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实用口才经典训练教程
11039400000028

第28章 办事口才兵法同窗情深事能成——求同窗办事的说话技巧

办事最实在、最得力的要属同窗关系,同窗关系是非常纯洁的,有可能发展为最长久、牢固的友谊。因为在学生时代,质朴单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热情奔放,对人生、对未来充满浪漫的理想。而这种理想往往是同窗间共同追求的目标。曾几何时,彼此在一起热烈地争论和探讨,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袒露在别人面前。加之同窗之间朝夕相处,彼此间对对方的性格、脾气、爱好等等能够深入了解,从而惺惺相惜,就如同酿酒,时间越久就越香醇。

同窗之谊,情同手足,在某种程度上尤胜于手足。同窗之谊,犹如朋友之情,但在一定程度上又有别于朋友之情。能成为同窗,实属缘分。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此缘当堪足惜,当应足惜。

相识、相处、相知、相助,同窗关系愈久弥坚,助益良多,何乐而不为?

谁没有几位昔日的同窗,说不定你的音容笑貌还留在他们的记忆中,千万不要把这种宝贵的人际关系资源白白浪费掉。从现在开始,你就要努力地去开发、建设和使用这种关系。

那么,我们该如何利用同窗关系呢?

1.加深关系,能伸手时主动伸手

同窗之间关系越深、将来帮忙的可能性越大,甚至是,能伸出手时,需要伸出手时,就主动伸出援手。

姚崇是唐玄时期有名的宰相,权倾当朝。在姚崇的同窗之中,有一个人深得姚崇的敬佩。那是在姚崇高中秀才之后,与一位叫张宗全的秀才同拜一位老师门下继续深造,以期待将来能考中进士,光宗耀祖。

一次,老师要姚崇与张宗全就某个题目写一篇文章,两天之后他要考核。这两位学生下去都精心作了准备,将自认为写得最好的一篇交了上来。事有凑巧,姚崇与张宗全所写的内容几乎完全一样,而且观点也相当一致,这怎能使老师不为之恼火?没有想到自己门下两位最得意的门生敢剽窃他人作品,这如何了得?

看到这种情况,姚崇据理力争,声明文章绝非剽窃。而张宗全作品也非剽窃他人,但为了平息老师的怒火,就对老师说:

“这实属学生不该,前两天与姚崇论及此题,姚兄高谈阔论,学生深感佩服,遂引以为论。”

老师听到这番话,也知错怪了两位学生,就平息了心中怒火。事后姚崇内心里为此深感佩服,为张宗全的广阔胸襟所感动。

姚崇当了宰相后,遂向唐玄宗推荐此人,唐玄宗在亲自考核张宗全的才华之后,深以为信,便封了他一个正三品官衔,专职外藩事务。

可见,人情在同窗关系中的作用是多么巨大!张宗全就很巧妙采用了这个技巧,在一些较无关紧要的场合中,自己吃些小亏,作些让步,送个人情给对方,使姚崇一辈子都记住了这个人情,最后也使张宗全获得了一辈子的荣华富贵。

诸如此类的例子可谓不胜枚举。因此,同学之间,应创造条件,不断加深彼此间的关系。

2.经常聚会,以求关键时候帮把手

常言道“十年修得同船渡”,茫茫人海中,曾同在一个屋檐下度过青春年华,那可是几世修来的缘分。所以,应当分外珍惜。

过去,毕业之后,同窗们常常是天涯海角,各奔东西。而如今,手机电话畅通无阻,互联网四通八达,昔日的同窗也有了更多的联系方式,即使远隔重洋,也能互通心曲。与昔日的同窗保持愈久弥坚的关系,对人生、对事业可谓大有裨益。

同窗有时能在关键时候、危急关头帮上大忙。但决不能有事要帮忙才去联系,而应该时常保持联系。离开学校,走入社会,大家也应常常聚一下,嘘寒问暖,相互关照,在同窗需要帮助的关键时候,伸出援手,同窗也会在你需要的时候为你“千里送鹅毛”。

刘备还在读私塾时,由于刘备讲义气、聪明,因此成了同学中的头,在这几年中,他经常帮助其他同学,与他们的关系处得非常好。后来长大了,大家都有自己的道路要走,刘备与这些要好的同学也各奔东西了。

但是,虽然大家分开了,刘备却很注重经常与同学保持联系。其中有一位叫石全的人,是刘备读书时合得来的朋友,他读书后,仍回家继续供奉自己的老母亲,以尽孝道,靠打柴卖字画为生。刘备不嫌弃其清贫,经常邀请石全到他家中做客,共同探讨当时的天下形势,这样的聚会每次都很成功,刘备与石全的关系也在不断地加强,情同手足。

后来,刘备为了实现自己心中宏伟的目标,就带起了一支队伍参加了东汉末年的大混战。初时,刘备所带的军事实力很小,不得不依附其他人,在一次交战中,刘备所带的军队被全部歼灭,只他一人逃脱,被石全给隐藏了起来,逃过了一劫。

可见,同学关系有时在很危急的关头能帮上大忙,能起到排忧解难的作用。但是,一定要记住的一点是,这中间的好处是来自于自己的努力,如果在你与同学分开之后并没有经常相聚,那关系之好从何说起,从中受益则更是一纸空文了。所以,只有你有这份心、这份情,真诚地维持分开之后的同学关系,那你的人际面会更加广泛,路子也会比别人多出几条。

3.参加同学会,办事儿时求得照应

现代社会中,由于物质的极大刺激,造成许多人的目光短浅,特别是在同学关系上,相聚时漠然处之,分开后互不来往,“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直到遇到困难时才想到同学,那就为时已晚矣!不过,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认识的提高,大家也加深了各种人际关系的认识。许多人在与同学分开之后,还经常保持着联系,成立一个组织机构——同学会,这实在是一种十分有见地的方法。一年一小会,十年一大会,大家虽已不再是学生,但同窗之情却愈聚愈坚、愈聚愈惜。彼此相互照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中国所特有的人际关系,它说明了同学关系已越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不受时间所限,只要有“聚”,那份关系、那份情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