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黄春林教授肾病医案医话集
11036700000004

第4章 IgA肾病

一、经典医案

陈某某,女,56岁。因“血尿3年”于2001年11月9日初诊。患者1998年因出现肉眼血尿在某三甲医院行肾穿刺活检术,诊断为“中度系膜增生IgA肾病”。3年来坚持西医治疗,病情反复,每逢感冒即会复发,多次查尿常规提示:隐血( )。双肾B超检查未见异常。平时经常感疲乏、头晕、腰麻时痛,大便结,耳鸣,无盗汗。查体:血压142/94毫米汞柱,体稍胖,甲状腺不大,心率72次/分,律整,双肺无异常。舌暗红,苔黄白浊,脉沉弦。黄春林教授接诊后,西医诊断为“IgA肾病(中度系膜增生)、肾性高血压”。中医诊断为“尿血”,辨证为脾肾两虚、湿热瘀阻,处方如下:

黄芪30克 淫羊藿25克 生地黄15克 山茱萸12克

山药18克 茯苓15克 泽泻12克 牡丹皮12克

小蓟25克 石韦20克 白茅根25克 丹参18克

蒲公英20克 甘草8克

另予昆明山海棠片、科素亚。

2001年11月14日患者二诊,精神好转,但诉头痛,余症状基本同前。查体:血压110/76毫米汞柱,舌淡暗,苔黄白微浊,脉沉略弦。复查尿常规示:隐血( ),尿蛋白(±)。

黄春林教授认为,原方对证,头痛与清阳不升有关,故在上方基础上加大黄芪用量至60克。

2001年12月17日患者三诊,症状继续好转,诉咽部不适,查体:咽充血( ),血压100/68毫米汞柱,舌淡暗,苔黄白微浊,脉沉略弦。复查尿常规示:红细胞0~4/HP。在上方基础上适当加入清利咽喉的岗梅根,拟方如下:

黄芪60克 淫羊藿25克 山茱萸12克 生地黄15克

山药18克 牡丹皮12克 茯苓15克 泽泻12克

蒲公英25克 丹参18克 金樱子60克 天花粉20克

小蓟25克 岗梅根18克 甘草8克

另以双料喉风散喷喉。

2001年12月29日患者四诊,因近来感冒,咽部仍有不舒,出现耳鸣、大便结的症状,查体:舌淡,苔黄白,脉浮。复查尿常规示:隐血( )。在上方基础上加祛风清热的天麻、石韦,拟方如下:

淫羊藿25克 黄芪60克 山茱萸15克 生地黄18克

山药18克 牡丹皮15克 茯苓皮60克 丹参18克

天花粉20克 蒲公英20克 岗梅根25克 小蓟25克

天麻15克 石韦20克 甘草8克

2002年1月26日患者五诊,外邪已去,病情已趋稳定,舌淡,苔黄白,脉沉。复查尿常规示:红细胞0~4/HP。去利咽的岗梅根,酌加桑螵蛸、覆盆子以补肾固精,拟方如下:

黄芪60克 淫羊藿30克 生地黄15克 山药25克

泽泻15克 茯苓皮60克 牡丹皮15克 石韦20克

白茅根25克 蒲公英20克 小蓟25克 桑螵蛸18克

覆盆子25克 丹参20克 甘草8克

后患者坚持服药,期间因过春节停药1个月,症状无反复。2002年3月23日六诊时查尿常规示:隐血( ),白细胞0~3/HP。拟下方加强止血力度:

黄芪60克 淫羊藿30克 生地黄15克 山药25克

牡丹皮15克 茯苓皮60克 小蓟25克 石韦20克

白茅根25克 蒲公英20克 土茯苓30克 丹参20克

覆盆子25克 甘草8克

后患者坚持服药,自觉无明显症状,2002年5月8日复查尿常规未见异常,2002年9月起多次复查尿常规未见异常,守上方继服。随访至2004年5月24日,病情一直稳定。

