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易经五行养生
11040400000039

第39章 胆囊炎离我们有多远?

胆囊炎也是我们经常见到的现代疾病,防治胆囊炎除了讲究饮食卫生以外,还应当注意参加适当的运动或者体力劳动,这样再加上饮食调养,疾病就会得到有效控制。

胆囊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发病率仅次于急性阑尾炎,一般多发生在中年人。

有一些四十岁以上的中年人,由于工作环境、生活方式的变动,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神经调节和代谢障碍,影响胆囊的正常收缩和舒张,使胆汁排泄不通畅,特别是逐渐发胖的中年人,由于脂肪代谢紊乱,更容易刺激胆囊强烈收缩。如果同时有感、消化不良,结石形成那就更容易诱发胆囊炎发作了。绝经期前的中年妇女,因为内分泌改变的关系,常常影响胆汁的分泌和调节,所以得胆囊炎的机会要比同年龄的男子更多一些。

中医认为,胆具有藏精气的特点,与五脏藏精气的作用相似,然而,五脏所藏精气是“藏而不泻”,而胆居六腑之首,不仅藏储胆汁还排泄胆汁,“亦藏亦泻”,所以胆又属于“奇恒之腑”的范畴。胆与肝相连,附于肝之短叶间;胆与肝有经脉相互络属,互为表里。《灵枢·本输篇》称“胆者,中精之府”,内藏清净之液,亦即胆汁。胆汁味苦,色绿黄,由肝的精气所化生,汇集于胆,排泄到小肠中,以帮助饮食的消化,是脾胃运化功能得以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

胆汁的化生与排泄,由肝的疏泄功能控制和调节。如果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胆汁排泄畅达,脾胃运化功能也健旺。反之,肝失疏泄导致胆汁排泄不利,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临床上可出现协下胀痛、食欲减退、腹胀、便溏等症;如果胆汁上逆,可见口苦,呕吐黄绿苦水,胆汁外溢,则可出现身黄、目黄等黄疸症状。

胆囊炎、胆石症属于中医的“胁痛”、“腹痛”、“胆胀”、“黄疸”等范畴,因情志抑郁。饮食不节,引起肝胆气郁,气血淤滞不通所致。患者常感右上腹不适,阵阵钝痛,往往过食油腻食物痛感更重,伴有腹胀、嗳气、恶心、低热。有时产生急性发作症状、表现痛感剧烈,并有黄疸。

俗语说,我们要治未病,未雨绸缪,怎样防治胆囊炎呢?防治的办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要经常做一些体力活动,使全身代谢活跃起来,特别是脑力劳动和上班老是坐着不动的中年人,更要有意识地多做体力劳动,防止过度的肥胖,因为肥胖是胆囊炎或胆结石的重要诱因。

(2)要讲究饮食卫生,切忌暴饮暴食,适当节制脂肪食物。特别是怀疑有慢性胆囊炎的人更要忌油腻。因为吃带脂肪的食物以后,会反射性的使胆囊收缩,一旦收缩过于强烈便导致胆绞痛的急性发作。

(3)怀疑有慢性胆囊炎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过多的震动腹部,不要长时间在崎岖不平的路上骑自行车。乘汽车时尽量要坐前排,以减震荡,防止诱发急性发作。

(4)秋凉以后要注意保暖,尤其是睡觉时要盖好被子,防止腹部受凉,因为肚子受凉以后会刺激迷走神经,使胆囊强烈收缩。

(5)已经证明有胆结石或者肠寄生虫病的人,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胆囊发炎。

(6)如果发作比较频繁,症状比较重,明显影响生活和工作,用利胆药等保守疗法又不见效,就应该考虑用手术治疗。

合理的饮食是预防本病的基本措施,饮食控制则为内外科治疗的辅助手段。饮食治疗的目的是要清除促进胆囊炎发病的因素和保持胆汁排泄的通畅。下面是我们在饮食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减低食物中脂肪含量,饮食中不用肥肉、油炸和含脂肪多的食品,并注意以植物油代替动物油。此外,有些胆囊炎的形成与体内胆固醇过高和代谢障碍有关,因此要少吃含胆固醇多的食品如蛋黄、脑、肝、肾、鱼子和其他内脏。烹制食品时,应以炖、烩、蒸、煮为主。

(2)进食富含优质蛋白质及糖类的食物,以保证热量的需要,有促进肝糖原的形成和保护肝脏的作用。

(3)多进液体,以稀释胆汁;增加进餐次数,刺激胆汁分泌和排泄。

(4)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西红柿、胡萝卜、玉米、鱼肝油等,以保持胆囊上皮组织的健全,因上皮细胞的脱落,能助长胆石形成。萝卜有利胆作用,能帮助脂肪的消化吸收,宜常吃。

(5)多饮瓜果汁,如桔汁、梨汁、苹果汁、荸荠汁及藕汁。西瓜汁更有清热利湿作用。

(6)少吃含纤维素多的食物,避免因肠蠕动而增加疼痛,可吃少渣食品或半流质饮食。

(7)忌用酒类和刺激性食物或浓烈调味品。烹制菜肴,味道宜清淡,饮食不宜过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