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学会和孩子说话
11033700000047

第47章 怎样和初中生说话

经过小学的学习、锻炼,孩子升入了初中,随之进入了青春期。面对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几乎都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的问题:孩子过分的敏感和日益增强的叛逆,同时还有不愿让家长和老师知道的小秘密。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听话,更不愿和父母说话了,与孩子的沟通似乎越来越困难。

心理学家认为,初中生正处于情绪不稳定的时期,也是教育最困难的时期。他们遇事容易冲动,缺乏理智和自我控制能力,加之知识与经验不足,判断事物往往感情色彩太浓,分不清主次,情绪偏激,常常因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不顺心而感情冲动。

这是因为,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初中生在生理上出现了急剧的变化,这必然给他们的心理活动带来巨大的影响。伴随着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需要也日益增长,使初中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

那出于初中时期的孩子都有哪些心理特点?

(1)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增强,但看问题比较片面、主观、偏激。

初中生的思维虽然已经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比较低,还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时期。虽然他们喜欢独立思考,喜欢争论,不墨守成规。

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知识储备不足,思考问题往往表现为单纯幼稚,因而导致分析问题,处理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表面性。

(2)好奇、敏感、争强好胜,但感情脆弱、缺乏意志力。

初中生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勇于拼搏,但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缺乏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一旦在学校、社会上挨了批评、遇到挫折,或遭受打击时,由于缺乏思想准备,就很容易产生心灰意冷、悲观失望或厌世情绪。

(3)自我意识的觉醒、成人感的确立,但生活自理能力不强。

初中生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了,有一种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感。

在学习与生活上要求独立自主,不受限制和约束。被人尊重的愿望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遭受误解、经历失败时所体验到的挫折感也格外强烈。不喜欢成年人用强制的口吻对他们发号施令,但是,他们在生活处理能力方面又不能脱离成年人的帮助和指导。

(4)初中生生理上迅速发展,但心理发展滞后。

初中生对身体发育上的巨大变化缺乏思想准备和必要的生理卫生知识,他们想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却又找不到正当的途径,他们也不愿意对家长和老师说出自己的困惑。特别是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独自沉思,很容易产生许多无以名状的烦恼、孤独和苦闷。

(5)憧憬未来、富于理想,但知识贫乏、缺乏辨别是非能力。

初中生追求前途,富于理想,但往往知识贫乏、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对一些不正确的宣传、不健康的思想缺乏分析批判能力,结果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那么如何面对这些“叛逆”少年,如何能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呢?

1.要理解、接纳孩子

孩子出现的一系列身心变化,孩子自己也是始料不及、难以控制的,此时特别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接纳。千万不要看到孩子的某些变化,或者发现孩子的反常行为就大呼小叫、惊慌失措,更不要打骂训斥,横加指责。

否则,只会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增加与父母的隔阂。德国的托马斯·白厄尔是一位教师和父亲,他在《青春期的恐怖》一书中,向家长提出十条“教育青少年的正确方法”。其中包括:

(1)不要对他们提过高的要求。

(2)不要指责他们的业余爱好、穿什么衣服、喜欢的音乐或活动的圈子。

(3)不要盘问、猜疑孩子,让他们保持自信和自尊。

(4)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私事和自由,让他们感觉到独立和宽松,等等。

2.做孩子的朋友

青春期孩子的最大愿望就是渴望尊重、渴望独立,希望别人把他们当成大人,平等相待。这就要求家长要转变角色和教育观念,改变居高临下、命令式的简单教育为平等、探讨式的互动教育。从关心孩子的生活起居转变到指导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努力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据调查,90%以上的青少年有了苦恼后不是向父母和老师诉说,而是找朋友倾诉。那些顺利、平稳度过青春期的孩子,大多具有良好的家庭气氛与和谐的母子关系。美国的调查也表明,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模式最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因为在民主型家庭,孩子可以得到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能够平等地与父母探讨问题,全面阐述自己的观点,有较宽松的气氛和较自由的发展空间。

这些调查都说明,成为孩子的朋友、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因此,家长要不断学习,感受和分析时代特征。现代的孩子成长在社会经济体制转型的时期,社会上新旧观念的碰撞、中西文化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都会增加他们心理困惑和压力。

在这个花花绿绿、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社会,他们面临着太多的诱惑和选择,因此需要父母正确的引导。父母要学会如何引导孩子,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特别是与青春期相关的知识,要从科学的角度为孩子提供心理辅导和行为帮助,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这样,孩子才能心服口服,最终由“信其师”到“及其道”。

3.不要侵犯孩子的隐私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有隐私,这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有自己的生活。我们维护孩子的隐私,就是对孩子的尊重。我们所要做的,正是帮助他们脱离我们,长大成人。然而,有些父母对孩子过于刨根问底。他们偷看孩子的信件,偷听孩子的电话,这些对孩子稳私的侵犯,可能导致孩子永远的仇恨父母。在他们的眼里,侵犯隐私无异于不诚实、不光彩的侵略。正如一个女孩所说的:“我要控告我的妈妈滥用家长权利。她竟然打开我的抽屉偷看了我的日记!”

一个16岁的男孩抱怨道:“我妈妈一点也不尊重我!她侵犯我的隐私,甚至侵犯我的公民权。她竟然到我的房间收拾我的抽屉!她说她是因为不能容忍房间太乱。可我希望她只收拾她自己的房间,不要动我的信件。她收拾完以后,我又故意把书桌弄乱,可妈妈还是一点也没吸收教训。”

尊重个人空间就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这对父母来说很难做到。他们希望与自己的孩子亲密无间,因此,他们虽然一片好心,却一次又一次地侵犯了孩子的个人空间。这样做并不能带来相互的尊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与孩子之间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可以“站在一起但不要靠得太近”。应该明了,父母和孩子并不是相互属于对方的,每一方都只属于他们自己。

总之,对待这个时期的孩子,家长要从心里尊重他们,把他们看成是独立的个体,而不是事事都要家长过目的小孩子,给他们一些空间,却又不失时机的教育。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的度过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