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再弹一弦江湖曲
11026000000021

第21章 徐克的武侠电影之旅

1.武侠实验阶段

后来成为一代武侠片大导演的徐克,尽管从小就受到武侠文化的很大影响,而且在一开始拍摄影视作品时就选择了武侠的题材,但在徐克的早期作品中,武侠还更多地只是一个形式,徐克对武侠情怀的沉浸还没有后来那么深,更多的时候只是在武侠的框架内来进行其他的表达。

1978年,徐克为电视台拍摄了武侠剧《金刀情侠》,在港引起轰动,一时间香港电影圈内纷纷追问:“这个徐克是谁?怎么在电视剧的框架里拍出了大师级的水准?”1979年,徐克正式开始电影导演工作,选择了悬疑武侠题材的《蝶变》。本片已流露出被徐克日后发扬光大的种种态度,如对诡异迷离情境的营造,对某种民族性的批判,对家国理想的言志,对“飞行”等天马行空的意境的偏爱等等。《蝶变》的主题,是讲中国人的内斗和不团结,发明了火药后来却失传了。影片审视历史的态度很重,这决定了影片的叙事方式。像内地家国情怀同样很重的陈凯歌,拍摄的处女作《黄土地》,第一个镜头几乎和《蝶变》的第一个镜头一模一样,寓意也是一样,这就是所谓态度决定一切了(《蝶变》的第一个镜头,方红叶从地平线那边走过来,和《黄土地》里顾青从地平线那里走过来,意味十分相像,都是作为虚构出来的外来者,审视着这片土地。也都可以看作是作者的化身,徐克便曾说:方红叶就是我)。《蝶变》从本质上来说,武侠的情怀几乎没有,因为这里面的人物还都是没有什么人性的,脸谱化都谈不上。但影片的手法却是非常前卫的,是香港新浪潮的代表作品之一,在今天仍是最受香港电影人推崇的作品之一。

1980年,徐克再次拍摄了两部意识激进、票房大败的作品,其中《地狱无门》,拍的是鲁迅的《狂人日记》。其中也有大量的武打场面,影片的音乐运用的非常天才和恰如其分,甚至已经出现了由《将军令》改编的《男儿当自强》。

在拍摄了几部轰动香港的喜剧片之后(这些喜剧片表现了徐克性格中的鬼马一面),徐克再次回归武侠题材,拍摄了《新蜀山剑侠》。《蜀山剑侠传》是影响徐克很大的作品,那里面的天马行空神魔乱舞显然最能满足徐克那不安分的想象力。《新蜀山剑侠》仍不是人间的武侠作品,它里面的角色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除了以神魔交战的故事来隐喻人间的情状外,影片主要是满足了徐克飞离现实世界的愿望。它创造出一个非现实的空间,既有轩辕神殿这样的暗黑界,也有瑶池仙堡这样的世外仙界。本片是对《星战》的回敬,无论从特效或者文化的意义上都是如此,《蜀山》无论其动作、美术、情节设定等等,均表现出徐克一以贯之的自由无羁的想象力。

2.徐克的武侠黄金时代

自1984年徐克成立电影工作室一直到1994年,这十年堪称徐克、电影工作室,以及香港武侠电影的黄金十年。武侠片的历史上有过几次高潮,第一次是二三十年代的《火烧红莲寺》引起的神怪武侠高潮,这一浪潮在今天颇受诟病;第二次是六七十年代李小龙、张彻等创造的功夫、武侠片浪潮,虽然有胡金铨的文人武侠压阵,但基本上来说还是有很浓的暴力氛围;第三次即是徐克于八九十年代创造的武侠片浪潮,徐克本人称其为浪漫武侠时代(徐克认为《七剑》之后应该再有一个回归现实的武侠浪潮)。在这个长达十年的浪漫时代里,徐克连同程小东、黄霑、麦子善、李连杰、林青霞等一大批精英,先后创造了《倩女幽魂》、《笑傲江湖》、《东方不败》、《新龙门客栈》等一大批经典。这些经典无一例外地拥有华丽超凡的视觉效果,天马行空般的武打场面,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动人的传奇故事。应该说,这些作品能够得以创造,和徐克本人别无分号的浪漫情怀,以及一个前所未有的超强班底是分不开的。这些影片最耐人寻味之处,在于其无处不在的智慧,对超然世界的神奇想象,对现实世界的精彩譬喻。“人心就是江湖”的透彻,“把世事留给想测的人去测”的洒脱,“我不像你有勇气面对这片沙漠”的清醒,《笑傲江湖》系列对政治权谋的尖锐讽刺,黄霑、徐克、罗大佑合唱的《笑傲江湖》曲,林青霞颠倒众生的东方不败,李连杰令人瞠目结舌的独孤九剑,张国荣的绝代书生,王祖贤的冷艳女鬼,午马那个豪放不羁的燕赤霞,《新龙门客栈》中外表泼辣而内心虚弱的金镶玉,周淮安与邱莫言介于爱情与友情之间的微妙感情,甚至是手脚变成森森白骨的曹少钦……徐克带领全中国人民整整做了十年逃避现实的美梦,一次次地考验和满足着我们的情感与神经。这些影片是徐克受众最广,评价也最高的作品,在此不必多说。实际上,那些影片的美好也绝不是文字可以表现的。无论到任何时侯,那都是一些永远也看不厌的电影。

