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认知和情绪加工
11035000000013

第13章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青少年对情绪信息的形象表征与加工

一、经典情绪启动范式

(一)范式简介

Fazio等人最早进行了情绪启动的实证研究,他们首先向被试呈现不同情绪效价的启动刺激200ms,间隔100ms或者800ms后呈现不同情绪效价的靶刺激,使得启动刺激与靶刺激的关系构成三种条件:评价一致、评价不一致和中性。从启动刺激开始到靶刺激开始呈现的时间间隔是另一个控制变量,称为SOA。控制SOA分别为300ms和1000ms,要求被试在靶刺激评价结束后记住并大声复述启动词,控制被试对启动刺激形成有意识的评价,然后要求被试判断靶刺激的情绪效价。结果表明,当启动刺激与靶刺激效价一致时所需反应时比效价不一致时更短,且这种效应只存在于SOA为300ms的条件。研究者认为,尽管启动刺激与任务并无关系,但却影响了靶刺激效价的评定,并只发生在SOA=300ms时,可见这种影响是自动发生的。

另一重要的发现是,若情绪启动是策略性、需意志努力与控制的过程,则应观察到SOA为1000ms时更强烈的效应。此外,形成意识反应策略并影响随后反应至少需要SOA为500ms。这一研究最早证明了情绪启动的无意识性和自动性,成为情绪启动研究的经典范式。此后研究者们变换实验任务、刺激属性、SOA值等进行研究,都证明了情绪启动效应的存在。

(二)情绪启动效应的时程特征

从Fazio开始,研究者们就注意到SOA在情绪启动效应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变化SOA水平,可以对情绪启动效应的本质有深入的了解。许多研究者设置不同时长的SOA进行研究,Klauer等人采用六个SOA水平(-100ms、0ms、100ms、200ms、600ms、1200ms)研究情绪启动的效果,结果发现只在SOA为0ms和100ms两个水平上有启动效应。Hermans等人考察了五个SOA水平(-150ms、0ms、150ms、300ms、450ms)下启动效应的特征,发现只有在0ms和150ms两个水平上存在启动效应。蚁金瑶等人设置SOA为200ms、300ms、500ms三个水平,考察在三个水平上是否存在情绪启动效应,结果观察到SOA为200ms和300ms时有情绪启动效应,SOA为500ms时则未观测到启动效应,SOA为200ms时的启动效应明显大于300ms,说明SOA到300ms时情绪启动效应已经开始衰减。

多数研究都证明,情绪启动效应只存在于非常短的时间内。一般认为,形成主动期望或有意识的应答策略至少需要500ms,300ms以下属于无意识加工的范围。因此,实验结果支持了情绪启动效应的自动加工本质。

二、图片情绪刺激的应用

(一)情绪刺激的类型

在情绪研究中,离不开不同类型和强度的情绪刺激。情绪刺激最常用的是图片和词语两种形式,用以考察被试对情绪刺激加工的两种表征——形象表征与言语表征的特点。词语情绪刺激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名词,如洪水,虽然本身没有表达明确的情绪,但可以诱发恐惧或厌恶等情绪。另一类为直接描述情绪特征的形容词,如高兴、惊喜、恐惧、悲伤等,既能用作情绪诱发词,也可以用作实验任务中的材料;既可以作启动刺激,也可以作靶刺激。在用作实验材料的时候,通常先建立词语库,并在被试进行词语效价和强度评定的基础上确定每类情绪词以及非情绪词。

图片情绪刺激的类型和使用与情绪性词语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情绪性图片还可以细分为情绪场景图片和人物图片,人物图片中重要的一类就是人物面孔图片,即面部表情图片。人有喜悦、悲伤、愤怒、厌恶及恐惧五种基本情绪,研究者们也已编制出标准情绪面孔图片库用于实验。研究证明,面部表情图片与其他情绪图片具有类似的大脑激活特征。例如,情绪面孔会增强梭状皮层的反应,这种反应与情绪刺激所起到的警示作用相一致。另外,为了提高研究的生态学效度,目前的研究多采用真实的面部表情照片代替面部表情的简笔画来做实验材料。

