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再弹一弦江湖曲
11026000000008

第8章 《肥龙过江》和《赞先生与找钱华》

但使龙城飞将在

原来,已故伟大武术家李小龙先生在心目中浩气长存的,并不止周星驰一个,比如还有洪金宝。

连着两天看了两部功夫电影,都是洪金宝导演的,都是不同程度上向李小龙致敬的作品。

《肥龙过江》,看名字就知是李小龙电影的衍生作品,洪金宝穿着李小龙《猛龙过江》中的乡下汗衫,接下来坐船去香港的镜头却是《龙争虎斗》的戏仿。洪金宝在片中扮演一个《猛龙过江》中李小龙饰演的唐龙一般的乡下青年,是一个李小龙的崇拜者,每天拿自家养的猪拳打脚踢地练武。后来也如唐龙一般,被请到大城市的亲戚家餐馆里去帮忙,也和恶势力缠斗起来。本片的编剧是倪匡,说实话此君的编剧水平实在不敢恭维,大好一个题材,给他编得乏善可陈,只有李小龙的影子加上洪金宝的表演,使影片最后还是颇有看头。

李小龙在《猛龙过江》里演的是一个乡下武术爱好者,自修成材,后来他到罗马的亲戚餐厅里去帮忙,卷入和黑社会的争斗,对方被他打得服气,只得请了空手道冠军来对付他(是货真价实的全美五届空手道冠军哦,李小龙的朋友罗礼士饰演的,可不是充数的,连演他手下的罗拔都是空手道冠军),后来却被他打败。如有人所说,这个乡下土包子,最后却把象征西方武士精神的罗马角斗场,变成东方武术家扬威的擂台。这个李小龙亲自编写的故事其实有种理想主义式的质朴——因为在现实中,无论哪个领域,一个没见过什么世面的业余学习者,都是不大有可能与这领域内世界第一流的高手相比拟的(现实中的李小龙眼界极广,在武术方面可说学贯中西,文化修养也非常高,和唐龙正好相反)。就像《七龙珠》里,在乡下和爷爷学武的小悟空,可以打败聘请来的世界头号杀手桃白白,但那是童话故事了。当然了,武侠和功夫片本身就有童话味道。

洪金宝在《肥龙过江》中的遭遇亦如是,对方黑社会头目的三个保镖,分别是空手道、国术、拳击的顶级高手(而且还是黑、黄、白的搭配),但在最后被洪一一打败。洪金宝在与他们和其他打手的打斗中,运用了很多李小龙的动作,这既是向李小龙致敬,也正符合他片中李小龙追随者的身份。除了功夫,洪金宝在片中的动作表情,也样样照学李小龙。虽然两人体形差距巨大,气质也大不同(李威严而洪天真),但洪金宝演的不是又一个李小龙,而是一个李小龙的乡下粉丝,所以那些不像的地方,反而更加讨巧和有趣。那种感觉真的始终让我想起周星驰在电影中对李小龙的那些模仿。《肥龙过江》中的熟面孔很多,元奎在片头作为一个武师与洪对打,模仿了《猛龙过江》中李小龙与罗礼士的那段经典慢镜对打,可能还是难度过高无法复制,没有一个镜头拍完。此外还有《功夫》中的那位洪拳大师赵志凌,此人后来成为大家,入选“黑带群英殿”,和当年的李小龙一个待遇,但在这部片里也只是露了一脸,当个挨打的武师。还有成龙《师弟出马》中那位极其出彩的“场外指导”冯峰,在片中饰演洪金宝的二叔。此外电影还出现了年轻时的曾志伟,做副导演,也客串一个小角色。乔宏在片中演反派,实在不像,总让我想起《侠女》里的大师。再有影片的作曲是《东邪西毒》的陈勋奇。真是一时多少豪杰啊。

《赞先生与找钱华》在故事上和李小龙并无关系,但影片的主题正是李小龙所学国术中最重要的一个门派:咏春。

赞先生和找钱华都是咏春拳历史上的名家,本片实际上也是在拍咏春拳的历史。和后来的功夫片更多地追求视觉效果不同,那时的功夫片一招一式往往追求有根有据。大概也受到刘家良《少林三十六房》的影片,本片几乎拍成了一部国术,特别是咏春拳的教科书,将咏春拳的训练方法、武术原理、技击方法一一展示。

