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学会和孩子说话
11033700000052

第52章 培养孩子成功的意识

未来社会的人才竞争离不开知识,缺少不了体能,但“成功意识”却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强健的体魄,大多数人是深有同感的,而对于“成功意识”的认同却要淡漠很多。作为家长要想使自己的孩子学业有成、早日成才,从小注意培养孩子的成功意识至关重要。

我们这里所说的成功意识就是孩子迫切希望和要求自己通过努力达到预期的目地以实现自我,做出为人们所注意的成就的心理倾向和品格。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人的性格主要是在幼年时期形成的。人在幼年时期形成的性格是非常牢固的,并将成为人的第二天性。”所以,对孩子成功意识的培养应及早进行并坚持不懈使之形成牢固的性格。

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小的时候是一个爱说谎话的孩子,他得到了几块化石,便说是价值连城的珠宝,而且还故意向同学炫耀说自己发明了一种“秘密液体”可以改变花的颜色……

家里人知道后很气愤,姐姐要求父亲严加管教。可是老达尔文没有简单从事,他观察孩子的平时爱好,了解到孩子的谎言并非事出无因,而是自身的兴趣追求、智慧的萌动与渴望成功等方面结合的产物。

父子俩朝夕相处,老达尔文进一步认识到孩子的许多谎言是创造性幻想,他如同一座将要爆发的智慧之山,将来肯定会大有出息,因此非但不批评,反而鼓励他那些创造性幻想。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许多家长都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他们的孩子在成长中家长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没有把青少年的教育放在首位。培育青少年的成功意识,需要家长投入大量的时间与孩子相处,对于他们那些“出格”的言行和想法不能人云亦云。老达尔文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孩子的成功意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在游戏中得以培养,并非一定要在学弹钢琴或干成其他事业。例如摆积木,有的孩子一时摆不好,便气恼地推倒或乱摔一气。这时家长应该耐心地引导孩子摆好。而不应该说:“摆不好就算了,不摆积木我儿子也会有出息。”

再如,有的孩子想自己洗手绢或干别的家务,家长就该尽量鼓励其干好,而不要阻止或不放心地说:“你干不好,妈妈干吧。”或当孩子真没干好时说:“你看不行吧,以后不要再干了。”等等。

因为这时孩子虽然没有摆好积木,没干好家务,但他内心已渴望成功。只是孩子大脑尚未发育成熟,其意志力还很脆弱,还不能完全靠自己正确对待挫折和克服困难,还需要大人们的鼓励和帮助。

如果孩子及时得到了家长的鼓励成功了,这就使他从实践中和心理上体验了成功的全过程。孩子也会从成功的愉悦中,产生再次成功的强烈愿望。无疑,这对其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反之,处处受到限制,就会使孩子缩手缩脚,产生怯懦心理而不敢进行成功的尝试。这样一次次的无助、被打击和失败还会使其失去取得成功的勇气和信心而自暴自弃。

当然,所谓帮助,绝不是代替。孩子已有很强的独立意志,什么事都愿望自己做,因此,父母应该鼓励这种行为。使其在自己动手做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增强其成功意识。

不过也不能放任自流,听之任之。很明显,孩子是不成熟的,行为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听之任之,会使孩子养成盲目蛮干的坏习气。放任自流,得不到指导又会使其养成干事无条理,干好干坏无所谓,对事不负责任的不良倾向。其结果自然达不到培养成功意识的目的。

因此聪明的家长应尽可能地预见和捕捉孩子要求独立活动和渴望成功的意向和新欲望。千方百计促其实现。如唱好一支歌、复述一个故事、跳好一次舞蹈、以及做好一次值日和家务等等,使孩子不断完善成长。

孩子不但有很强的成功欲望,而且有很大的潜在力。这就要求父母尽力挖掘这种力量。当孩子想干事时,只要有益,大人就要热情支持。其效果有时竟会是出人意料的。

所谓挖掘孩子的潜力也并非是无限制地拔高,而是要适时不断地为孩子定出较为合理的目标。根据心理学家的试验:“当任务是中等困难和程度时,追求成功的意向最强烈。”

换句话说,当成功的可能性是50%时,他们最愿意追求成功。这对于动机弱的人来说更是如此。由此可见不管是成就动机弱,还是动机强的孩子都可以培养成功意识,其关键的问题是安排任务要适当。

换言之,培养孩子的成功意识,不能一味给孩子安排太简单的任务。例如总让四、五岁的孩子做五以内的减法。孩子会感到乏味而不愿意做下去。也不能安排太难的任务。如三、四岁的孩子仅有五至十以内数的概念,却偏要他做一百乃至更多数的运算,他便会感到太难而望而却步。

我们强调培养孩子的成功意识,并不是说,事事要孩子成功。因为经不起失败考验的成功意识是一种脆弱的意识或品格。从根本上说,那不过是一种侥幸心理,算不得真正的成功意识。只有经过挫折、失败后,获得的成功意识才是牢固的、有意义的。

另外,孩子也不可能事事成功。从本质上讲,不成功也是一种成功。因为重复的是参与,是磨练造就一种精神,一种百折不挠、不断进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