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做自己的心理医生:NLP简快心理疗法
11031600000012

第12章 聆听

聆听即是从对方的叙述中了解他的目标和现在的位置。聆听是为了获取资料,了解真相,得到回应,然后有针对性地给予回应。

有一位章小姐,特别不喜欢同一个办公室的某个先生,平时总是避免跟他合作,甚至一接到找他的电话就说他人不在,弄到后来该办公室人际关系一点不和谐,严重影响了工作绩效。

章小姐的上级吴总是一位NLP心理咨询师。当吴总得知章小姐的情况,便和章小姐有了这样一次对话。

吴总:“小章,你喜欢吃榴莲吗?”

章小姐:“不喜欢。”

吴总:“那如果我喜欢吃榴莲,你会不会觉得我错了呢?”

章小姐:“当然不是啊。”

吴总:“那你会不会觉得喜欢吃榴莲的人很讨厌就不和我一起工作呢?”

章小姐:“哦,当然不会。”

吴总:“你有没有发现,你不喜欢某样东西,不等于那样东西就不对。你可以不喜欢榴莲,你也可以甚至可以不喜欢那个爱吃榴莲的人,但并不妨碍你和他一起工作呀。”

“哦!”章小姐一下领悟了很多事情。

吴总说:“假如你和你家里的人,和你身边的人有了不同的喜好,你会怎样和他沟通呢?你会试着去了解对方的独特之处吗?”

这里还有一个故事:

朗州刺史李翱,原本是学儒家的学者,素来听闻药山禅师悟道高深,便亲自去到禅师所在的深山求法。当侍者将李翱引进药山禅师的丈室,药山正全神贯注地读经,对李翱丝毫不加理睬。李翱个性急躁,便喃喃抱怨说:“亲自见到本人,才发现他并没有像传说中和我想象中那么有道行。”说完便起身要离开。药山立刻说:“你为什么宁愿相信自己的耳朵,却轻蔑了自己的眼睛呢?”李翱于是拱手向药山致谢。

为什么人会变得固执?聆听的功力不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固执的人和别人沟通时,听到的不是对方,而是自己。就像章小姐,只要那位先生一过来搭话,她马上就会在脑子里跳出反对的观点:“他肯定又来烦我了。”“他找我肯定不是好事情。”也像上面故事中的朗州刺史,并不是被传闻左右了自己,而是因为自己脑海中固有的“听到的东西”影响了自己对事物的判断。没有了仔细而有效的聆听,你就会形成永远无法看到、也无法突破的盲区,这时,固执就成为人性中的弱点。

1.一般而言,在辅导他人的过程中,需要聆听的是:

(1)对方的话语:

他讲话的内容够清晰吗?

明确还是含糊?

是什么样的语气,坚定、肯定还是软弱?

(2)身体语言:

他讲话时是什么表情?

是什么姿势?

他的身心是一致的吗?

此刻的他是放松的吗?

他讲话之前的行为是什么?讲话后行为有改变吗?

(3)对方的信念:

他话语后面的正面信念是什么?

信念后面还有什么信念?

这份信念有多强烈(伴随的是什么情绪)?

他的信念有助于他的目标吗?

(4)价值观:

他话语后面的正面动机是什么?

这件事后面他追求的价值是什么?

那份价值后面还为了什么?

最高价值是什么?

他的价值观有助于他的目标吗?

(5)情绪和感觉:

那份情绪是什么?

他的情绪是不稳定的吗?

他的情绪和感觉给他的信号对他意味着什么?

他有认识到这份情绪吗?

他有学习到这份情绪的意义吗?

他的这份情绪和感觉有助于他的目标吗?

(6)他的焦点所在:

他的焦点在目标结果上呢,还是在问题上?

他的焦点在过去呢,还是在现在或未来?

他的焦点在外,还在内?

他的焦点在别人身上,还是在自己身上?

2.聆听包括三个境界

(1)用耳朵听,这是聆听的最基本形式,当然也是最低的阶段。

(2)用眼睛、用耳朵、用自己的感觉进行全身心的聆听,是第二个阶段的聆听。

(3)最高境界是“无心胜有心”,完全不用自己任何判断地聆听,能不受任何经验限制和束缚地聆听到自己想要的任何答案,那是“无”的境界或者说是“中立”的境界。

在第一个最低的阶段,你只可以听到话语。

在第二个阶段上的聆听,你可以听到很多回应,包括语气、身体、情绪、感觉、行为层面、他所在环境层面给出的回应;一般来说,如果咨询师能听到第二个境界,需要具备深厚的功力,实属不易。

在最高境界上的聆听,才可能听到的不仅仅是话语,不仅仅是回应,而是听到对方深层的内心世界。有句话说:“透过那有声的语言,听到那无语的存在。”这种境界只有很少数的成道者才能真正达到。

由此也可见,咨询师的聆听并非仅仅是指一般我们日常习惯的用耳朵去听的意思,而是接纳回应的意识和能力。

在NLP技巧中,有感官敏锐度的训练、对信念和价值观的理解、觉察层次(理解层次)、感知位置、检定语言模式等都可以帮助大家提升咨询过程中的聆听能力。

小明洗澡时不小心吞下一小块肥皂,他的妈妈慌慌张张地打电话向家庭医生求助。医生说:“我现在还有几个病人在,可能要半小时后才能赶过去。”

小明妈妈说:“在你来之前,我该做什么?”

医生说:“给小明喝一杯白开水,然后用力跳一跳,你就可以让小明用嘴巴吹泡泡消磨时间了。”

放轻松些,生活何必太紧张?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何不坦然自在地面对。担心不如宽心,穷紧张不如穷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