父母的态度,即同情、内疚、冷漠或急切,家庭成员的关系,外界的态度等。因此父母不仅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强项,更要用欣赏、宽容的心态正确对待孩子的强项,使孩子的强项成为其一生的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