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再弹一弦江湖曲
11026000000006

第6章 东邪西毒 金庸电影·之二

王家卫强调的是这个人物的孤独(美的事物大抵都是孤独的吧)——林青霞对着自己的影子练剑,似乎再现了庄子笔下那种凌波而行的出尘之美,然而其内在的隐喻却毫不美好——这个画面象征着自恋、拒绝,象征除自己外不再通融于任何人的心灵世界。剑气激起的滔天白浪,难道不也是她内心压抑的情感的譬喻吗?

而把这个孤独剑客的故事向前推,便是一个普通女人的爱情故事,一个关于伤害的悲伤故事。而这就是王家卫的世界:坚强的下面埋藏着脆弱,一个绝代高手的心灵深处,躲藏着两个名字,和一个受了伤的人。

用武功来譬喻人心是《东邪西毒》的高明之处,这样的人物除了独孤求败,还有洪七。只不过洪七的武功超绝并非来自后天的放逐,而是缘自他内心中与生俱来的单纯——“我的刀快,是因为我直接”。洪七是《东邪西毒》中的一个特例,是这幕剧里唯一一个不曾被痛苦所纠缠的人物,而这些都缘自他“想到了就去做”的简单个性,洪七这个人物的“情”同样也代表了他的世界。与其他人那些看似华丽却无不痛苦纠缠,言不由衷的爱情相比,洪七的感情就像他的外表一样,如此朴实而真挚,而这种简单感情就和他的个性一样,是旁人未必看得起却也绝对学不来的。所以当洪七最后带着黄脸婆的老婆去闯荡江湖的时候,欧阳锋会感到嫉妒。而当衣衫褴褛的洪七躺在吊床上,由老婆喂饭的时候,我们也能感受到这份浪漫。

洪七是《东邪西毒》中王家卫改编最成功的一个人物。原著中的洪七公有一个“九指神丐”的称谓,而王家卫便由此赋予了年轻的洪七一个如此令人动容的断指故事:为了一个鸡蛋而失去一根手指,从一个天下最快的刀客变成一个废人。而他此时竟然仍旧可以对西毒说,如果有天你听说有一个九指英雄,那一定就是我!这个情节象征着一种随遇而安的旷达,和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他可以在失去一切之后重新开始,一个本来应该悲哀的故事就这样被赋予了最浪漫的寓意。

他离开的那天风是向南吹的,他故意逆风而行,留下一个遥远的背影。

《东邪西毒》的经典,单是片中人物形象的厚重已经可以奠定。洪七的意味,如此的健康和光明,鼓舞人心。而到了梁朝伟的盲武士,又是极度的哀伤和无奈。“桃花什么时候开是有季节的,马贼什么时候来,就没有人知道。”盲武士这个角色,有着很强烈的、中国武侠电影中少有的悲剧色彩,即英勇地战斗了,却因敌不过命运而终于失败的悲剧。王家卫将梁朝伟气质中的忧郁化入这一角色之中,盲武士在眼盲前想要回到家乡的愿望,使他在这片沙漠上的最后行程,充满了极度悲伤的、黄昏般的氛围。

所有的故事,所有的人,都由着欧阳锋的视角一一登场,影片的第一句话,“很多年以后,我有个绰号叫西毒”,虽然被指为抄自《百年孤独》,然而这句话却是如此地符合欧阳锋性格中的虚无,符合因这个虚无的性格而使他面对的幻灭的人生,所以真的可说是神来之笔。王家卫同样以“情”来解释欧阳锋的性格,他的“毒”同样缘自嫉妒,缘自失败的情感,缘自幻灭的人生。他玩世不恭,然而我们又可以屡屡看到他内心的挣扎,所以他会对洪七说“事在人为”,会以黄药师的身份对慕容嫣说出“就是你”。他最大的悲剧就在于——只有换了他人的身份,才能变得积极于人生,然而他自己的人生却像灰烬一样不可避免地变得虚无了。

