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领导讲话的艺术:领导者必知的讲话实战技巧
11033900000053

第53章 讲话艺术体现影响感召能力

美国前总统林肯在总统大选期间曾收到一封住在西部的一位少女的来信,信的内容如下:“你的演讲的确令人感动,但是你那言辞尖锐的评论气氛过于强烈,如果能带点父亲跟家人谈天的轻松气氛,我相信一定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因此我建议你不妨留点胡子,这样也许能调节那种严肃的气氛。”林肯听取了这位小女孩的忠告留起了胡子,胡子的存在缓和了不少尖锐的气氛。这个建议使得林肯在大选中赢得了大多数选民的支持,从而最终获胜利。

这个事例说明了领导者亲和力的重要性。需要指出的是,感召力也体现为一种亲和力。因此,做到上下同心,必须在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形成一种互相信赖的氛围,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亲和力。亲和力要求圆融,而不是尖锐。尖锐的态度往往是与人接近、影响并感召他人时的障碍。

个人感召力是非权力领导力的一种,是指一个人凭借其人格魅力、品性、风格、声望、心理品质、礼仪修炼等个人内在与外在素质的综合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对特定个人或群体定向产生的感化和召唤的能力;或者说是一种不依靠物质刺激或强迫,而全凭人格和信仰的力量去领导和鼓舞人的能力。

因此,领导感召力的主导是领导者,这包括要不要实施感召,要对何人和何群体实施感召,实施感召的切入点和方式如何,实施感召的目的如何,怎样评价感召的实施效果等等,这一切都是由领导者决定的。

这种个人素质包括内在的素质和外在的素质两个方面。外在的素质主要指言行的内容形式和效果,它体现为一种水平、能力和仪态修养。内在的素质主要指领导人的品格、作风、做事风格、声望和社会身份、心理品质等。领导感召力是内在素质和外在素质很好地融合之后综合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

1933年3月4日,富兰克林·罗斯福登上总统宝座。在大萧条的困境中,他使人们对政治体系的信心得以恢复。作为一位富有感召力的领袖和杰出的政治家,他为后来的总统们树立了典范。

“这是一个民族献身的日子。值此我就职之际,我确信同胞们期待着我能以我国当前情势所迫切要求的坦率和果决来发表演说。现在尤其有必要坦白而果敢地讲真话,全部的真实情况。我们不必畏缩,不必躲闪而不敢正视今天的现实。这个伟大的国家将会像从前那样经受住考验,它将复兴起来,繁荣下去。因此,首先让我表明我的坚定信念:我们惟一必须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会把使我们变退却为前进的努力陷于瘫痪的那种无可名状的、缺乏理性的、毫无根据的恐惧。”

充满自信和激情的声音通过无限电广播网传到了全国千百万守坐在收音机旁的人民耳中。

高尚的品格,是人性最高形式的体现,它能最大限度地展现人的价值。领导的高尚品格,最能体现领导的魅力。从静态上看,他们往往具有较高的内部和外部的魅力素质;从动态上看,他们常常能吸引、感召、凝聚千百万群众甘愿追随。

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影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品质的,不仅仅是伟人的品格、英雄的品格,更要考虑在身边群体中经常发生影响的品格——各级各类领导的品格。高尚品格的领导总会引起和他具有类似品格的人的注意,并把他们吸引到自己的周围,每一个积极的努力的举动,都会成为榜样在群众中产生一定的感染力。

领导者只有使自己的讲话与倾听的听众发生联系之后,讲话的情况才能真正形成。讲话也许是准备周详的,也许是讲话者所热衷的话题;然而要完美地展现出作为领导者的个性魅力所在,还有一个因素要考虑:那就是领导者的讲话必须使听众觉得,他所要说的对听众很重要;他不只是要对自己的话题热烈,还得把这种热烈传达给听众。高明的领导者热切地希望听众感觉到他所感觉的,同意他的观点,去做他以为他们该做的事,分享他的快乐,分担他的忧苦。

作为领导者在讲话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听众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同时也明白自己讲话的成败不是由自身决定的——它要由听众的脑袋和心灵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