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家庭和睦心理学
11037700000003

第3章 家庭责任体现人的内心世界

一个人,在你选择了成家的同时也就别无选择地承担了家庭责任,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责任是不可选择的,不去承担就是逃避。家庭成员之间是平等互爱的关系。谁没有自己的理想,又有谁不懂得幸福之甜蜜。家庭不同于社会、不同于单位之处就在于家庭中充满着自觉的爱,而这爱来源于每个家庭成员心灵深处的无私奉献,这奉献又源于对家庭的责任感。

家庭责任体现了人的一种社会必然性,对于任何人来说家庭责任都是不可推卸的。认清自己作为一个人的责任,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对构建文明与和谐,以及享受幸福有着重要的实质意义。

认识家庭责任与社会责任

家庭责任是指个人要通过自己辛勤地劳动,对家庭成员生存和繁衍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要及时进行情感交流,努力保证家庭成员在物质上和精神上能平安、健康、愉快地生活或成长。一个精神正常的人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家庭责任。

社会责任则是指个人努力优质高效地劳动,尽可能多地创造出超过个人消耗的财富,满足群体或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无论处在何种角色,其言其行不仅不能损害群体或社会利益,而且还要维护社会利益和推动社会的发展。从社会这个角度来看,人的社会责任分为强制性的和非强制性的两类。

强制性的社会责任是由法律、法令、规章制度、包括契约确定下来的责任。具体说就是法律上所讲的民事责任。对法律的尊重和对契约的尊重是现代社会存在的根基。树立对法律乃至每一份契约,尤其是小的契约负责的精神是法治的出发点。个人必须自觉地承担这类社会责任。如履行合同契约,依法从事工、商、服务行业的经营、依法纳税等民事义务;依法遵守社会治安秩序,自觉遵守社区或单位规章制度。否则,就会受到社会强制性的惩处。

非强制性的社会责任纯粹靠人的自觉,如努力学习,积极劳动,创造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爱护社会公共设施,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努力保护环境,自觉维护生态平衡;秉公办事;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等。

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是每个人责任的两个方面,从根本上说不是对立的,但在某些特定的情况来说,难免会出现“忠孝难能两全”的情况。但无论何时何地一个人也不能以家庭责任排斥社会责任。不管哪种社会,法律和所提倡的道德,其目的都在于提醒每个人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

一般情况下,不承担家庭责任的人在世人眼中连畜牲都不如;只承担家庭责任而推卸或逃避社会责任的人,仅仅是一个生物的人,进化中的人,其人格肯定是大有缺陷。人只有承担了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体现他作为人的生命本能,才高踞于其它的一切动物之上。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中,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的提法,易于联接和引导不同觉悟程度、道德程度、文化程度的人们一起向上,易于引导全社会各阶层成员从各自的起点上循序渐进,共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易于形成凝聚亿万人民的强大的精神吸引力。

21世纪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要求每一个公民担负起自己的家庭责任与社会责任,不但不抹煞个人的利益,而且是充分尊重个人利益和个性发展。“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的提法,易于影响人的内心世界。

人的行为是受内心世界支配的。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能影响人内心精神世界的观点、学说可以长盛不衰。儒家学说为什么会延续2000多年对中华民族的心理造成重大影响?《论语》中记载,孔子的学生问他:父母死了,子女要致哀三年,时间是不是太长了?孔子的回答既不是说这是制度的规定,必须服从,也不是说这是神的意志,你必须做;而是说:你小的时候,父母抚养你、照顾你不少于三年吧;父母死了,你就不表示三年的哀悼吗?孔子没有把哀悼三年的必要性、合理性归结为外在的社会、宗教、政治等因素,而归结为人的内心心理,归结到子女对父母自学地爱。也就是把外在的制度归结为心理的自觉需要。

孔子学说的魅力就是来源于此。任何社会学观点,单纯强调自我或单纯强调社会都是片面的。而“加强责任感”、“履行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提法,是在社会与自我结合的基础上强调自我,强调人的自主意识。强调了个人,而又没有忽视社会。所以,易于影响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易于培养个人内心的集体主义思想。

