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再弹一弦江湖曲
11026000000027

第27章 李小龙之道

近来李小龙大热:英国有史最酷偶像评选,李小龙名列第七;美国评选二百个最伟大流行文化偶像,英国评选一百个最伟大电影明星,李小龙都赫然在列;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美国历史上的二十五部经典,也将李小龙的《龙争虎斗》选入;在香港、日本等地,因为李小龙诞辰六十周年(1940年11月27日)的缘故,更掀起新一轮纪念李小龙的热潮;更不用说近来还有被周星驰称为为李小龙而拍的《功夫》所创造的横扫神州票房的神话了。

今天,地球人都已经知道周星驰对李小龙的崇拜了。而且我觉得全世界的李小龙追随者中,恐怕周星驰也要算成就最高的一个,这点尤其令人感动。也许你会说,周星驰的功夫连专业人士都比不上,更别说李小龙了,但这却正是我所感动的地方。正如李小龙自己所说,“真正好的老师,只是一位领路人,而真正的真理则要学生自己发现。”李小龙的伟大,并不在于他是一块可供模仿的样板,而是在于他能够启发别人认识自己,而后走好自己的路。

另一件很让我很感动的事情是,近来听到很多周星驰身边的工作人员对周星驰的评价,发现竟和几十年前李小龙身边的人们对李小龙的评价如出一辙。比如对待工作,仿佛有不用睡觉的精力,总是在试图突破自己,经常半夜有新点子,打电话给编剧要谈剧本。最重要的,陈国坤和田启文都说,“周星驰仿佛有一种魔力,可以令别人突破自己,做到从前认为自己根本做不到的事情。”

而这句话正是李小龙的学生们谈到李小龙时所说最多的一句评语。

以周星驰的故事作为开头,是想当一个例证,一个向上的、充实的灵魂,它对世界的影响也一样会是向上的,而且会在死后不休,这就是李小龙得到纪念的原因。尽管有些人接触到李小龙的思想,更多的人只是被李小龙的气质吸引,但李小龙对他们的影响却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会令人用更积极的态度来对待人生。

从小处说,李小龙以173公分的身高,120磅的体重(而且李小龙小时候身体很弱,是个病秧子),靠自己不断的努力,成为世界上最强的一个人,是如周星驰所说的“做人没有理想,和咸鱼有什么分别?”周星驰曾说,他看到李小龙写给朋友的信,里面说:“尽管我现在只是在一间地下停车场里教拳,而且学生大多都是没钱交学费的,但我相信我总有一天会达成自己的梦想。”尽管周星驰说,“我自问是做不到的”,但我却相信正是这种精神鼓舞了周星驰,并让他坚持过了《喜剧之王》中所描绘的那些艰难的岁月,并终于走上自己可以把握的道路。所以周星驰的电影经常有小人物奋斗而最终成功的故事,所以《破坏之王》里的何金银会说,“这个世界是有奇迹的”,相信这些很大程度上都是来自李小龙。

李小龙的了不起,更在于他超越常人的自制力。尤其难得的,是对于他那样一个绝顶聪明的人而言。李小龙是那种虽然非常聪明,但却偏偏能够以非常不聪明的态度来对待人生的人。他的武术和人生哲学是一体的,在处事上,他主张“真实地表达自己”,没有中国人传统的圆滑和世故,所以往往会被人认为“骄傲”、“狂妄”。在对待自己的目标方面,他有一套严格而科学的训练计划,无论是在他潦倒至生活难以为继的时候,还是在成为巨星之后,都每天绝无松懈地进行训练;只要时间够用,他都尽量不坐汽车而选择跑步,上楼时尽量不用电梯而爬楼梯,为了练腿法的控制力,高处的东西都会尽量用腿来取……这种态度贯穿了李小龙人生中不仅止于武术的方方面面,李小龙的每一分功力,每一点成就,都是这样一分一毫地积累出来的。李小龙之所以和今日那些来去匆匆的偶像不同,可以死了三十年仍得到纪念,原因也大概在此吧。

李小龙已经死了,但他留下了很多不死的价值,最重要的,是“截拳道”。

什么是截拳道?截拳道其实并不是武术门派,而更多是一种对待世界的态度。截拳道可能全无价值,也可能包罗一切,全在于怎样理解,应用。

开始创立截拳道时,李小龙曾经强调过其中的“截”字,即“截击”之意,但后来李小龙思想渐趋完善,已经突破了这个“截”字的限制,所以后来李小龙在被要求解释“截拳道”时总是会强调,截拳道只是一个名字,本身并不具备意义。“犹如一个人叫作‘勇敢’,并不能代表他勇敢,‘水手’这个名字也不能代表他会游泳一样。”“截拳道”也不再只是李小龙技击风格的代表,而成为一种怎样对待世界和对待生命的态度。

简单地说,截拳道并不是一个知识体系,而是一个学习态度,是教你怎样吸纳、总结、辨认,最终形成自己的智慧的方法。首先,如李小龙经常说的,“你要品尝我的茶,就要先倒空你自己的茶杯。”这句话出自禅宗公案,意思就是“虚心”,就是在接受事物时做到真正的理性,不带有先入为主的偏见,而不会像很多人一样,听到对自己有利的话不管怎样都信,听到不利的话不管怎样都不信。

