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家庭和睦心理学
11037700000013

第13章 认识丁克一族的产生根源

丁克一族的定义是:双职业,能生育但选择不生育,并且主观上认为自己是丁克的夫妇或者个体,称之为丁克。

自20世纪80年代起,丁克一族悄悄在我国出现,当时这样的家庭会被别人议论或者谴责,甚至被别人怀疑有生理问题。而现在,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和舆论环境的改善,这种家庭已经开始被社会和公众理解和接受。

了解丁克现象的产生根源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根深蒂固,所以,丁克家庭很难成为全社会的生活潮流,但在夫妻文化程度都比较高的家庭里,这一观念却大有市场。

证据之一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90代末,在我国的各大城市里,丁克家庭的数量正稳步上升,其成为某个特定阶层的婚姻时尚,也就在所难免。

(1)自我价值较高

一些文化素质较高、事业心强的夫妇,他们有他们的人生观、生育观。觉得人生苦短、精力有限,鱼与熊掌不能兼得。为了让才华在有限时间和精力内得到最大、最有效地发挥,为实现自我价值,婚前双方就订立了一辈子不生育的协议。

如一对双方均为博士、研究生婚前订了自愿不育协议的夫妇,当有人劝他们说“一辈子不当父母的人不算完整的人……”

当丈夫的回答:“当了父母无法体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更是不完整的人!”

他的妻子更是直截了当说:“把没有当过母亲的女人视为不完整的女人的论调是完全错误的,是对南丁格尔等以及全世界1/7女性的侮辱!”

(2)享受两人世界

在现代社会中,在富贵场的诱惑、影视文化的裹挟、商业信息的纠缠下,一些夫妇追求现代化的享受、高质量的生活。

他们吃要生猛海鲜,穿要名牌服装,行要有私人轿车,身材要保持少女身材,玩要进歌厅、舞厅、酒吧、网吧……

看到现代人为抚养、教育子女所付出的昂贵费用,现代社会生存竞争的剧烈,也使这些城市新潮人物望而生畏。

而丁克家庭由于可以省却养育子女的大笔开销,生活质量肯定高于普通家庭。

(3)愿意放弃生育

有的妇女特别是从事妇幼工作的妇女,看到妇女分娩的痛苦、妇科疾病的折磨以及养育儿女的艰辛,而在婚前就向男方提出不唱“摇篮曲”。在大城市的大医院,在妇产科中的医护人员中丁克家庭往往占较高比例。

(4)生活环境不好

也是自愿不育的原因之一,有的家庭婚后住房问题不能解决,蜗居斗屋,为此不愿承受添丁加口所带来的烦恼。这在上海、北京等人口较密集的城市较为突出。

有一对夫妇与公婆同居一屋,她的婆婆是个啰嗦得叫人难以忍受的老太太,为了一件鸡毛蒜皮的事,她可以唠叨几个钟头。而她的公公又非常粗暴鲁莽,对老伴的污言秽语、拳脚相对,老两口天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

虽然老头老婆抱孙心切,但这位女士苦恼地对别人说“把孩子带到世界上来,就应该给予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没有一个充分的亲情,否则宁可不要孩子,保持丁克状况。”

(5)婚姻缺乏稳定

一位女士婚后3年一直没有孩子,当她的知己好友问及缘由时,她说:“我们婚后性格不合,生活目标不同,吵架几乎成了家常便饭,常常打冷战,各自为政……孩子一出生,就得尊重他的人权、生存权。让孩子出生于一个争吵不休的家庭,是对孩子的人权和社会义务的不负责任!”

认识丁克现象的男女心理

我国大约有10%的育龄夫妇不准备要孩子。这些丁克家庭夫妇两人平均教育水平一般都在大专以上。

而在这些家庭中,由男性提出不要孩子的比率占到60%,比女性要高,那么,这些不想做爸爸妈妈的男人们到底在想什么?