确切地说,《东邪西毒》是一部以武侠为包装的,关于爱情,关于人心的电影,出现在这个江湖中的人物,没有一个能够摆脱拒绝、摆脱欲望、摆脱求而不得的痛苦。希望知道被人喜欢的感受而不能付出感情的黄药师、独自等待的牵驴女子、把感情当作胜负游戏的西毒大嫂……无不如此。

《东邪西毒》曾经是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这部电影看了好多遍,大约也经历了三个过程,第一个是不解,第二个是感动,第三个是恍然,大致也可以说是回到了看山是山的态度。所以直到今天,才能以理性的、冷静的态度来分析这部电影。

戴着墨镜的王家卫,常令人去猜测墨镜后面究竟隐藏了什么。昨日再看《东邪西毒》,看到张曼玉说,“有一天我看着镜子,才知道我输了”的时候,看到张国荣说,“有些事你不想再提,有些人你不想再见”的时候,忽然觉得王家卫是一个很有悲凉意味的人,能理解影片所表现的这份情怀的人,不会对人生的幻灭感理解不深,他对世界的敏感和透彻也不会没有代价。

同样的,就像一部电影里说的,你能知道我的痛苦,但你不会理解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痛苦。我想一个人要完全地理解《东邪西毒》的意味,也许也只有到有了这份“万念俱灰”的心境,真正领会什么叫作“时间的灰烬”的时候吧。

而看这部电影的人,更多的人是年轻,独自面对着一片沙漠。

有人想,到沙漠后面去看看,也许有另一个世界。

而更多的人心早就冷了,想着那不过是片更大的沙漠,于是索性原地不动。

前行的人,也许失败,也许成功,更多的人,是在沿途的风景中得了些许慰藉。

而原地不动的人,就像梁家辉说的,从一开始就输了。

《东邪西毒》有一个很高的视角,这个视角赋予了影片一种悲悯的味道,电影同样也是一个关于各种各样的人物,关于芸芸众生的一个浮世绘——有人历经努力而成功,也有枉自努力而终于失败。杨采妮的女子成功了,虽然不知道报了仇的她去哪里寻找人生的意义;盲武士失败了,但这个失败是悲壮的,所以也不能算是真的失败。

真正失败的,只有“要想不被别人拒绝便先拒绝别人”的欧阳锋,他从一开始就输了。

所以,如果你问我要不要去沙漠后面看看,我一定说我会去的。

最后我还想把话题回到金庸。金庸晚年给人的感受,是把“不朽”看得太重,而他的作品恰恰也正是在意图创造一种不朽。所以金庸也是矛盾的,他虽然没有古龙可爱,可是作品却比古龙具有更大的价值和意义,对他人的人生有更多的好的影响和启示。

现实中的成功者,未必会去追求不朽,尽管真正堪称成功的人生并不多。所以,失败也并不是贬义的,很多人都失败了,但他们努力过,同样值得尊敬和赞赏。

人有时候很无奈,但有时候也很伟大,人生中很多重要的事情,往往也只决定在一念之间。这就是《东邪西毒》今日带给我的最大感受。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痛苦固然是自找的,幸福和坦然又何尝不是。

补充一些:其他金庸电影中,《东成西就》是《东邪西毒》的姊妹篇。与《东邪西毒》的精致和深沉相反,《东成西就》显示了刘镇伟举重若轻的才华和性情。王晶的《倚天屠龙记》也很值得欣赏(不过王晶却表示这是他最不喜欢的一部电影),我觉得央视的同志们拍不好金庸,不必去学《东方不败》,因为那是天才之作,只要学学《倚天屠龙记》就好,学学里面的节奏,学学里面改编和删剪的尺度和对人物的理解还原。此外,楚原、张彻、许鞍华、许华山、鲍学礼等一大批导演都导过金庸电影,不过大多不易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