从智慧上来说,我相信这个世界上的人相差并不是很多,但为什么有的人对世界的看法很深刻,有人却很偏执,我觉得智慧之外,更多的是胸怀的原因,你有没有胸怀去了解世界。

以前雪风写周星驰,说过一些话,大意是说做周星驰的老师不是什么好事,因为他很快就会把你的本领都学到手,然后超过你。其实这也是截拳道的精神,我相信这也是周星驰从李小龙身上学到的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即突破所处环境对眼界的限制,海纳百川,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体系。《功夫》首映时我问周星驰,是不是受到刘镇伟很大影响。周星驰说,影响他的人很多,刘镇伟是其中的一个。这也是周星驰有今天的成就的原因——我可以一时不如你,但我永远都会在努力。我觉得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群体,有这样人生观都不会有什么不对的。

其次,“打破形式的束缚”。这是哲学的态度,即尽力摆脱一切阻碍人了解真相的虚妄,探求事物的本质,即真理,而不是满足于事物的表象,满足于知识的填充。李小龙无论对待任何一门武术,任何一种哲学或知识,都致力于去研究它形成的原因,其道理所在,最后取其精华为己所用,并用以完善自身。截拳道,指的就是这样一种态度。

就像有人对达·芬奇的评价:他关心的不是机器本身,而是机器运动的原理,这使他超出了一个工匠的层面,而成为那个时代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犹如李小龙,他关心的不是怎样打出一拳,而是:为什么。

所以归根结底,截拳道的根本精神,即是自由的、认识真理的精神。

至于道,“道”自然源于中国,是纯然东方的内容,代表着大道,哲理,所以李小龙尽管受西方精神影响极大,却仍将自己的武术和思想以“道”命名。

李小龙自己创作的电影,都很尊重“道”,比如武道。《猛龙过江》里与罗礼士决斗,是在罗马角斗场,一只猫做了裁判,是公平的比武。罗礼士即便被打断一只腿,为了尊严也要继续向李小龙进攻;李小龙杀死罗礼士之后,也脱下衣服盖在对方身上以示尊重,比失败者更加痛惜。两个人是惺惺相惜的。

即便是《龙争虎斗》里的大反派石坚,看到罗拔违反武道的精神,用碎酒瓶攻击李小龙,也会制止,也会对李小龙说,对于奥加达的行为,我感到非常抱歉。

相反,罗维导演的两部影片,《精武门》和《唐山大兄》里,就看不到这种“道”的存在,更多只是一介勇夫而已。

其实李小龙的思想并不复杂,不过两点,一个是怎样去理解,一个是怎样去实行。而人生面对的所有问题,其实也不过就是这两点而已。

截拳道的精神,李小龙用两句话来概括,即所谓“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恰恰包含了人生中两个完全矛盾的方面。前者是理解,仿佛暂时摆脱尘世,在极高处俯瞰世界,消除一切滞碍和局限;后者则正好相反,讲的是实行,是最投入,最积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努力的态度(这两点中尤其可以看到尼采的“超人”精神对李小龙的影响,即先消灭偶像,再超越自我)。而人有了这样极清醒和极投入的两面,也就有了最健全的身体和灵魂。这里面其实有一点完美主义的态度。

完美主义并不是没有缺点的意思,而是尽其所能去接近他所希望的目标的意思,不是一种结果,而是一种努力的态度。李小龙常被看作是一个很自恋的人,其实他只是在追求一种他眼中的完美境地而已。施瓦辛格曾在谈到他的健美生涯时说,他是在健美这种极为枯燥艰苦、限制个人自由的运动中,逐渐造就了自己的意志力和完善的人格。相信也是这种自己制定的刻苦和刻板的学习和训练计划,磨炼了李小龙的品格,使他摆脱了少年时代的飞扬跋扈,而终能有一代宗师的成就。这当然不是我们普通人要去尝试的生活,但至少可以尊敬,可以借鉴。

《龙争虎斗》中的李小龙是其所有银幕形象中最好的一个,他的表现就如同古希腊人的追求,身与心的平衡。

影片借鉴了007电影的架构,就其水准和在国际上的评价而言,也绝对高过大部分的007电影,只是把枪械换成了拳脚,也没有邦女郎而已。李小龙在片中身着西装文质彬彬的场面,堪称是风度绝佳,英俊之极。后来本片热卖,相信一举改变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时世界上很多人对中国人的偏见。到影片中段,李小龙变成高手,以一敌众时势不可挡,一对一的武打又“优美如芭蕾”(当时美国影评人语)。这种一张一弛的反差造就了一个极具魅力的英雄形象。《龙争虎斗》上映之后,已经过世的李小龙遂成为世界级的偶像。这也是中国人在西方电影中的第一个英雄形象。

