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面前,大部分青少年没有形成对网络的过分依赖,但是有小部分青少年会出现过度使用的依赖倾向。这些PIU青少年与正常的青少年在面对同样的信息时到底有何差异呢?前面已经提到,PIU青少年对情绪信息的认知加工存在一定的偏向性,而PIU青少年这些异于常人的行为或态度是否在生理上有所体现呢?本节会结合实验结果给出一定的参考。
一、PIU青少年面对中性信息生理指标变化
(一)实验准备
通过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筛选出某职业高校学生PIU被试19名,命名为“对照组”,正常组被试25人,共44名被试。
以国际情绪图片系统中的图片为材料,挑选其中的120张图片,让30名大学生对这120张图片进行评定,评定标准我们采纳了Os-good等人提出的情绪理论。他们通过因素分析的方法确定了情绪的三个主要维度:愉悦度(范围是从愉悦到不愉悦)、唤醒度(范围是从兴奋到冷静)和优势度(范围是从支配到被支配)。本实验中对这120张图片的愉悦度(valence)、唤醒度(arousal)和优势度(dominance)三个方面1~7点评分判断,1代表程度低,7代表程度高。图片材料采用Inquisit软件编写的程序呈现,最后筛选出中性图片12张。对筛选出的12张图片,采用E-prime软件编写的程序逐一呈现,在每张图片的呈现过程中,会有三个问题来提示被试思考:这张图有哪些元素组成;图中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基于这张图片,你想到了什么。采用这种提示性思考的目的是为了控制被试的思维方向,提高被试的注意力,防止被试不认真看图,或者没有对图片进行认知加工。每个问题呈现2.5s,接下来被试按问题思考的时间为5s。
实验仪器:Nexus-10生物反馈仪。采用皮肤电(GSR)、血容(BVP)、呼吸(RSP)三项作为测查生理唤醒程度的指标。这三项生理指标都是与情绪关系密切的指标。其中因为人的手指及手掌的汗腺对交感神经兴奋特别敏感,故在紧张、焦虑等情绪状态下会出现精神性发汗,导致皮肤电阻的降低,因此手指指端是对皮肤电、血容等进行测量较理想的部位。
(二)被试的生理变化指标采集及分析
对被试的生理指标的采集主要分以下四步进行:
(1)为克服被试对生物反馈仪器的顾虑,首先向被试简单介绍该仪器的用途,但并不告诉该实验的真实目的,以免给被试在实验中造成安慰剂效应,而是着重强调该仪器的安全性,对人体没有任何不良影响。
(2)给被试接上分别测查皮肤电、血容、呼吸的电极。由于皮肤电等生理指标极易受环境以及个人身心状态的影响而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为避免这一非实验因素带来的干扰,首先给被试大约5分钟的平静时间。
(3)对照组以及正常组的被试在安静的状态下采集1分钟左右的基线生理指标。在整个过程中要保证被试不受打扰,被试也不得随便讲话,以免引起生理指标的大幅波动。
(4)被试进行图片思考实验,对一张图片及问题进行思考后,按Q键进入下一张图片。
由于被试中途流失,最后确定的被试数目为PIU被试11人,正常组被试20人。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借用了我国学者孙仲贤的处理方法,采用实验处理后的数据与基线数据的比值作为被试对中性情绪图片的生理唤醒水平,然后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
(1)对照组与正常组被试在皮肤电反应(GSR)上的差异分析。
对照组和正常组在皮肤电指标上差异显著,表明PIU被试较之于正常组被试在感知中性情绪刺激时表现出了较大的皮肤电指标的改变。
(2)对照组与正常组被试在血容量(BVP)上的差异分析。
对照组和正常组在血容指标上差异显著,表明PIU被试较之于正常组被试在感知中性情绪刺激时表现出了较大的血容指标的改变。
(3)对照组与正常组被试在呼吸频率(RSP)上的差异分析。
对照组和正常组在呼吸指标上没有显著性的差异,表明PIU被试较之于正常组被试在感知中性情绪刺激时呼吸指标没有明显的差异。
