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孩子性格与能力的30个怎么办
11034000000059

第59章 最好的总会到来

里根之所以成为西点学员的楷模,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最终成为了美国总统,而是他在此之前的经历就值得学习。

里根生在一个极其普通的家庭,全家四口人只靠父亲一人当售货员的工资维持生活,因而当里根逐渐长大后,不可避免地面临家庭经济的困境。

在里根上小学时,父亲又被解雇,全家人真的快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这种家庭环境培养了里根的独立意识。他和哥哥帮着母亲在大学足球场卖爆米花,他们一边卖爆米花,一边看球。他们是足球场的常客,与球员们混得很熟。球员们很同情这兄弟俩。兄弟俩知道家里艰难,从不向父母要这要那,身上穿的、用的,都是母亲的双手缝制的。

到了上中学的时候,里根的学费更成了问题。为了继续上学,积攒学费,13岁的里根每周六下午和周日都去附近的建筑工地当临时工,在那儿搬砖、推土、运水泥。星期日干10小时才挣35美分。他饿了啃面包,渴了喝自来水。别的同学在看电影、旅游,而他却在工地上流汗。

他曾做过公园里的业余救生员,在一个暑假中挣够一年的学费还有剩余,此外他还在学校食堂里刷碗、洗盘子、扫地。在中学和大学期间,他完全是靠半工半读走过来的。

自古成功在尝试。

生活的艰辛磨炼了里根的意志,培养了他的信心,也使他产生了出人头地的强烈愿望。1932年,里根大学毕业后,决定试试在电台找份工作,然后,再设法去做一名体育播音员。

里根搭便车去了芝加哥,敲开了每一家电台的门——但每次都碰了一鼻子灰。在一个播音室里,一位很和气的女士告诉他,大电台是不会冒险雇用一名毫无经验的新手的。“再去试试,找家小电台,那里可能会有机会。”她说。

里根又搭便车回到了伊利诺斯州的迪克逊。虽然迪克逊没有电台,但里根的父亲说,蒙哥马利·沃德公司开了一家商店,需要一名当地的运动员去经营它的体育专柜。

由于里根在迪克逊中学打过橄榄球,于是他提出了申请。那工作听起来正适合自己,但他没能如愿。

“最好的总会到来。”母亲提醒里根说。

父亲借车给他,于是他驾车行驶了70英里来到了特莱城。

里根试了试爱荷华州达文波特的WOC电台。节目部主任是位很不错的苏格兰人,名叫彼特·麦克阿瑟,他告诉里根说他们已经雇用了一名播音员。当里根离开他的办公室时,受挫的郁闷心情一下子发作了。他大声地问道:“要是不能在电台工作,又怎么能当上一名体育播音员呢?”

里根正在那里等电梯,突然听到了麦克阿瑟的叫声:“你刚才说体育什么来着?你懂橄榄球吗?”接着他让里根站在一架麦克风前,凭想象播一场比赛。

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由于里根的出色表现,他被录用了。

在回家的路上,里根想到了母亲的话:“如果你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你会交上好运。并且你会认识到,要是没有从前的失望,那是不会发生的。”

这次求职成了里根人生旅途的新起点。它使里根懂得,一个人只要有信心,能把握自己该干什么,那么就应该走出去敲那一扇扇机会之门。

心灵感悟

巴尔扎克说:“苦难对于一个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而对于庸人却是一个万丈深渊。”有的人在厄运和不幸面前,不屈服、不后退、不动摇,顽强地同命运抗争。因而在重要苦难中冲开一条通向胜利的路,成了征服苦难的英雄,掌握自己的命运的主人。

当一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