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成语淘宝话健康
11025500000036

第36章 枕冷衾寒——头、目养生法

成语故事

“王老三,没有钱,没有吃来没有穿。夏季不愁衣,冬天却愁棉。枕也冷,衾也寒,孤苦伶仃难入眠”。

这是十几年前流传在东北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王老庄的一段顺口溜。说的是光棍王老三家境贫寒,不但娶不起媳妇打着光棍,而且连最基本的生活条件——吃饭、穿衣、睡觉都没有保证。在乱雪纷飞,天寒地冻的严冬,王老三每天生活在冷如冰窖的小屋,晚上再钻进单薄透风、寒冷如冰的被窝中,枕着冰凉似铁的枕头,听着屋外怒吼的狂风,忍受着漫漫长夜的煎熬。您想想,王老三这种生活条件,能有谁家的闺女愿意嫁给他呀?所以,像王老三这种家境贫穷的光棍在王老庄并不少见,只不过他是个典型而已。事实上,王老三虽然穷,但是人很本分,也很勤奋。他的穷主要和当时村庄偏僻,交通不便有关。后来,要修建一条国家公路,正好通过王老庄村头。公路修好后,王老庄如同枯木逢春,迎来了发展的机遇,他凭着自己的勤奋,将山货运到省城,再把省城的日用商品、农业技术带回村中。经过五年的艰苦奋斗,王老三摇身一变成了村里快速致富的典型,还娶了村里最漂亮的一位姑娘做媳妇。从此,王老三再也不用枕冷枕头、睡冷被窝了,与枕冷衾寒彻底绝缘了。难怪村中又流传这样一段新顺口溜:

“王老三,不差钱,不愁吃来不愁穿。夏季开空调,冬天开电暖。枕也温,衾也暖,媳妇陪着梦香甜。”(成语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便枕冷衾寒,凤只鸾孤,月圆云遮,寻思来有甚伤嗟。”成语释义)

枕冷衾寒,衾:被子。枕头和被子都是凉的。形容极度孤独冷寞。

(养生道理)

从这个成语字面的意思来看:枕头冷、被褥寒,生活清苦、形影孤单。

从医学道理上看却有另外一层意思:头欲凉而脚欲暖,安身养命保平安。民间的说法是:要想健康长寿,一定要先学会养生之道,保持头部凉爽,使头脑处于一种清醒的状态。中医说:“头为诸阳之会”,意思是,头是人体所有阳经汇聚的地方,容易聚阳产热。头离心脏较近,身体中的能量和养分的供给都比较充足,人体血中约三分之一氧气供给给了头部和大脑。头部过热会引起血液上冲,易造成头部血管发胀而头痛脑热,使人不舒服,例如大家都有个常识,北方冬天的室内暖气过足、繁重的脑力劳动、用脑过度都容易造成头脑发热,头昏脑胀,思维能力降低,所以有些人就打开窗、或用冷水洗洗脸和头,立马就会感觉头脑清醒、思维能力提高。另外,让头部相对保持低温还有利于改善睡眠、保护大脑。所以说枕冷(偏凉,但不是太凉)

对于身体是有好处的,这也是“要健康,须头凉”的道理所在。在家里或医院中,经常看到医生会给发高烧的病人一个冰袋,把它放到额头或枕于头下进行物理降温,就是为了防止头部体温太高,损伤大脑功能,影响智力,这种措施尤其多用于小孩。这是因为火热内存,就会导致火性炎上,火向上冲,头部容易受到火气的熏蒸,所以除了可以用冰袋进行物理降温之外,中医治疗的方法是强调清热泻火,比如使用水一样寒凉的药物把火浇灭,那么火就没有机会熏烤头部了,这种使用寒凉药物泻火的方法是针对那种实火的灭火办法。尽管如此,对于不同的人,养生方法也不能墨守陈规、一概而论。

足暖头凉是一般规则,对于那些平时就感觉四肢发凉、怕冷的阳虚体质,就要因人而异,不能过于寒凉,比如脑血栓病人、老慢支患者长期感觉阳气不足者,此时枕冷未必就对病人有好处,反而需要注意头部的保暖。

上面说了养生法则之一的“头欲凉”,下面讨论养生的另一个法则“足欲暖”。穿好鞋袜是人们白天养生的一种方法,而盖好被褥则是人们夜间养生的一种措施,由于白天和夜间的温差较大,晚上气温下降较大,足部容易着凉,因此暖足的意义更大。从医学角度看:足,是人体的末梢部位,“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是说阴经的经脉汇聚于足。“寒易从脚起”,“脚冷冷全身”,都说明脚部远离心脏,身体的能量和营养不能及时送达脚部,而脚得到身体阳气温暖的机会也就相对减少,如果再加上穿衣时不注意保暖,容易导致寒邪从足部入侵,进而影响到身体的其他部位。保持足部的温暖,能使气血畅通,流遍肢体末梢,保证和加速体内血液循环,使温暖传达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

总之,养生有许多原则和方法,服饰养生、起居养生(如睡眠用具等)

对于维持头凉、足暖,养生、保健具有积极作用。在我国出土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的《脉法》中记载:“圣人寒头暖足,治病者取有余而益不足也。”高明医生的治病原则是“寒头暖足”,有些病人虚火上冲,表现为足冷头热,手足心热,所以治疗要滋阴降火,引火归源,比如用点附子就能达到这样“寒头暖足”的效果。这就是中医所说的虚火,虚火是浮越在上面和外面的,那么前面这种灭火办法就行不通了,因为这种虚火就像那种油火,这种火因为火中混有油气,用水灭火不管用,油气轻飘,浮越干上,所以用水不能灭火。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一点温热的补火之药,把浮越的虚阳引导下来,就可以很容易地把火灭掉了。宋人蒲处厚在《保生要录·论衣服门》

中也有精辟的概述:“寒欲渐着,热欲渐脱。腰腹下至足胫,欲得常温。胸上至头,欲得稍凉。凉不至冻,温不至燥……夫寒热平和,形神恬静,疾疹不生,寿年自永。”说明按照身体的部位,分段进行服饰养生对于长寿的重要性,腰腹下至足胫,欲得常温,是由于腹部脏器如脾肾容易伤及阳气,人体养生,昼夜相同,加衣盖被,异曲同工,衾暖足温,保君长生。

从本成语的枕冷衾寒可以理解中医衣饰养生和起居养生的内在道理,要根据天气的变化适当调整衣服的多少、被褥的厚薄。天冷加衣,天暖减衣,保证腹部和足部的温暖,同时要保持头部偏凉。“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适用于婴幼儿的养生保健,是因为小儿阳气盛,容易生内热,所以要带三分寒。但是对于成人来讲,阳气随年龄而减少,阳气虚衰,难达四末,手足冰凉,如果再盖凉被(衾寒)不利于阳气的恢复,使寒从足底生,容易导致疾病。因此,养生保健只有注意衣饰和起居的养生,凉暖适度,才能保证精神愉快、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