通过对PIU组青少年与正常组青少年的生理指标的分析,在皮肤电、血容这两个指标上,PIU组明显表现出了较大生理指标的变化。另外,从两个指标的标准差来看,PIU组的标准差均大于正常组,这说明在感知中性刺激的过程中,PIU被试的皮肤电、血容指标都有较大的波动。而在呼吸这个生理指标上,PIU被试较之于正常被试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推测,PIU被试在面对中性情绪刺激的时候,表现出了一定的情绪反应,但是仅仅从这种情绪的反应尚不能确定是激发了被试的正性情绪还是负性情绪。KT斯托曼认为情绪的特点是一种普遍的、无分化的生理唤醒。例如,社会心理学家沙赫特的情绪理论认为情绪产生的条件包括生理唤醒和将其定义为某种情绪状态的认知。沙赫特认为引起情绪的事件在体内引起的生理唤醒是相当模糊的,个体需要通过寻求环境中的线索来对这种唤醒给以定义和命名。因而同样的生理反应由于个体对它的解释不同,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我国情绪心理学家孟昭兰也认为情绪的生理反应不具有特定性。她认为情绪生理学研究中,无论循环系统或呼吸、皮肤电反应还是脑电图分析都没有说明身体生理变化和具体情绪的关系,没有得出任何具体情绪有什么特定的身体反应模式。但是在对情绪词语的SC-IAI反应中,PIU被试有明显的选择负性情绪的偏向。因此,可以初步判定PIU被试对中性的图片刺激有负性加工的倾向。
二、对PIU青少年的生物反馈结合放松及认知调节
(一)放松训练对人体的生理指标的影响
松弛反应是一种导致交感神经系统普遍降低的综合性下丘脑反应。Hess首先描述了猫的这种反应,称之为“向营养性反应”。后来Herbet Benson将其定义为“松弛反应是当受试者在安静环境中处于松弛状态时引起的一套综合的生理变化”。放松训练即是使人体产生放松反应的一种训练方式。
放松训练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都有积极的作用。医学上已有临床实践证明,放松训练可以使人的脑电图发生改变,对脑电阻的波幅可出现双向调节作用,可使不足者提高,偏高者降低。在人体的生理变化当中,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对皮肤电以及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的影响。
1.放松训练对皮肤电阻的影响
皮肤电阻常和人的生理、心理状态有关,紧张和忧虑可使电阻降低,放松、安静时则增高。练习状态下可使皮肤电阻提高155.6%,最大可增加500%。另一指标是皮肤电阻自发涨落,这是与噪音及人体运动无关的一种波动,但与心理活动有关,即在发怒或恐惧时皮肤电阻的自发涨落幅度增大,情绪稳定者,其自发涨落幅度变小,放松练习有利于这种稳定性的出现。所谓皮肤电阻适应性试验,就是在接受各种应激试验后观察适应出现的时间(即皮肤电阻恢复的时间)。
2.放松训练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练习放松过程中,呼吸频率可减少50%,通气量可降低30%。从呼吸分析可见,慢而深的呼吸波大约每隔50s出现一段,约30s测不到呼吸波,然后再出现深慢呼吸。这种现象是自然出现的,是有节律的。据被测者主诉,他感到几乎没有呼吸,他似乎进入了一种特别安静、舒适、愉快的境界。有人称之为超常意识(transcendental conscious-ness)或似我国古籍中描述的“息住”、“胎息”之类现象。此时总的耗氧量约下降16%,二氧化碳排出量约降低14.6%。这意味着人体代谢的降低,具有储能的效应。而催眠态时,耗氧量并不降低;睡眠态时,耗氧量降低不超过10%。曾对顽固性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放松治疗前、后呼吸道阻抗测定,结果发现呼吸道阻抗显著下降,而极限流量和最大呼气流速均有升高。这说明呼吸功能已有明显改善。
3.放松训练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应用心率计或心电图证实,练习放松时心率变慢,平均减慢约5次/min。应用血液稀释法观察练习前、后输出量的改变,则在练习过程中输出量平均减少23.7%。另外,由于放松练习时外周肌肉松弛,可反射性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松弛,可降低血管的外周阻力,对原有高血压患者可产生血压下降效应。平均降压在10mmHg左右。
(二)生物反馈及认知调节对人体生理的积极意义
陈绍建曾经对生物反馈方法作过描述:生物反馈法就是用仪器探测出人的生理变化信息,然后把信息传递给信息发出者本人。生物反馈对一些具有特殊症候的人群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尤红等人曾对30例酒精依赖患者应用电子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常规治疗与护理,收到了良好效果。崔秋耕等人对高血压病人应用生物反馈进行干预,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本文试图借助生物反馈仪器,结合放松技术以及认知调节,对PIU青少年进行干预,以探查被试在观察中性信息图片的生理变化。
