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说话要简洁,语言要精练。就是以最经济的语言手段输出最大的信息量,使听者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取较多的有用的东西,即有用的信息。反之,抓不住要点,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或啰嗦重复,枝蔓芜杂,讲了半天也讲不出个所以然,这样必然误人时光,同时也是不受众人欢迎的。
好的演说言不在多,达意则灵。语言是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演说者技巧的表现手法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用语不烦,字字珠玑,简练有力,能使人不减兴味;冗词赘语,唠唠叨叨,不得要领,必令人生厌。
古人说,“善辩者寡言。”在历史上,不少演说大师惜语如金,出言不凡,驾轻就熟,言简意赅,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篇章。
例如,斯大林在1941年7月3日发表的反对德国法西斯入侵的重要广播演说只有3800多字。
1793年,华盛顿总统的就职演说,仅135个字。林肯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只有10个句子。“87年前,我们的先辈在这个大陆上创建了一个新的国家。她孕育于自由之中,奉行人人生来平等的信条。现在我们正进行一场伟大的内战,以考验这个国家,或者任何一个孕育于自由和奉行人人生来平等信条的国家是否能够长久坚持下去。我们相聚在这场战争的一个伟大战场上,我们来到这里把这战场的一部分奉献给那些为国家生存而捐躯的人们,作为他们最后的安息之所。我们这样做是完全适合的、恰当的。但是,从更高的意义上说,我们是不能奉献,不能圣化,也不能神化这片土地的,因为那些曾经在这里战斗过的人们,活着的和死去的人,已经圣化了这片土地,他们所做的远非我们的微薄之力所能扬抑。这个世界不大会注意也不会长久记得我们今天在这里所说的话,但是,它永远不会忘记勇士们在这里所做的事。毋宁说,我们活着的人,应该献身于留在我们面前的伟大任务:从这些光荣的死者身上汲取更多的献身精神,以完成他们精诚所至的事业;我们在此下定最大的决心,以不让死者白白牺牲;让这个国家在上帝的保佑下获得自由的新生;让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与世长存。”
他的演说重点突出,一气呵成。而当时的主持者艾弗莱特则语言唠叨,内容庞杂,与之形成鲜明的对照。艾弗莱特自叹弗如,次日他写给林肯一封信说:“我用了两个小时总算接触到了你所阐明的那个中心思想,而你只用了两分钟就说得明明白白。”可见林肯驾驶语言之功力非凡。他的演说词仅600余字,从上台到下台还不到3分钟,却赢得了听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并轰动了全国。当时报纸评论说:“这篇短小精悍的演说是无价之宝,感情深厚,思想集中,措辞精练,字字句句都很朴实、优雅,行文完美无疵,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因此,其手稿被收藏于国会图书馆,演说词被铸成金文,放在牛津大学,作为英语演说的最高典范。
1987年7月17日,当选法国总理的洛朗·法比尤斯发表的演说,更是短得出奇,有人描述道:“还没等人们醒悟过来,新总理已转身回办公室去了。”演说词只有两句:“新政府的任务是国家现代化,团结法国人民。为此要求大家保持平静和表现出决心。谢谢大家。”措辞委婉,内容精辟,真可谓别出心裁。
莱特兄弟在成功地驾驶动力飞机飞上蓝天之后,人们在法国的一次欢迎酒会上再三邀请哥哥威尔伯演说,他即兴地说:“据我们所知,鸟类中会说话的只有鹦鹉,而鹦鹉是飞不高的。”这深含哲理的“一句话演说”,博得了与会者长时间的鼓掌。
高尔基曾说:“简洁的语言中有着最伟大的哲理。”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大大加快,人们不喜欢那些穿靴戴帽,庞杂冗长、繁文缛节的空话套话。演说要达到简洁、明快,就要千锤百炼,使自己的词汇丰富、思路清晰。因为词语贫乏,表达必然会词不达意、啰嗦干瘪;思维模糊,表达必会语无伦次,枉费口舌。文思灿烂的法国作家福楼拜,堪称锤炼语言的楷模。他思潮奔涌,常常夜不能寐,“一些语句像罗马皇帝的辇车一样在脑中流过去,时而被它们的振动和轰响声惊醒。”他在游泳时,也在斟酌字句。有篇文章的转折之处仅有8行,他却用了3天时间。有一次,他为了寻找恰当的四五句话,足足花了一个月时间。福楼拜为锤炼书面语言呕心沥血,因而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这对发表演说是颇有启示的。
在演说中,务必学会长话短说,要“筛选”、“过滤”出最精辟的、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的词句,尽可能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内涵。美国学者多琳·安森德·图尔克穆忠告人们说:“如果你还没有想好用哪个词最合适,那你就干脆别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