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再弹一弦江湖曲
11026000000003

第3章 卧虎藏龙 只是当时已惘然

几年后重看《卧虎藏龙》,没有想到竟会几次流泪。罗小虎对玉娇龙大声地说:“我一定要做出一番事业,让你爸爸妈妈看得起我!”谁又在少年时代里不曾有过这种与之类似的,向整个世界挑战式的倔强和轻狂呢。李慕白死后,悲哀与愤怒中的俞秀莲提起青冥剑走向玉娇龙,挥剑向致使李慕白死去,断送自己和爱人幸福的这个年轻女子劈去,但宝剑终究还是停在了空中,她把剑交给旁人,依旧语气平淡地交代事宜,而后转身离去。假如我们终会长大老去,并且我们终究没有因人生的种种不如意,而像很多人一般变得偏执和虚无,那么,悲悯与宽容也许就注定会是一个灵魂最终的出路吧。

《卧虎藏龙》有一种境界,它从属于李安。境界是什么,境界是一种胸怀。碧眼狐狸怨恨玉娇龙未将心诀上的字讲给她听,玉娇龙回答:我告诉你也没用,你知道你的功夫就只能练到这儿了。我不告诉你,也只是怕你(因为练不到)伤心。她所说的就是一种心胸上的差别,犹如李慕白所说碧眼狐狸的话:十年练剑,只练得一身走火入魔的邪功。

玉娇龙发现自己的武功可以击败被她视为神明的师母时,顿时感到“看不到天地的边,不知道走到哪里去”。李慕白“接触到师父从未曾指点过的境地”时,也茫然不知该当如何。他们的境遇,相信便是曾经的李安所有的。那是一种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式的孤独。

以武为侠,片中所有人物的武功,也无一不是其心胸气度的折影。陕甘捕头,护院武师,江湖汉子,凡此种种,用的大多是各种奇门兵器,或重硕或奇巧。碧眼狐狸的武功阴毒诡异,但在李慕白的宗门剑法之下却不堪一击。俞秀莲干练稳重,十八般兵器皆能称手,在与玉娇龙的打斗中,其武艺如行云流水,而又迭出神来之笔。而玉娇龙的剑法则一如其人性格般锋芒毕露,配上青冥剑天下无双的锐利,正如李慕白所说“揣而锐之,不可常保”,在与俞秀莲的数度败势中,也都是靠其锋芒逆转。罗小虎的拳脚朴实无华,一如外族人的爽直,这个男孩强盗的魅力是如此的耀亮,以至于骄傲的玉娇龙最终倾慕于他,在观众看来是那样的自然。而李慕白的剑法,则是李安眼中人生最高境界的投射。其长空舞剑,宛若游龙,浑无半点滞涩。大巧不工,一根木棍将玉娇龙的宝剑制得无力可施,是其高远人生境界的表现。当玉娇龙暗伤俞秀莲后,李慕白愤怒地说:你不配用这把剑!更加暗示了武艺与心胸之间的必然联系。

周润发真是一个伟大的演员,他的庭院舞剑一段,后半段远景是替身,前面的中景却是周润发自己演的,其气度真是非“一代宗师”一词不能形象。而这种气度,李小龙没有过,李连杰没有过,但周润发身上却看到了。

导演对于演员来说,真可说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就说杨紫琼吧,她在《卧虎藏龙》之外,还有几部电影里,有这样的气度神情,是一个气定神闲、八风不动,却又血肉丰满,外表坚毅内心柔弱的女性。作为一个演员,赚钱固然重要,但谁又不希望有生之年,有几个能树立得起来,而且是从自己的灵魂深处闪耀出来的人物?苏格拉底说的好,每个人心里都有太阳,只是要让它发光。

而有时一个好的导演,可以发现一个演员心中的太阳,并让它发光。这不是知己又是什么呢?

几年后再看玉娇龙,看里面李慕白讲她的种种话语,分明可以说就是在讲章子怡。

李安说第一次见章子怡,就发现“她的眼睛里有一种杀伤力”,于是便定下这个演员。玉娇龙几乎就是章子怡。

李慕白这样讲玉娇龙:你天分很好,但剑法错乱,需要重理,重新引入正途,“这个女孩若无人引导,将来只怕要变成一条毒龙”。

而碧眼狐狸则不断地对她说:人生在世,还不就是图个痛快?

李安是正人君子,他认为要达到更高的人生境地,终究只有正途可循,这也是他潦倒数年而坚持不肯以旁门左道去赚钱改行的根本原因所在。

李安真是有“自己的小宇宙”的人。只是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了,也许在不为人知的地方仍有很多,但在风口浪尖之上,则是少得可怜。

还有影片的武打,真是风格独具又好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更难得的是,几乎每场打斗都有追求不同的美学和意境,而又都可以完美呈现。

俞秀莲与玉娇龙的城楼追逐,轻灵神秘,宛如梦境,一如李安所说的“童年梦想”。玉娇龙与罗小虎在马上的大漠追斗,犹如旧小说中的意味,再现于银幕。俞秀莲与玉娇龙庭院中的较量,各种兵器轮番上阵,每件兵器都拍出了自己的灵魂气质所在,同时,又是将胡金铨式的京剧意味与优雅的国术味道相结合。竹林斗剑一场,如玉蝴蝶飞越碧海,仿佛世外仙境,真有不在人间之感。

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感受。那就是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这部电影让我无法不感激在台湾长大的导演李安,我意识到,这部在全世界拥有观众最多的中国电影,其实同时让世界看到了一个由纯粹的中国人以及中国文化构成的,与今天的现实相左的,厚重、古朴、美好、尊严的中国文化世界。这种美好不仅仅表现在电影中那些美轮美奂的中国山水世界,更加是蕴含其中的博大而敦厚的中国气质,更加是片中每一个中国人的形象,他们的正直、温柔、坚毅、古典、悲悯……如果你真正看懂了那些,你也许会认为,这些内容,不应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失去。

有这样的想法,更加是因为,你仔细去看看其他那些后来跟风拍摄的国际武侠大片里面,充斥着一个个病态、龌龊、奴性,流淌着阴暗的脏兮兮的灵魂,那也是中国人。

中国武侠片在世界上因为《卧虎藏龙》而灵光一现,掀起热潮,随后渐渐冷却,为人抛弃,有什么奇怪的呢?

《卧虎藏龙》的缺点是太冷静了,这也许是大师的代价,犹如徐克不喜欢李慕白将宝剑赠给贝勒爷而不是俞秀莲的段落,我也很不喜欢。李安的世界再如何浪漫,骨子里也终究是现实主义的,如果李慕白有徐克所说那样的性情,也就没有他的境界,也没有他的悲剧了。

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