(三)对PIU青少年进行生物反馈结合放松及认知调节及效果分析
通过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筛选出某职业高校学生,PIU被试30名,按照问卷得分及年龄、专业筛选与对照组相匹配,共11人,命名为干预组。
实验开始时,为保持干预实验和图片实验中被试的基线生理状态一致,在干预训练的整个过程中,被试同样需要戴上皮肤电、血容、呼吸电极。
在Nexus-10生物反馈仪中,内置了一些较生动的图形界面,能够直观地反映被试当前的生理指标状态,实验中选用了一个主题是莲花的界面,莲花的旁边显示被试当前的生理指标状态。先根据被试的基线生理指标值设定一个反馈的临界值,这个临界值应该稍低于基线生理指标值,不应该是被试无论如何都达不到的。然后用指导性的语言训练被试放松,当放松到生理指标值低于临界值的时候,莲花开放,并且有音乐响起,则表示达到目的。然后再将临界值调低,接着再进行训练调节,如此反复。
放松指导的大致过程如下:坐好—深呼吸—从脚开始,逐渐到腿、腰、腹、背、手臂、手颈部、头部……做全身放松。在放松的中间加入一些想象与认知调节。例如:
现在我们想象,你处在你熟悉的环境里,你走在校园里,周围是熟悉的花,熟悉的草,熟悉的树木。花静静地开放,各种各样的花虽然颜色不同,但都是一样的美丽,从它旁边走过的人都被它的美丽吸引了,大家都不会去破坏它,任由它自由地开放。这时候你从草坪旁边走过,草坪显得格外翠绿,刚刚洒过水,绿油油的草叶上还闪着小露珠。在阳光下悠闲地伸着懒腰。没有人忍心从草坪上踏过,草坪不但使城市更加清新,也使人们的心情格外舒畅。高大的树木点缀在众多的楼群当中,树的上方是明媚的阳光,树的下方是沁凉的树阴。校园内三三两两的同学们愉悦地谈论着每天的新鲜事,展现着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图书馆里沉浸在书中的学子们,每天被知识充实、成长着。电子阅览室里学子们借助网络这一工具,了解世界各地的新闻动态。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你被这种景象吸引了,你真想立即加入到他们当中,跟他们一起欣赏着这个美妙的世界……
具体的实验程序与对照组相同。实验结束后,将实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数据分析如下:
1.干预组与对照组被试在皮肤电反应(GSR)上的差异分析
从T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干预组与对照组被试在皮肤电指标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干预组的皮肤电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生理指标。
2.干预组与对照组被试在血容量(BVP)上的差异分析
从T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干预组与对照组被试在血容指标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干预组的皮肤电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生理指标。
3.干预组与对照组被试在呼吸频率(RSP)上的差异分析
从T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干预组与对照组被试在皮肤电指标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干预组的皮肤电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生理指标。
从以上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接受干预的PIU青少年被试在皮肤电、血容指标上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异,具体表现为接受干预的青少年被试的该两项生理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被试。这说明干预起到了即时的效果。而被试在呼吸这一生理指标上都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这可能与实验材料有关,实验选用的材料是中性的情绪刺激。而我们知道只有当人们面临较强的情绪刺激时才会明显地表现出呼吸急促等外显生理现象。另外,在实验室安静的情境下,被试的心境相对平稳,这也可能是造成呼吸这一指标的变化差异不明显的原因。