目前,应用最多的情绪图片材料是国际情绪图片系统IAPS(international affective picture system),该系统为情绪研究提供了一套标准化的刺激材料。经检验,该图片系统在我国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该系统已从效价和唤醒度等方面进行标准化,图片内容包括正性的(如获胜、娱乐、运动、旅游等场景)、负性的(如事故、自然灾害、垃圾、鬼怪等内容),以及日常用品等较为中性的画面。

其他的情绪刺激类型还包括情绪性视频、情绪性句子或故事、语音、语调以及某些听力材料等。尤其是情绪性听觉刺激,目前已经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在听觉通道,通常的情绪刺激形式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声响,以不同情绪色彩朗读的无意义的非词音节(如ba、pa),以及有意义的单词或句子。值得注意的是辅音—元音形式的非词音节,这种材料使得分听任务中刺激的给予在时间上更为整齐划一,从而保证了左右半球的有效竞争。根据需要,跨通道的视听材料也可同时应用于一个实验。

(二)图片情绪刺激用于研究情绪启动

郑希付(2003)使用情绪图片探讨了不同情绪模式的图片启动效应,使用三张情绪图片和一张非情绪图片为实验材料。情绪图片为分别表现出愉快、悲伤和愤怒情绪的人物,非情绪图片是面积基本一致的三角形和椭圆。实验组分别施加愉快、悲伤和恐惧情绪刺激,控制组施加中性刺激,然后检测四个组的情绪变化情况。发现图片的情绪启动效应明显,特别是愉快情绪和悲伤情绪。还发现了情绪启动效果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的趋势:消极情绪(悲伤情绪和恐惧情绪)随着时间推移强度锐减,在3分钟内基本恢复正常。但是在短时间内(5分钟),积极情绪(愉快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了增强的趋势,这种趋势可能是由于人的心理促进作用造成的。

蚁金瑶等人(2007)使用国际情绪图片系统(IAPS)研究了情绪启动效应的时程特点,考察SOA为200ms、300ms和500ms时是否存在情绪启动效应。SOA为200ms时的启动效应明显大于300ms,而500ms时没有启动效应。这一结果提示SOA为300ms时情绪启动效应已经衰减,也进一步验证了情绪启动效应的自动加工本质。

(三)用于研究情绪和认知的关系

许多研究已经证明,情绪与认知存在着紧密而复杂的联系。情绪与认知行为的实验研究已经深入到认知的各个重要领域,如注意、记忆、思维,包括内隐和外显、意识与无意识层面。研究得最多的就是情绪与注意的关系问题,主要是情绪刺激对注意的影响。以情绪信息与注意偏向(attentional bias)的研究为例,产生了大量实验范式和理论模型。研究发现,与不带情绪色彩的刺激相比,具有情绪含义的刺激更能引起注意或者占用注意资源,引起注意偏向。这里存在一个负性情绪效应,即负性情绪信息更容易引起注意。大部分注意实验发现,注意偏向是由负性刺激引起的,甚至在非注意或者注意资源不足时负性情绪也会导致注意偏向。对于这一现象,一般用进化的观点加以解释,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负性情绪刺激特别是威胁性信息直接关系到种族的生存,在人类保持生存和繁衍中更具有意义,因此这种负性情绪效应是注意的适应性的表现。

情绪信息对注意会产生特殊的影响,还表现为某些患有情绪障碍的个体对情绪信息存在注意偏向或注意增强现象。研究个体对负性情绪信息的注意增强和注意偏向,发展出了多种实验范式和方法,如情绪Stroop实验、点探测实验、线索提示实验、情绪条件反射实验以及快速序列视觉呈现实验等。