(1)工作压力大

紧张的工作带给无限压力,这也是一主要原因。有一位叫珊珊的朋友,由于能力很强,没工作几年,就已经是北京一个机关里的部门领导,丈夫是某公司的业务经理,经常外出,两人结婚4年,要孩子的问题一直没有摆到两人生活中的议事日程。加上双方的老人都不在身边,他们不知道要了孩子能否应付得了。

一些丁克家庭的青年朋友无奈地说:“不是我们不喜欢小孩,平时很忙,竞争又激烈,根本没有精力考虑。如果要孩子就要对孩子负责,如果要了又无法照顾好,那还不如不要。”

(2)避免孩子受罪

这类人认为,所谓的“受罪”并不单指经济上的问题,更多的是来自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从小至大为学业、为工作、为社会地位奋力拼搏,在将来的社会,竞争更加激烈,只有更奋力地拼搏,才能挣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我们吃的苦够多了,不想再让孩子吃这个苦。看看现在的孩子,小小年纪就没有星期六、星期天,背着书本去上这个班、那个班,这是没办法的事。如果现在不学习“十八般武艺”将来就会被有“十八般武艺”的人挤垮!

(3)消除孩子打扰

这类人多为前卫青年,不想做爸爸的理由似乎很简单:“我不想被孩子打扰。我和妻子都觉得二人世界很好,我们有很多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也有各自的自由空间。如果有了孩子,我们就不能去旅游,不能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说白了,我觉得孩子是个负担。”

当问这类人觉不觉得这种想法有些逃避责任的时候,而他们说:“我倒觉得我这是负责任的表现。如果我有了孩子,可我没有耐心和时间去照顾他,那叫负责任吗?”

正视丁克现象的人生影响

在新人类看来生儿育女要耗费青年人的很多很多的精力与财力,孩子这个“第三者”不仅插足于夫妻之间,分散、淡化夫妻感情,还给离婚后造成拖累。

这种丁克家庭的选择,别人无权干涉。不过当事者只注意到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只注意到享受而忽视了自我使命。以偏概全,舍远求近,其心理归属不健全心理或偏执心理范围。

就人一生来说,既有童稚之趣,又有情爱之欢;既有事业之求,又有天伦之乐,从而构成了情趣盎然而又复杂多变的人生乐趣。我们除对丁克家庭给予必要理解之外,还应指出,丁克族顾其一点而不及其余的做法,不能说不是陷进了心理误区。

(1)人类发展的损失

人生在世,应该说肩负着人类繁衍和创造人生价值的并行不悖的双重使命。人类不能繁衍,人才必然断档,社会就不能发展。我们不主张将人作为生育的机器,无所控制地繁衍后代,但必要的繁衍,特别是高素质的人类适度繁衍是应提倡的。

从目前的丁克家庭来看,基本上都是高素质的人才,为了眼前的事业和夫妻的生活享受而放弃良性基因的延续,对人类发展只能是一种损失。

(2)学会感受心情

人生在世,不是工作狂,也不是享乐狂,万紫千红才是春,丰富多采才是情。人要创造,要开拓事业,要为社会奉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但这与家庭生活,与生儿育女并不矛盾。

同时人作为有感情的高级动物,其感情世界是多姿多采的,这里有夫妻间的爱情、父子(女)和母子(女)间的亲情、祖孙间的隔辈情,构成了人生的生命交响曲。在这支交响曲中,情爱之乐、亲情之乐和天伦之乐是最强劲的乐章。

(3)展望美好未来

不要因暂时的劳累和孩子的负担,而放弃未来。有的丁克家庭忧心于分娩的痛苦、尿布烦恼、青春的“荒芜”,把育婴的每一步都视为选择的失误。其实育婴艰难,只有一两年的光景,与人生的长河相比,只不过是短短的瞬间。

总之,要辩证的看待问题,首先要认清事物的本质,认真衡量自己是否适合丁克一族,不要给自己的人生留下许多的遗憾。

温馨小提示

产生丁克一族也是由于心理因素的影响,社会的发展节奏过快,心理承受的能力跟不上飞速发展的多方因素,就容易产生各种各样问题。想要走出丁克一族就要保持良好心态,做好心理调试尤为重要:

一是多做体力运动、精神转移、摆脱心理压力、稳定情绪、乐观、冷静、放松,有不愉快的事情要说出来,以免心理疲劳。放开心扉,舒畅自己。

二是正确看待压力。由于现代社会压力所带来生活资源竞争压力和心理压力,让更多人不得不被动选择丁克。这些压力包括:住房压力,就业压力,教育费用压力,养老压力,婚姻不稳定的潜在压力。青年朋友们要正确面对自己压力,学会适当释放情绪,与人分享自己的心情,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三是放宽态度看一切,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使自己的心灵得以升华和超脱,用积极的心态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