非PIU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面临中性的刺激,或心境较平稳时,情绪状态往往趋近一个“中间值”,既不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也不会产生消极的情绪,表现出对中性刺激的低感受性。而PIU青少年沉迷于数字化迷宫和动感刺激的虚拟环境,他们的人格容易受到许多负面情绪的影响。根据弗洛伊德心理动力学理论,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出现意识所不能容忍的或令人痛苦不安的思想、欲望、冲动时,会不知不觉地将其压抑到潜意识中,不被人们的意识所觉察到。但是潜意识的东西并没有消失,一旦这些不被容忍的或令人痛苦不安的思想、欲望寻找到适当的意识出口,就会趁机表现出来。可这些潜意识的欲望很多,在现实的生活中会受各种法制、道德观念、人类文化约定俗成观念的制约,往往是无法获得满足的,但这些欲望会促使人们寻找其他的方式和方法来获得补偿。这可以说是人类心理本能的共同特征,即社会心理学家提出的人的“去个性化”特征。在《张氏心理大词典》中将“去个性化”解释为个性弱化、个性暂时失去。具体来讲,就是指个体在团体压力或团体意识影响之下,丧失个人自我意识,失去自主导向功能的一种心理现象。网络在现实生活中迅速普及使青少年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网络,并且网络自身具有诱发青少年过度使用的特性——“去抑制性”,容易诱导青少年表现出这些“去个性化”的特征。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的陈猛在剖析网络过度使用时指出:计算机与网络是人类创造力的“新玩具”,其新异变化性吸引着人们,这正好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理,同时它的可操作性也正好满足了人们的控制欲望。但最能诱发网络过度使用的特征是网络的可交流性与匿名性,这与现实的交流不同,其语言具有书面特点并以匿名的方式进行,同时可与多人自由交流,任何内容都不受现实生活的约束,人们更容易表现出“去个性化”特征,这时候人们潜意识的不被现实接受的欲望已经不受现实原则和道德原则的制约,在网上的行为表现出解除抑制的特点,从而使潜意识的欲望得到了满足。由此,当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的某些要求,如学习、交往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便在网络中寻求满足。同时,网络的匿名性使得青少年压抑在内心深处的一些负面的欲望在网络中得以任意释放,尤其是一些网络沉溺者,长期迷恋于数字化在线空间里,未能有效地实现现实和虚拟现实间的角色转换,从而导致心理错位和行动失调;而且因长时间上网而丧失了许多对周围现实环境的感受力和参与意识,从而容易形成缄默、孤僻、冷漠、紧张、攻击、欺诈的心理和责任感的缺乏,表现在性格上主要是疑心和懒散。由于在网上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可以化为零,一个年轻人可以扮演成老者,这种虚拟性容易产生不信任的态度。这些负面、消极的情绪持续的时间越经常、越持久,青少年对这些消极情绪的感受性就会降低,即偏消极的情绪状态是PIU青少年平静状态的“中间值”。
PIU青少年的这个特殊的“中间值”状态是不能被有意识地觉察到的,但是在生活中会表现出来,表现为一种人格特质。当然,以上论述仅仅是一种可能性。然而究竟是被试本身具有的情绪特点导致的网络过度使用,还是网络的过度使用导致了情绪异化,仍然是不能确定的。
PIU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生理指标在皮肤电以及血容方面差异显著,且干预组的生理指标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这说明干预对PIU被试的生理状态有良好的效果。通过生物反馈技术结合放松及认知调节,显著降低了被试的皮肤电以及血容的指标值。这说明此干预方法对缓解PIU青少年偏消极的“中间值”具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