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黄春林教授肾病医案医话集
11036700000013

第13章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肾损害

一、经典医案

邱某,女,28岁,2011年7月22日因“反复颜面、双下肢浮肿11个月”初次来诊。患者2010年9月8日感冒后出现双下肢浮肿,尿频尿急无尿痛,至外院就诊,行尿常规检查后诊断为“泌尿系感染”,予头孢丙烯口服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2010年10月1日患者开始出现眼睑浮肿、面色苍黄、易疲乏、易感冒、脱发、畏寒,多次至外院就诊,查血生化示血肌酐波动于99.5~108.7微摩尔/升,予中药、中成药治疗,患者颜面、双下肢浮肿症状反复。2011年8月初患者行肾穿刺活检术,肾脏病理结果示:肾小球轻微病变。

初诊症见:易疲劳,怕冷,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精神抑郁,面色苍黄,皮肤粗糙,眼睑及双下肢浮肿,脱发,心率减慢。接诊后,黄春林教授认为,患者目前可初步诊断为“水肿查因”,患者反复出现水肿近1年,病情长度超过3个月,属于慢性疾病,患者尿检正常但肾功能减退。

水肿分为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黏液性水肿、药物性水肿、内分泌性水肿和特发性水肿。根据患者相关临床症状,需鉴别肾衰性水肿与内分泌水肿。患者肾功能减退不明显,不支持肾衰性水肿,故考虑内分泌性水肿可能性大。结合患者出现代谢减退症状,考虑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肾损害可能性大。为支持这一诊断,拟完善甲状腺功能减退检查。中医治以温阳益气补血,予右归丸合当归补血汤加减。药用:

附子15克(先煎)淫羊藿15克 黄芪30克 茯苓皮30克

山茱萸15克 枸杞子15克 山药15克 当归15克

鹿角胶15克(烊化)

2011年8月16日二诊时,查甲状腺功能减退示:三碘甲腺原氨酸<0.15纳摩尔/升,四碘甲腺原氨酸19.6纳摩尔/升,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0.73皮摩尔/升,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4.55皮摩尔/升,促甲状腺激素>150.000毫国际单位/升。甲状腺彩超示:甲状腺回声欠均匀,请结合临床。结合患者检查结果,考虑甲状腺炎导致甲状腺滤泡破坏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可能性大。目前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诊断明确,肾功能受损为甲状腺功能减退所致的功能性肾功能减退。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肾损害诊断明确,症见畏寒、纳差、舌淡、苔白、脉细弱,为阳虚、气血亏虚之象,中药守方。另运用中医特色疗法治疗,艾灸肾俞、命门、三焦俞、神阙、关元等穴,针刺引气归元(深刺)、支沟、太白、地五会、太渊等穴。

2011年9月1日三诊时,患者易疲劳、怕冷、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症状明显改善,精神好转,水肿症状基本消失。中药继续予右归丸合当归补血汤加减,配合传统疗法,隔姜灸神阙、关元、肾俞、命门、三焦俞等穴,针刺太白、太冲、支沟等穴。后患者维持中药口服治疗,配合传统疗法,现无不适。

二、解读

(一)理法方药

《黄帝内经》云:“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黄春林教授认为,甲状腺机能依赖于甲状腺激素之分泌,而甲状腺激素是调节机体能量代谢的一种重要激素,据研究,在休息状态下,机体总热量的产生或氧耗量的近一半是由于甲状腺激素的作用,足见其在人体温煦作用中的重要性。因此,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特征性表现为一派阳虚之象,在该患者表现为:易疲劳,怕冷,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精神抑郁,面色苍黄,眼睑及双下肢浮肿,脱发,心率减慢等。

因此,对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肾损害患者的治疗,基于其临床一派虚寒型阳虚之表现,当以温肾、助阳、益气为主,但宗《黄帝内经》中“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及《难经》中“损其肾者益其精”之旨,当从肾阴着手,滋养肾阴以复肾阳乃是根本大法,诚如《医门法律》所言:“虚劳之疾,百脉空虚,非粘腻之物填之不能实也。”对此类患者予右归丸合当归补血汤加减拟方,所采用的药物中附子、淫羊藿、鹿角胶温肾助阳,黄芪、当归益气补血,山茱萸、枸杞子、山药滋阴以助肾阳,阴阳兼顾。

黄春林教授除了予口服中药治疗外,对于此类患者,还常配合中医针灸疗法。艾灸肾俞、命门、三焦俞、神阙、关元等穴,针刺引气归元(深刺)、支沟、太白、地五会、太渊等穴,对于温肾助阳、改善临床症状可起到显著效果。

(二)疾病概述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肾损害在古代中医学中无专属对应病名。由于甲状腺功能减退临床表现多为乏力、恶寒、面色苍白、脱发等元气亏乏、气血不足、肾阳虚衰之证,因此当归属于中医虚劳、虚损范畴。如见浮肿、心悸等症状,又当属水肿、心悸等范畴。甲状腺功能减退之病其本为阳气亏虚,其标为痰浊瘀血。心肾阳虚可致阴寒内盛,血行瘀滞,水湿潴留,阳气不运,气化失司,开阖不利,导致水湿、痰浊、瘀血等阴邪留滞全身,出现尿少或全身浮肿、眩晕、精神委顿,甚则神志昏蒙等症状。

(三)经验介绍

在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肾损害的中西医治疗中,黄春林教授认为,无论中医还是西医,治疗应重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治疗,而中医的辨证治疗与西医的激素替代治疗各有优势,又各有不足。西医的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起效快,但用法不当易引起病情反复,并抑制甲状腺素的生理合成。而中医的辨证治疗可缓解临床症状,增强体质,但具体疗效因人而异。

1.温肾、益气、助阳以治本

黄春林教授认为,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肾损害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在发展过程中又有诸多变化。多因禀赋不足,素体阳虚,感受外邪,侵犯“奇经腺体”——甲状腺。初病在脾,日久及肾,脾肾同病,甚则肾之真阳衰竭,出现危象。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伤则不能化生气血,致使气血亏虚、倦怠乏力、少言寡语、面色无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致水湿内停,则发为浮肿;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则大便干结;久病伤肾,日久则肾阳虚衰。症见形寒气怯或四肢不温、肢体浮肿,且多见于眼睑及胫前,或体重增加、面色无华或萎黄,或口唇、爪甲无华,皮肤干燥甚则脱屑,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舌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滑,脉缓弱或沉迟。治宜温肾助阳、益气健脾、补气生血,可予右归丸加大剂量黄芪以治本。同时,配伍补阴之品,以求阴中求阳且防温燥伤阴。

2.配合针灸疗法

黄春林教授强调,对于此类患者,配合针灸治疗很有必要,尤其是灸法。《扁鹊心法》指出:“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灵枢·刺节真邪》篇中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灵枢·禁服》亦云:“陷下者,脉血结于中,血寒,故宜灸之。”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助阳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以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温肾助阳的效果。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肾损害临床较少见,也容易漏诊,黄春林教授认为,对于该病应注重提高本身的诊断水平,治疗上应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加强对患者的监督管理并发挥中医特色疗法。

(刘旭生 黎创 马伟忠 卢钊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