3.家国情怀的变奏:《黄飞鸿》六部曲系列

在八九十年代徐克武侠电影的黄金年代中,有一个系列是应该单独分类的,这就是徐克的《黄飞鸿》六部曲。在世纪末伴随的悲观氛围影响下,电影人纷纷拍摄黑色、颠覆性质的电影来表达自己的悲观失望情绪的时候,徐克却逆流而上,拍摄了旨在表达“末世亦是新生之开始”之主题的《黄飞鸿》。有人说奥利弗·斯通的《刺杀肯尼迪》其中有的希望重新确立“美国精神”,那么《黄飞鸿》其中也有徐克所希望的对“中国精神”的重新确立。影片虽然被很多人看作是普通的武侠片,但其实格局实在很大,对黄飞鸿这一人物的塑造,象征了一个人甚或一个民族在处于弱势时应该所持的自强不息,而又开明理智的态度。影片是对英雄主义的重新确立,但又并非脸谱化的英雄,这里的英雄也有自己无奈和无力,处于历史的转折点和文化的冲突之中,他的力量微不足道,但他的精神和心态却是希望之所在。十三姨以留洋身份和黄飞鸿的恋爱,既象征了香港所处的中西文化结合的地域特色,也包含着中华民族既须坚持自我文化根基,又必须开阔眼界,接受新生事物的寓义。

《黄飞鸿》是特定历史下的残酷背景,在这个背景下人性得到了拷问和试炼,《黄飞鸿》系列中的各种人物,严振东、梁宽、猪肉荣、牙嚓苏、孙中山、纳兰元术、赵天霸、十三姨……尽管是千人千面,但却同是表现了不同的人面对这一残酷的历史转折时期所执的不同态度,从中不难看出徐克所推崇的是哪一些。

之所以把《黄飞鸿》从徐克的黄金时代武侠作品中分离出来,最重要的是因为徐克当时的作品都是天才挥洒之作,都是天马行空的气质,不过完整性上也就差了。只有《黄飞鸿》乃沉重郁结的用心之作,徐克从气质上来说是一个非常轻松浪漫的人,但当他面对现实的时候,也会表现出沉重的一面。九十年代末期,徐克作品中明显表现出不同于年轻时代的严肃,《七剑》更是具有大格局的作品,因此它更像一个大师的作品,而不是天才的作品了。总之,《黄飞鸿》是徐克在九十年代武侠表达中的一次变奏,也是香港电影中传统英雄的最后一次折光。而从1993年的《王者之风》,徐克交出《黄飞鸿》导筒,只担任这一系列的监制起,《黄飞鸿》系列的水准也开始江河日下。

4.今日之我打败昨日之我——徐克武侠电影的颠覆期

1993年的《青蛇》,是徐克所擅长的女性、奇幻、武侠等题材电影的结合体,里面已经流露出相对于以往作品而言的转变——从浪漫主义到怀疑主义的改变。到了1995年的《刀》,就是彻底的颠覆,从意识上讲,本片流露出对英雄主义的彻底怀疑,“刀”是人心中的暴力感,暗指人从野兽变来而残存和压制下的动物性。影片特别彰显了“江湖”的残酷,渲染了暴戾的情绪,表现了在一个残酷的世界上人无论肉身或者心灵同样的脆弱和不能把握,怀疑了“正义”的虚妄和局限。影片翻拍自张彻的《独臂刀》,继承了原版中失去一切之后,仍能重新振作从头开始的浪漫感,而正因影片所表现的残酷,使得这种浪漫变得更加强烈。

