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孩子性格与能力的30个怎么办
11034000000009

第9章 不做懦夫死,要当勇士生

坚忍从来不负众望,因为它沉默的力量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天天壮大,直到所向披靡无以抗拒。王涛现在是一个很有影响的摄影家,几十家报刊发表过他的作品,其中有些作品还在全国或国际性的摄影比赛中获奖。可是,许多人都想不到他是一个残疾人。

王涛三岁时患小儿麻痹症而瘫痪,从小便拄上了双拐。一个瘸腿的人可能受到的羞辱、欺凌,他都领受过了。到了“十年动乱”,父亲由于是摄影界的权威,被划入“黑五类”,王涛更是成了街坊邻里孩子们辱骂的对象。学校毕业后,就业又遇到了困难,他东找西找,处处看到的都是白眼。他无法再忍受了。他心灰意冷,觉得与其这样忍受屈辱和歧视,一事无成地活下去,还不如痛痛快快地一死了之。他来到运河边,默默地来回走着,回想着过去的一切,思索着人生的意义。他想起了母亲慈祥的面容,想起了父亲忧郁深沉的表情下面所蕴含的坚强执著,想起了他们为他所付出的一切。王涛突然意识到:他不能就这样丢下父母,他对家庭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他脑海中出现了一个坚定的意念:不做懦夫死,要当勇士生。

他马上回到了家里。

经过反复思考,王涛决定首先要用丰富的知识来弥补自己身体上的不足。他一头钻进了书籍的海洋,在知识渊博的父亲指导下,他阅读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并自修俄语。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之后,他借助字典,把俄文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译成了中文,书中主人公保尔那非凡的坚强毅力和勇于献身的精神,给王涛的生命中注入了新的力量。

后来,王涛经人介绍,在一家修表店得到了一份工作,他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努力钻研,很快便掌握了修表技术。生活上能够自食其力了,王涛开始不满足于现状,他认为自己还有力量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才气就是长期的坚持不懈。

我国高考制度恢复后,王涛心里做起了考大学的梦。但是,一般大学的门对残疾人是关着的。他只能考那些特殊的大学,于是他一下子报考了北京市东城区业余职工大学中文专业和电视大学英语专业。两个专业都学上了,可这需要学习者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啊。王涛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坚持不懈地刻苦攻读,硬是把两个专业都拿了下来,而且被职工大学评为优秀学员。

王涛不再把自己身体的残疾放在眼里,他不断地奋斗着,不断地迈向更新、更高的目标。

他开始进行文学创作,经过不断的努力,他的作品不断地发表出来。他被调到《桥》杂志社工作。在这里,他想到了摄影。

摄影,是父亲的老本行,王涛从小便受到了这方面的熏陶,距离、层次、用光、色块……,早已在他心中扎下了根,并且摄影同文学创作一样,也是表现生活的一种重要手段,仅仅是因为他那双脚的缘故,所以至今他还没有涉足过真正的摄影。而现在,生活的磨难和成功的经验以及工作的需要都告诉他,他应该去试一试。他又向身体的残疾,开始了新的更大的挑战。

王涛摇着轮椅,在北京的街头寻找着有意义的瞬间和画面,在北戴河的海滩上迎接着喷薄欲出的红日和色彩斑斓的霞光,在那些常人不可能去的地方调试着相机的镜头……有一年的春节,他甚至自费去了一趟云南,拍下了石林、蛇骨塔、鸡足山、蝴蝶泉的美丽风光,拍下了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他在昆明至大理的长途汽车上度过了那年的除夕之夜。同车的除他之外,全是外国游客,王涛用熟练的英语和他们交谈起来。当那些外国人知道这个拄着双拐的青年人是干什么的时候,先是惊讶不已,接着便长时间地欢呼、鼓掌,称赞他的勇敢奋斗精神。

王涛喜欢快节奏,他读书、工作、著述、摄影,他看球赛、拳击、赛车……

王涛喜欢不断进取,他心中已有一个计划,要到黄山、西藏、吐鲁番、内蒙古大草原……他认为值得一去的所有地方,去寻找美的自然、美的人生、美的世界,然后办个人影展,出个人影集。

王涛还有一个计划:拍一百双健美的腿。这就是王涛,自己没有健全的双腿,却甘愿用自己的艺术把别人健全双腿的美表现出来。

这就是王涛,正视自己的残疚,不向残疾低头,用自己的拼搏与奋斗战胜残疾。

残疾人有比健全人更广阔的天地。残疾人的宣言更为掷地有声。

人生恰恰像马拉松赛跑一样……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能称为胜利者。

心灵感悟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用辛酸的汗水与泪水谱写着自己精彩的一生。

在人的一生之中,难免会遭受这样或那样的苦难,无论是与生俱来的残缺,还是惨遭生活的不幸与挫折。但只要我们自强不息,敢于面对苦难,勇于面对挫折,就一定会赢得掌声,赢得成功,成为生活中真正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