二、解读

(一)理法方药

患者以疲乏、头晕、腰麻时痛、大便结、耳鸣为主症,舌暗红,苔黄白浊,脉沉弦。西医检查提示血尿阳性。初诊时,黄春林教授经四诊合参,认为该患者应以脾肾两虚、湿热瘀阻为主证,故治疗上以补益脾肾、清热利湿、活血止血为法,以六味地黄汤为主方加减,其中黄芪、淫羊藿补益脾肾,白茅根、小蓟、石韦、蒲公英清热利湿止血,丹参活血止血,甘草调和诸药。复诊时,患者上述症状均好转,血尿亦有所减轻,故考虑效不更方,唯加大黄芪用量,并根据患者一些临床症状适当加减,例如加岗梅根清利咽喉,加土茯苓清利湿热,持续治疗。之后患者病情持续好转,坚持服药,终使血尿完全转阴,临床症状逐渐消失。

(二)疾病概述

IgA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及镜下血尿,故可以从中医的尿血中探求其病因病机。《金匮要略》指出:“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伤寒论》说:“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诸病源候论》认为:“心主于血,与小肠合,若心象有热,结于小肠,故小便血也。”因此,不论是实证还是虚证,尿血均与热有关。

IgA肾病的发生多因人体御邪能力薄弱,外感风热之邪,或思虑劳倦过度损伤脾胃,致气血失和,湿热内聚,瘀血阻络,血络损伤而成。病延日久或反复发作,则正气损伤,邪气仍盛。故该病的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一般发作期多为风热犯肺,或火热炽盛,或湿热瘀阻,终致络伤血溢,以邪实为主;慢性持续阶段多因脾肾气虚,或气血双亏,或阴亏阳伤,或因虚致瘀,以致阴络损伤,血溢于外,故辨证以正虚为主,或虚中夹实,或虚实错杂。

(三)经验介绍

黄春林教授认为,IgA肾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有一部分患者表现为无症状血尿或伴有轻度蛋白尿。此类患者一般蛋白尿容易控制,但血尿则较难消除。

1.预防和控制感染

感染是造成血尿持续和反复的重要原因。对于上呼吸道感染者,治以清利咽喉、肃降肺气,药用金银花、牛蒡子、玄参、射干、僵蚕、蝉蜕、蒲公英等;对于泌尿系统感染者,治以清利湿热、凉血止血,药用车前草、荠菜花、石韦、白茅根、马鞭草等。

2.益气、养阴、止血三者并举

持续镜下血尿者以气阴不足为多,气虚不能摄血,阴虚热扰肾络,皆是血尿之由,益气养阴乃扶正根本。临床应选择益气摄血、养阴清利的药物,如生黄芪、太子参、党参、生地黄、枸杞、当归等。

3.应用凉血止血、活血止血药物

凉血止血药物如荠菜花、马鞭草、紫珠草、生地榆、车前草、侧柏叶等应重剂短用,否则不但苦伤脾胃,也有留瘀之弊。出血必见瘀,故活血止血药物如益母草、赤芍、三七、蒲黄等应长期使用,但不必量大。

4.蛋白尿的治疗

除辨证论治外,以虚证为主者可用大剂量的生黄芪、芡实、灵芝等补肾固精之品;实证为主者,如风湿证可用雷公藤,湿热血瘀证可用白花蛇舌草、红花等。有时用雷公藤多甙治疗无效的病例,改用昆明山海棠片治疗可有效,值得一试。

黄春林教授认为,该病一般提倡中西医结合治疗。目前中西结合治疗本病的思路有两个方面。一是分阶段用药,如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开始用足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易表现为阴虚火旺,可配合中药以滋阴降火为法治疗。在激素开始减量时,患者易表现为阳气亏虚证,可适当加入补阳的药物。在激素减量的后期,则要以阴阳兼补为法治疗。二是辨病结合辨证,如有高血压的患者则须降压,可选用具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样作用的中药如黄芪、何首乌、山药、白术、何首乌、桑葚子、墨旱莲、地黄、龙眼肉、补骨脂、怀牛膝等,具有β-受体阻断剂作用的中药如淫羊藿等,具有利尿降压作用的中药如茯苓、猪苓、泽泻、车前草、茵陈、薏苡仁等。

(刘旭生 包崑 吴一帆 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