《龙争虎斗》拍完之后,李小龙对很多地方都不够满意,于是在制作华语版时补拍了一个开头,就是和洪金宝比武,和老师论武的一段。李小龙制作的国语配语,很多地方也比英文版要精彩很多。比如在他去岛上的时候,一个流氓向他示威,李小龙说,有的时候我不用动手也能赢你,这样一改,人物的境界就出来了。《龙争虎斗》里李小龙的角色,完全是一代宗师的气度,内敛,持重,智武合一。特别是和罗拔比武一段,即便对手和他负有深仇,在比武场上,他依然颌首为礼。反观对手,不但对对方毫不尊重,对自己也毫不尊重,一上来就以一记凌空碎木向对方示威。他这样的人,就是没有自知,所以他不懂得虚心。

李小龙始终强调的“虚心”,不是故意放低姿态让人家敬服,而是你对这个世界所知越多,便越对世界拥有越多的敬畏,便知道自己其实“一无所知”。

所以李小龙依旧不动声色,只说,木板是不会还手的,意思是说,你的武术是死的,思想是死的,是钻到一个小洞里出不来,根本不知道世界是什么样子。《精武英雄》中船越说,我可从来没见过石头会打人,也是这句话的翻版。

随后的武打是对这句话的诠释。也是李小龙留下的最精彩的一段武打,至今再没有第二个人能拍出这样一段将力与美、智与武、动与静结合地如此完美的武打出来。

前面讲了很多李小龙的努力,和他对理想的执著,但并不是在说人要去好高骛远,去追求一个远大的目标。李小龙一生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国际巨星,甚至写过一个叫“我的明确目标”的便笺来告诉别人自己的梦想。而另一位国际巨星高仓健曾说,他因为他的家乡轻视演员的风气,在第一次上妆试镜的时候,竟然自卑得流了眼泪。

把这两件事对比一下,你就会想到,一个人幸福与否,并不在于你得到了什么,而在于你是否在做自己认为开心、认为有意义的事情。

每个人认为有价值的事物都不同,有人喜欢挑战、超越自己,有人愿意追求安宁富足的生活,有人渴望声名,有人却希望远离喧嚣。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高下优劣之分,但不管你的愿望是什么,你心里有一个理性的,认为自己经过努力可能达到的“明确目标”,并努力向它靠近的时候,心里都会是快乐的,人生都会是充实的。

截拳道的意义,也便在于它不会告诉你什么是最好的,是最有价值的,而是鼓励人自己去寻找一些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

李小龙在《死亡游戏》的原本构思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为了寻找“世间最大的宝藏”而打上一座死亡塔。在经历重重挑战,打败众多强大的对手后只得到了一面镜子,向里面一看,当然只看到了自己——李小龙想说的是,每个人都是一个宝藏,关键看你能不能去发掘而已。

每次吹捧李小龙时,心里总是会有点不平,因为李小龙在世界上得到的声誉,竟是远远高过其在国内的声誉。这当然有时代的原因,中国大部分观众看到李小龙的电影时已经太晚了。尽管李小龙仍旧会对很多人有好的影响,但还是会让人觉得遗憾,今天看到一句话,也是我一直认为的:日本人在李小龙的电影里一直都是给截拳道修理的对象,可是纪念起李小龙来比我们还来劲,以小见大,难怪人家会说我们自己的文化丢失得厉害。

中国功夫在世界上有现在这样的声名,中国的武侠功夫片能拿出去换美元,其实都有李小龙的功劳,甚至我觉得像李香凝说的,李小龙很大程度上在他所到之处改变了世界对中国人的看法,但是李小龙又在我们这里得到多少尊重呢?何况还有那么多诋毁李小龙的人存在。很久以前,韩国人和日本人就开始把自己的武术拿出去,所以跆拳道和柔道都早早进了奥运会(而这些武术根本就是中国武术的学生而已),全世界有无数的人在学。而李小龙在外国开馆的时候,有的咏春拳门人竟将李小龙视为叛徒,在馆门口放一张李小龙照片,要所有学咏春拳的人从上面踏过去。

李小龙当然也是一个普通人,他有很多缺点。去年采访金像奖时,他当年那个著名的女朋友已经很大年纪,需要几个小时化妆来掩盖脸上的风霜痕迹了。请我们吃饭,很聪明地把我们当成傻瓜,以期为她的新书宣传,并且她的某些特质也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之后,我就更这么想了。但我不愿意去看这些。周星驰也说过这点,并不是因为崇拜李小龙,就要无视他的缺点,而是一个人应该尽量去看其他人优秀的地方,而不是乐于为他人寻找缺点。

这些并不妨碍李小龙的伟大,因为他无愧于自己的生命,没有虚度自己的生命。李小龙只活了三十三岁,但没有人能说他的生命是不完整的。

高仓健曾经说,“一个人,无论男人或者女人,他人生的意义都在于拼命去做点什么,喋喋不休、强词夺理的人不足取。默默地,走自己的路的人,才是真正美好的人生。”“世人喜欢看侠义片,大概是因为这世上的话说得太多的缘故。”

李小龙经常喜欢说的一句话是:仅仅想到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去做!

李小龙在西雅图的墓碑上,除了生卒年等,也便只有一句多余的话,他“创立了截拳道”。

除此之外,已经不必再多说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