至于2001年的《蜀山传》,尽管是1983年《新蜀山剑侠》的续作,但在心态上已经完全与前作不同。前作完全是天马行空的年轻心态,续作则是相当严肃的成年心态。也因此,续作在才华上不如前作。但在视觉美术方面,续作则超越了前作,很多在83版《新蜀山剑侠》中无法完成的效果,在二十一世纪因为电脑特效的发达而得以轻松表现。《蜀山》的文化意义在于其对中国人几千年来幻想的奇幻世界的一种视觉再现,而《蜀山传》则简直就是具有画家水准的徐克用电脑特效在银幕上绘制的一组东方的《创世纪》。

5.徐克的都市侠者系列

徐克曾经这样解释“武侠”:“武”相当于现代社会的技能、科学等等,“侠”相当于法律、秩序等等,因此,“武侠”可以非常容易地成为现代社会的印证。也正因为如此,徐克的武侠电影,其弹剑江湖,慷慨悲歌种种情状固然魅力无穷,而更吸引人的还是其中那些或者洒脱或者无奈或者欢乐或者悲苦的人们,而当这些人物生存在了今天社会中的时候,就有了徐克的另一个电影系列,可以称之为“都市侠者”系列。

1988年徐克监制的《城市特警》,有一种很悲观的氛围,但片中的几位主角,在很无奈的境遇下,仍要坚持努力去做一件意义并不大的事情,让人看到侠的精神在现代社会的表现。徐克导演的《夕阳之歌》,里面的小马哥本身是一个没有什么力量的人,但残酷的乱世催生出了他的勇气,使得西贡易手时战乱街头上的小马哥成为了一个侠者。《黄飞鸿》之前徐克与李连杰合作的《龙行天下》,表现的是一个单纯到完全不解风情的人,这种夸张式的单纯也是徐克对“侠”的一种理解——即不被世俗的价值观念所左右。1992年徐克监制的《棋王》,像脚卵这个角色,纯粹是生错了时代,但他不为环境改变自己,这个也很“侠”。结尾王一生和多位棋手的对决,在阿城的原著中已被描写得惊心动魄,而在徐克电影中的表现就更加得具有武侠感。

《满汉全席》同样拍得有武侠感,因为片中的角色对待厨艺,和武侠片中的人物对待武艺的态度是一样的。1986年的《刀马旦》是以女性为主角,以家国为背景的冒险影片,但将这种情怀表达得更精彩的还是1996年的《新上海滩》。1996年的《黑侠》,本质上是说一个都市中的另类人物,所以叫“黑侠”也并不奇怪。而同年的《大三元》,似乎连武打的成分都没有了,但其实却可以说是《倩女幽魂》的现代版,仔细看就会发现,张国荣和袁咏仪分明就是宁采臣和小倩,不通世故的大胡子刘青云根本就是现代版的燕赤霞。徐克喜欢用特别鲁莽的东西和特别纯真的东西做一个对比,结果两者就都很强烈了。2003年的《散打》整体上比较失败,但在故事上,却很有《刀》那种武侠的精神——一个人能不能战胜自己,抛弃过去的荣耀,从零做起,再次成就自己的生命价值?《散打》的主人公做到了。

但徐克最好的“都市侠者”,还要说是2000年《顺流逆流》中伍佰的角色,这个人物根本就是为伍佰写的,一种“白鸽”式的孤独和孤傲,又杂糅着温情与洒脱,印证着现代都市华丽外表下的冷漠,而影片中对爱情、友情温度的表现,则抵御了这种冷漠,展示了人心的美好可以超越环境的限制。伍佰在片中藉着钢丝在高楼大厦间的飞行,那样的一种浪漫感,三个人一起快快乐乐地唱起《喝酒歌》的场面,真的是让人感叹。最好的时光其实就在每一刻的我们的身边,只是我们没有发现,没有珍惜。徐克在这部片中对伍佰个人气质的发掘是如此的成功,所以就难怪有好多女孩子很着迷这个人物了,说他这么有本事,又这么有责任感。其实这样的人物可能就在我们的身边,只不过电影里将他强烈化和传奇化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