(四)用于研究情绪障碍

情绪性刺激材料广泛地应用在情绪障碍的研究中,如焦虑症、抑郁症、恐慌症、精神分裂症、述情障碍等,不但用于研究情绪障碍本身,还用于研究情绪障碍与认知加工的关系。以述情障碍与情绪加工的研究为例,研究涉及述情障碍与认知偏向、认知评估、情绪调节、情绪的生理反应等多个方面。例如,Thomas Roedema等人(1999)考察了述情障碍者对标准化情绪诱发图片的生理反应和语言表达。结果发现,高得分组提供了较少的情绪描述词汇,而且皮肤电传导反应次数较少,心率减速变慢。

在情绪障碍与信息加工的关系的研究方面,研究者们使用各种情绪性材料,运用信息加工的观点,从知觉编码、解释意义和记忆三个方面开展研究。一种方法是将情绪性刺激当作靶刺激,许多研究发现,临床上患有焦虑症的个体比非焦虑症患者更容易关注威胁性的刺激。另外,当信息的意义与被试的情绪状态相一致时,它对信息加工偏向造成的影响是最大的。另一种方法是把情绪性刺激当作干扰性因素加以呈现,结果发现威胁性干扰因素比中性干扰因素更能减慢焦虑症患者完成任务的速度,其原因在于焦虑症患者的注意力已集中到威胁性干扰因素上。

(五)与情绪相关的脑成像研究

随着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先进的技术手段被用于情绪相关研究中,各种无创性脑成像技术的应用,如时间分辨率较高的ERP技术、空间分辨率较高的fMRI和PET技术等,使得在情绪传统领域研究不再只停留在行为层面上,而拓展到更深的层面上,手段更为直接,指标也更加客观,具有行为实验无法达到的精细度。

以EPR研究为例,刺激材料一般从视觉或和听觉通道呈现,观测N 2、P 3和N 400等成分的变化。在视觉材料中,情绪性面孔是最为常用的刺激形式。在听觉通道,通常的情绪刺激形式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声响,以不同情绪色彩朗读的无意义的非词音节和有意义的单词或句子。

以面部情绪知觉的研究为例,Breiter等人(1996)发现,人类在识别恐惧面孔和悲伤面孔时,杏仁核的血流速度加快,处于激活状态。Hariri等人(2002)则采用愤怒、恐惧面孔以及相匹配的恐惧情景,考察了杏仁核激活水平的差异。他们发现两种任务都激活了双侧杏仁核,但愤怒和恐惧面孔对杏仁核的激活更显著,并且右侧杏仁核激活的幅度要大于左侧。这说明杏仁核可能对情绪信息尤其是威胁性或恐惧性刺激的觉察、识别和注意调节等有特定作用,而右侧杏仁核可能更多地参与表情面孔的加工。

Pourtois等人(2004)记录了进行内隐空间定向任务时的视觉事件相关电位,发现外侧枕叶P 1成分(发生于刺激呈现后130ms左右)对恐惧表情消失后出现在同一位置的刺激发生选择性增强,但对高兴和中性表情没有发生类似的增强效应。此外,恐惧表情所引发的C 1成分(发生于刺激出现后90ms左右)比高兴表情引发的C 1成分强。发源于纹状体的C 1成分显示了情绪极性效应,表明初级视皮层的活动在恐惧刺激呈现90ms后就开始增强,促进对接下来出现在相同位置的刺激的感觉分析。

在情绪的脑成像研究中,大部分研究都采用具有不同情绪成分的视觉刺激物。例如,情绪性词语、包含情绪性词语的句子、情绪性图片刺激等,刺激材料中任何细微的变化都可能改变个体对情绪的感知和解释,很容易由于某些无关变量的干扰造成脑成像研究结果的偏差,所以对情绪的脑成像研究来说,刺激材料的标准化是研究的重要问题。

三、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青少年面部表情识别能力研究方法

选取广州市某心理医院网络成瘾戒除中心的临床被试,14~22周岁的青少年26名形成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临床组被试。在广州市某普通高等学校大一学生中使用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问卷APIUS进行问卷调查,筛选出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非临床组被试10名和正常组被试18名。无精神病史或大脑创伤,临床组被试除网络成瘾外无其他明显精神障碍,身体健康,右利手,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面部表情是情绪的独特表现形式,也是情绪最容易被直接观察到的外部指标。本研究采用面部表情图片作为情绪材料,使用自建东方青年人物图片库进行研究。制作过程如下:

请大一学生(男)、大三学生(女)、研究生(男)和青年教师(女)各一名为模特,使用数码相机拍摄面部表情图片,模特年龄在18~24周岁。拍摄东方青年人面孔3(表情性质:积极、消极、中性)×40共120张照片。其中,男女各半,面部无明显标志,如胡须、眼镜、皮肤痣、化妆等。正性表情组包括喜悦、惊喜、兴奋等表情;负性表情组包括恐惧、愤怒、恶心、厌恶、难过等表情;中性表情为比较平静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都不明显的表情。所有图片进行过Photoshop7.0等软件处理,去除可见斑点、痘印等,达到大小、分辨率、明暗、对比度和空间频率等物理属性一致的肩部以上彩色静态图片。

按照以下方法和标准选择实验图片:把120张图片随机排列,用PowerPoint呈现,由80名高中生对这些图片的情绪效价和强度进行-5~ 5分的11级评定,0代表中性情绪,越接近-5,代表负性情绪强度越大;越接近 5,代表正性情绪强度越大。对于评定的结果,取平均分在-5~-2分的图片作为负性情绪图片,平均分在-1~1分的图片作为中性情绪图片,平均分在 2~ 5分的图片作为正性情绪图片。每种情绪性质的图片选择男女各三张,共选取18张图片作为正式实验材料。

从国际标准情绪图片库(IAPS,2007)中选取正性情绪图片九幅、负性情绪图片九幅、非情绪图片九幅作为情绪启动材料。采用经典情绪启动范式,以3(启动条件:积极、消极、无启动)×3(被试类型:非临床PIU、临床PIU、非PIU)×3(SOA:200ms、300ms、800ms)混合设计,研究积极情绪启动、消极情绪启动和无启动条件下,在不同的SOA水平上,非临床PIU青少年、临床PIU青少年和非PIU青少年在面部表情识别上的特点。

实验流程为:注视点→启动图片→表情图片→被试按键判断。使用E-prime编程,启动图片呈现时间为200ms,然后间隔0ms、100ms、600ms后呈现单幅的表情图片,被试的任务是识别表情的性质,然后作出相应的按键反应,要求又准又快。每个被试都要做三种SOA水平(200ms、300ms、800ms)的试验,每个SOA水平里有启动效价的图片随机呈现,有九次试验,三个SOA水平共27次试验。同时,还有三个练习试验,练习阶段有正误反馈,正式实验阶段没有反馈。

记录被试的反应时和正确率。对反应时小于200ms和大于2000ms的数据作剔除处理,其余为有效数据。使用Spss15.0软件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

四、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青少年面部表情识别能力

经统计,临床PIU青少年、非临床PIU青少年和正常组被试在不同SOA水平上。

经3(启动效价)×3(被试类型)×3(SOA)多因素方差分析发现,被试组别的主效应显著,F=6.181,p<0.01;SOA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7.953,p<0.00;启动效价的主效应不显著,F=0.061,p>0.5.被试组别与SOA的交互效应达到显著水平,F=3.898,p<0.01.被试组别与启动效价、SOA类型与启动效价以及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由于被试类型与SOA类型的交互效应显著,因此优先考察两者交互作用情况。

在SOA为100ms时,临床PIU被试对面部表情性质识别的反应时显著大于非临床PIU和正常组被试,同时三类被试的反应时差别最大;在SOA为300ms时,临床PIU被试的反应时显著降低,平均值已经低于非临床PIU被试,同时三类被试的反应时差别显著减小;在SOA为800ms时,三类被试的反应时差异进一步减小,已非常接近。而SOA从300ms到800ms,临床PIU被试的反应时变化幅度很小,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值上。SOA水平的变化对非临床PIU和正常组被试的影响都不明显,并且正常组在各个SOA水平上的反应时都最低。

