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学会和孩子说话
11033700000045

第45章 怎样和幼儿说话

幼儿期的年龄范围是3~6岁,是学龄儿童。幼儿的各种心理过程都带有具体形象和不随意的特点,抽象概括和随意的思维只是刚刚开始发展。3~6是幼儿个性倾向开始萌芽的时期。

(1)感知逐渐完善。对生动、形象的事物和现象容易认识,对较复杂的空间、时间的认识较差。

(2)注意力很不稳定,对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较易集中,但时间不长。

(3)记忆带有很大的不随意和直观形象的特点。

(4)想象以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正在发展,想象主题易变化,并常常有夸张性。

(5)幼儿期是思维迅速发展时期,三岁左右,幼儿的思维是在直接感知和具体行动中进行的,以后逐渐向具体思维过渡,并成为幼儿期思维的主要形式。六岁左右的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

(6)语言方面,三、四岁的幼儿已能够掌握全部基本语音,词汇量增多。在正确的教育下逐步掌握语法结构,幼儿到了五、六岁时,连贯性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大大提高。

(7)幼儿的情感常受外界情境所支配,常为周围人的情绪所影响。情感容易激动、外露并且很不稳定。

(8)在个性方面,由于环境、教育条件和遗传因素不同,致使幼儿身心发展存在个别差异,逐渐表现出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个人特点,这些都会在人的一生中保留它的痕迹。

对幼儿时期的孩子,家长要怎样和他说话呢?

1.用“移情”法和孩子说话

“移情”是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角度,欣赏和理解别人的感情,替别人着想。

据说,孙敬修老人,一次上公园,正看到几个淘气的孩子在攀折小树的枝条。他不紧不慢的走过去,把耳朵紧贴在小树上。孩子们好奇的问他干什么,孙敬修老人回答说:“小树说胳膊痛得要命,要你们可怜可怜它。”听了这话,孩子们羞愧的笑了,再不攀折小树枝条了。

孙敬修老人并没有训斥孩子,而是运用孩子的爱心和移情对他们进行教育。来纠正孩子一些比如不爱惜玩具、撕书等不良行为,效果很明显。

实践表明,幼儿对于会活动、有生命的东西,如小猫、小狗等,更容易产生爱心。抓住这一点,将物拟人化,也是向幼儿进行教育的好方法。

如我们教育幼儿不拖小椅子的方法……你看到孩子撕书时,就说:“你把书的衣服撕掉了,它多难受啊!”再如孩子要摘花或树木的叶子的时候……用这样的方法,比训斥、责怪、打骂的效果好,并培养了孩子的爱心。

2.多给孩子讲故事

孩子们爱听故事,爱看动画片。而童话故事中,有不少是灵化了的人和物。在给幼儿讲解这些故事时,抓住他们的心理,对幼儿进行教育同样能取得好的效果。

孩子在听这些故事或看动画片时,可以接受直接的心理体验,培养他们积极的情感。比如《狼和小羊》的故事,孩子们对弱者小羊无限同情,对狼的仇恨心理、对善良始终会战胜邪恶都有着非常明确的体现。

我们在平时的游戏中发现孩子都不喜欢扮演狼等恶势力,他们都喜欢扮演善良的动物,只好由老师来扮演。平时他们都很喜欢老师的,和老师很亲,但是在那个时候他们的心目中老师就是大灰狼,他们对老师毫不留情地进行打击,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应用这样的故事对孩子进行教育,培养孩子的是非对错是非常有效的。

3.体会孩子感受

当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与好朋友或心爱的宠物分离时,他细腻的小心灵会难过半天。假如这个时候孩子向父母哭诉,父母却只是一味地告诉他“没关系,坚强一点。”“这没什么好难过的。”“你真没用,还敢哭?”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一点都不能体会他的感受。若父母能以同情和理解的态度对待孩子,适时安抚他、给予亲情的慰藉,相信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一位幼儿老师这样介绍自己的经验:

今天早上吃完早餐后,听见有一个小朋友在哭。

老师:你怎么了?

幼儿:老师,他们动我的电子琴了。

老师:没事,不哭,我告诉他们不让他们摸就好了。这是我原本想安慰这个小朋友的话,可是一想,这样说不好,这不是误导他们吗?于是老师说:小朋友之所以动你的电子琴是因为都非常喜欢你的电子琴,你爸爸给你买的这个琴真好,我也喜欢,那一会我们拿出来一块和小朋友欣赏一下好吗。

幼儿:嗯。

用孩子的心态来想孩子的行为,有时你会发现孩子是那么可爱,也会理解他们的错误,更能正确的教育孩子了。

4.不要用强硬语气说话

避免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你真傻”,“你太让我失望了”等带有指挥、命令、警告、责备、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语气说话。

5.不要用娃娃腔和幼儿说话

年轻的父母经常和宝宝亲密的对话:

“宝宝今天吃什么饭饭了?”

“饭饭吃饱了吗?”

“尿尿了吗?”

“睡觉觉了吗?”

父母根本没意识到这样和宝宝说话有什么不好。甚至认为,宝宝小,就应该这样和他说话。其实,这是不对的。

因为孩子处在学说话时期,正是和家长学语言的时候,如果父母经常和孩子这样说话,孩子就习惯这样说话了,不利于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

因此,父母要用缓慢而清晰的语调讲些词或短句,如教“我要吃饭”、“这是皮球”……没多久,宝宝就会清楚地发音和会讲这些短句了。

幼儿发音一般都不太准确,父母不要把宝宝不准确的发音当作好玩,有意地去逗宝宝,或故意学宝宝错误的发音,时间一长,错误的发音就会固定下来,很难改正。父母应及时纠正,耐心地教宝宝发比较困难的音,如舌根音,舌尖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