培养家庭责任感的方法

男人是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支柱,有女人的家庭才是完美的幸福家庭。然而,幸福的家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他只是表现在一种物质上有基本的保证,精神上有舒适快乐的感觉。家中有了男人女人,并不等于就有了家庭幸福,所以,一个家庭的幸福,在很大程度上要靠精心营造。要营造幸福家庭,使得自己对于家庭富有责任感,其责任就在于用心做好每件事。

(1)用心想事要有眼光

“眼光决定眼界,眼界决定境界。”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远才有高境界,才能将家务事想好。在想营造幸福家庭事情时,要面对现实,结合自己家庭的真实现状,去勾画设计和睦家庭的蓝图。正确的选择是,应抛弃私心杂念,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把心中的目标定位在为家庭创造更大效益和和睦的事情上,承担起传承和弘扬家庭的好家风的责任。这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所要树立和践行的最基本的家庭观。

(2)用心谋事要有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有了好的思路,家庭责任就尽到了一半。聪明的人,总是善于与家庭成员沟通交流,把自己的思路始终围绕在家庭具体的现实和需求,并能够对家庭眼前和长远的事情统筹兼顾地切实思考。不但要思考家庭生活中的一日三餐,而且要考虑子女的抚养、上学、就业、成家和双方父母的生活安排,还要考虑购房添物等事情。家庭需要的,就是女人所要思考的。而人的思考往往是比较直观或超前的,这就必须要努力克服不正常的攀比心态和浮躁的虚荣心,把自己的思路建立在家庭真实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客观条件允许的基础之上,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思考和决策。

(3)用心干事要有力度

凡通过家庭成员协商之后定了的事就要坚决认真去做,做就要做好。做好家务事,就要舍得下功夫付出,无私奉献。对自己有能力能够做好的事,要主动承担去做;对自己还不会做的事,要积极学着做;对做起来有一定困难的事,要有信心和毅力去做;对在生活中遇到一两次挫折还没有做好的事,不动摇、不气馁、不埋怨,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一旦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合适的力度,和谐幸福的家庭才有希望,因为,坚持就是胜利。

(4)用心处事要有艺术

做一件事情,用心处事才能成事。在家中处事时,细心加艺术,就一定获得成功。比如在家庭经济的管理中,要做到公开透明,家庭的经济账目要做到心知肚明,各种开支要坚持节约的原则,精打细算,勤俭持家;要尊重和维护老公的面子,不当众数落对方的不是,有话回家再交换意见。其实,尊重和维护了面子,也就是尊重和维护了自己的面子。

要艺术地营造一个比较宽松的家庭生活环境,千万不要把争吵当做家常便饭。作为家庭成员来讲,吵架是耍赖和无能的表现,要知道,动不动吵架的人肯定缺乏修养。总之,一个人要有过日子的打算,在生活中勤劳温柔,用艺术的视觉和行为,信任、尊重、理解和宽容每一个家庭成员,就能够营造出一个和谐温馨的幸福家庭,也使得自己富有家庭责任感。

诚然,在营造幸福家庭的时候责任感是非常重要的,但没有家庭成员的全力理解支持和真诚付出是难以实现的。因为,再能干的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

温馨小提示

责任心,是一个人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那么,作为爸爸妈妈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呢?

1.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任务,锻炼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爸爸妈妈要逐步教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之前提出要求,鼓励孩子认真完成。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可在语言上给予指导,但是一定不要包办代替,让孩子有机会把事情独立做完。

2.鼓励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孩子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去摸摸、去试试,但是随意性很强,做事总是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所以交给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爸爸妈妈也要有检查、督促以及对结果的作出评价,以便培养孩子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3.可适当地让孩子了解一些父母的忧虑和难处,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和选择,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孩子感到家庭的美满幸福,要靠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共同参与,进而增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

4.鼓励孩子勇敢地承担责任。例如,孩子跟着爸爸妈妈到朋友家做客,不小心损坏了物品。这时应该让孩子知道,是由于自己的过错,才造成了这种后果,应当给予赔偿。之后一定要带孩子一起买东西去朋友家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