经3(启动效价)×3(被试类型)×3(刺激效价)多因素方差分析发现,被试组别的主效应显著,F=6.037,p<0.01;刺激效价的主效应显著,F=3.851,p<0.05;启动效价的主效应不显著,各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事后多重比较发现,积极情绪启动下对各类表情图片的反应时小于消极情绪启动和无启动下的反应时,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刺激效价方面,被试对积极面部表情的反应时显著小于消极表情(p<0.01)和中性表情(p<0.05),对消极表情和中性表情的反应时差别不显著。在不同类型被试的比较方面,临床PIU的反应时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临床PIU与非临床PIU被试以及非临床PIU与正常组被试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

将条件性(启动效价与刺激效价的关系)作为一个变量,启动效价和刺激效价相同为启动条件,启动效价和刺激效价不同为非启动条件,启动效价是中性情绪为控制条件。统计不同一致性条件下三个SOA水平上不同类型被试的面部情绪识别反应时。

多因素方差分析发现,SOA类型主效应显著,F=11.490,p<0.001;被试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13.86,p<0.001;条件性的主效应不显著,各变量之间的交互效应不显著。进一步事后比较表明,SOA为100ms和300ms时,被试平均反应时都显著高于800ms时。正常组被试的平均反应时显著低于临床PIU(p<0.01)和非临床PIU(p<0.001);非临床PIU被试的反应时最高,显著高于临床PIU(p<0.01)。

与本章第一节的研究不同,本研究中情绪启动是指情绪启动的第二种含义,即个体在评价上正性或负性情绪的目标刺激时,作出评价的时间与准确性受到其前面的启动刺激性质的调节,启动刺激可以易化(或抑制)对随后出现的性质一致(或不一致)的目标刺激的反应。经典情绪启动范式中,SOA水平即从启动刺激开始呈现到靶刺激开始呈现的时间间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不但反映出情绪启动的自动化和无意识的特点,而且被许多研究者加以控制来研究启动的延迟时间对因变量的影响。

本结果表明,SOA为100ms时,出现了临床PIU被试、非临床PIU被试和正常组被试在识别速度上的分化,临床PIU的速度明显慢于非临床PIU和正常组。随着SOA的增大,临床PIU被试的识别速度迅速提高,而与其他两组之间的差异也逐渐缩小。到了SOA为800ms时,三者的识别速度已非常接近。这说明临床PIU被试的识别速度最容易受到启动刺激与靶刺激的间隔时间的影响。100ms是一种阈下启动,被试不能很清楚地在意识层面上辨认出启动刺激的效价,这成为影响临床PIU被试判断靶刺激效价的重要因素,但对非临床PIU以及正常组则影响不大。当SOA提高到300ms以上时,临床PIU被试和两类被试一样,识别速度提高并且维持在稳定的水平上。而在消极刺激上的反应时较长是一个三类被试都具有的普遍特点,并且不受启动刺激效价的影响。

在情绪启动效应的时程化特点上,三类被试存在一定差别。对正常被试来说,在SOA为100ms时表现出最强烈的情绪启动效应,即启动条件下与非启动条件下的反应时差别最大;而SOA为300ms时已无启动效应。问卷PIU被试的情况与此类似,但SOA为100ms时的启动效果没有那么明显,而SOA为300ms时出现了启动效应的翻转,即问卷PIU被试在SOA为300ms时非启动条件下的反应时小于启动条件下的反应时。在SOA到800ms时三种条件不存在明显差别。临床PIU被试在从SOA为100ms到300ms时,都表现出情绪启动效应,启动条件下的反应时小于非启动条件下的反应时,也没有出现启动效应的翻转。多数研究都证明,情绪启动效应只存在于非常短的时间,本研究的结果也证明了情绪启动效应的自动加工本质。同时,临床PIU被试的面部表情识别更容易受到情绪启动效应的影响,且识别效率较低,正常组被试的面部表情识别效率最高。三类被试都表现出更容易识别积极表情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