本片也是拍在李小龙逝世之后,片中很多对咏春拳技击方法的展示,都看得到李小龙的影子。很多李小龙电影中的经典动作,在这部电影里都可以找到解释。

比如几乎已和李小龙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寸劲拳”,《赞先生与找钱华》便讲解了咏春寸劲拳发力的原理。还有李小龙在《龙争虎斗》中所用的从咏春粘手训练而来的短打技巧,以及教训罗拔的连消带打的那几下神来之笔,在这部电影中都有展示。还出现了李小龙在《猛龙过江》中用过的地趟剪腿。此外,李小龙在《龙争虎斗》中以长棍、短棍、两节棍对战众打手,看过《赞先生与找钱华》才知道,长棍的技巧就是来自片中展示的咏春六点半棍。至于短棍和双节棍则是李小龙向自己的菲律宾弟子伊鲁山度学来的。南亚多丛林,空间逼仄,长兵器施展不开,因此多以短武器为主。据说伊鲁山度有菲律宾棍王的称号。

洪金宝在这部电影里不是主角,而是赞先生和找钱华外最重要的一个配角,更多地负责搞笑。

所以当我们提及关于咏春拳的电影时,除了袁和平的《咏春》,别忘了还有一部旧日的经典,《赞先生与找钱华》。事实上在武术爱好者那里,后者更受推崇。

在现实中,洪金宝和李小龙渊源很深。当时作为李小龙剧组中的武师,李小龙很欣赏洪金宝,在《龙争虎斗》补拍的开头里,便让他出镜做自己的对手,而七小福其他的师兄弟里,元华只是做李小龙的替身,成龙只是做普通武师。李小龙和洪金宝私下谈论武术投机,还曾相约切磋过。虽然成龙在自传中写道“两人打成了平手”(英文自传,由他人代笔,可能自由发挥过度出了错误),但后来有人问起洪金宝,洪还是很谦虚地说:当时还没反应过来,李小龙的腿已踢停到自己面前,李小龙“实在是快”。周星驰拍摄同样向李小龙致敬味道浓厚的《功夫》时,首先找的是洪金宝做武术指导,也是这个原因吧。

所以《肥龙过江》里有这么一个情节就不奇怪了。洪金宝饰演的阿龙失业后,听说有一个“假李小龙”在招武师,于是高兴地去应征,结果在片场发现那个改名叫曾小龙(“真小龙”?)的武术明星不但架子很大,而且浮夸狂妄,且没有真功夫,于是干脆出手教训了这个明星,还把他手下的武师团痛打了一顿。最后学着《精武门》里虹口道场踢馆后的李小龙说:我告诉你们!李小龙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偶像,不容你们破坏!你们要学李小龙,就要多动动脑子!

这显然是对当时诸多“某小龙”主演的李小龙模仿电影的讽刺。洪金宝在银幕上和银幕下都和真李小龙交过手,打个把假李小龙自是手到擒来,当然也就没有人比他更适合演这么一段戏了。片中那个演“曾小龙”的演员动作上确实很像李小龙,但却被洪金宝以更稳健的技艺和精准的判断轻易击败。洪金宝似乎是说:不要以为学几下李小龙的踢腿、跳步、怪叫,再学两下擦鼻尖和瞪着眼睛仰头说话,就是李小龙了。重要的是李小龙的精神,李小龙为功夫付出过多少心血,只学几下样子,也不过就是花拳绣腿而已。

这就好像林青霞演过东方不败后,许多武侠片都找她来反串男角,一时成风,以至徐克要拍了《风云再起》,讽刺“江湖上出了好多假东方不败”。而李小龙已经故去,洪金宝便出来替他打抱不平。

这两部电影,特别是《肥龙过江》,看得出来洪金宝功夫确实非常了得,快准狠,而且技巧丰富,经验老到,绝对是实战派的高手。怪不得甄子丹拍《杀破狼》时也曾说,自己大概打不赢洪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