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看懂股市新闻
11022300000005

第5章

1.学会看成交量的变化

成交量是看盘的一项重要本领,好的感觉源于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并非几句话就能说得清。但是,还是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许多股民投资者对于成交量变化的规律认识不清,K线分析只有与成交量的分析相结合,才能真正读懂市场的语言,洞悉股价变化的奥妙。这里将成交量变化八个阶段总结为“八阶律”:

(1)量增价平,转阳信号:股价经过持续下跌的低位区,出现成交量增加股价企稳现象,此时一般成交量的阳柱线明显多于阴柱,凸凹量差比较明显,说明底部在积聚上涨动力,有主力在进货为中线转阳信号,可以适量买进持股待涨。有时在上升趋势中途也会出现“量增价平”,则说明股价上行暂时受挫,只要上升趋势未破,一般整理后仍会有行情。

(2)量增价升,买入信号:成交量持续增加,股价趋势也转为上升,这是短中线最佳的买入信号。“量增价升”是最常见的多头主动进攻模式,应积极进场买入,与庄共舞。

(3)量平价升,持续买入:成交量保持等量水平,股价持续上升,可在期间适时参与。

(4)量减价升,继续持有:成交量减少,股价仍在继续上升,适宜继续持股,即使如果锁筹现象较好,也只能是小资金短线参与,因为股价已经有了相当的涨幅,接近上涨末期了。有时在上涨初期也会出现“量减价升”,则可能是昙花一现,但经过补量后仍有上行空间。

(5)量减价平,警戒信号:成交量显著减少,股价经过长期大幅上涨之后,进行横向整理不再上升,此为警戒出货的信号。此阶段如果突发巨量天量拉出大阳大阴线,无论有无利好利空消息,均应果断派发。

(6)量减价跌,卖出信号:成交量继续减少,股价趋势开始转为下降,为卖出信号。此为无量阴跌,底部遥遥无期,所谓多头不死跌势不止,一直跌到多头彻底丧失信心斩仓认赔,爆出大的成交量,跌势才会停止,所以在操作上,只要趋势逆转,应及时止损出局。

(7)量平价跌,继续卖出:成交量停止减少,股价急速滑落,此阶段应继续坚持及早卖出的方针,不要买入当心“飞刀断手”。

(8)量增价跌,弃卖观望:股价经过长期大幅下跌之后,出现成交量增加,即使股价仍在下落,也要慎重对待极度恐慌的“杀跌”,所以此阶段的操作原则是放弃卖出空仓观望。低价区的增量说明有资金接盘,说明后期有望形成底部或反弹的产生,适宜关注。有时若在趋势逆转跌势的初期出现“量增价跌”,那么更应果断地清仓出局。

2.认清地量的价值所在

地量是相对于大盘处于高位的天量而言,通过统计历史上股指处于高位、低位的成交量数据,可以发现,地量的标准有迹可循。衡量中级下跌行情是否见底的标准是:底部成交量要缩至顶部最高成交量的20%以内。如果成交量大于这个比例,说明股指仍有下跌空间;反之,则可望见底。如著名的“5·19”行情,缩量最为明显,此后筑成的底部,创造了历时17个月的大牛市。其他几次底部缩量程度与牛市持续周期也都可以验证同样的规律。

地量在行情清淡的时候出现的最多。在行情清淡的时候,人气涣散,交投不活,股价波动幅度较窄,场内套利机会不多,几乎没有任何赚钱效应。持股的不想卖股,持币的不愿买股,于是地量的出现就很容量理解了。这一时期往往是长线买家进场的时机。

地量在股价即将见底的时候出现的也很多。一支股票经过一番炒作之后,总有价格向价值回归的道路。在其慢慢下跌途中,虽然偶有地量出现,但很快就会被更多抛压淹没,可见现在的地量持续性较差。而在股价即将见底的时候,该卖的都已经卖了,没有卖的也不想再卖了,于是地量不断出现,而且持续性较强。如果结合该公司基本面的分析后,在这一时期内介入,只要能忍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一般均会有所收获。

地量在庄家震仓洗盘的末期也必然要出现。任何庄家在做庄的时候,都显然不愿意为别的投资者抬轿子,以免加大自己拉升途中的套利压力,于是,拉升前反复震仓、清洗获利盘就显得非常必要了。那么,庄家如何判断自己震仓是否有效,是否该告一段落呢?这其中方法与手段很多,地量的出现便是技术上的一个重要信号。此时,持股的不愿意再低价抛售,或者说已经没有股票可卖了,而持币的由于对该股后市走向迷茫,也不敢轻易进场抢反弹,于是成交清淡,地量便油然而生,而且一般还具有一定的持续性。这一时期往往是中线进场时机,如果再结合其它基本面、技术面的分析,一般来说均会有上佳的收益。

地量在拉升前整理的时候也会间断性地出现。一支股票在拉升前,总要不断地确认盘子是否已经很轻,以免拉升时压力过大而做庄失败。换句话说,就是拉升前要让大部分筹码保持良好的锁定性,即“锁仓”。而要判断一支股票的锁仓程度,从技术上来说,地量间断性地出现是一个较好的信号,由于庄家需要不断地对倒制造成交量以达到震仓目的,所以,这一阶段中,地量的出现是间断性的。如果能在这一时期的末期跟上庄,你可能会吃到这一支股票最有肉的一段。

由此可见,地量作为成交量指标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其不可能存在欺骗性,而且对投资者的操作具备相当的实战指导价值,因而授之以“最有价值的技术指标”的桂冠,实为众望所归,其真实性及实用性是其它技术指标所望尘莫及的。

地量分析必须结合市场趋势。当市场整体运行趋势向上时,如果投资者确认曾经出现地量,那么可以在有温和放量伴随的股价上涨过程中择机介入;当市场整体运行趋势向下时,投资者即使确认前期曾经出现地量走势,也最好不要轻易介入。因为,在弱势格局中,即使暂时确认了地量,也不排除在今后行情中出现更低的地量。

如果市场趋势处于一种平衡市中,那么,对地量的运用要结合技术分析的方法。技术分析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结合技术形态进行分析,当地量出现的同时,股价或指数也同时走出比较完善的底部形态,其中有圆弧底、V形底、双底、潜伏底、头肩底等底部形态,这时就可以考虑买入。另一种是结合技术指标分析,主要是参考随机指标KDJ指标和乖离率BIAS指标。当BIAS指标小于-6,KD指标产生黄金交叉,K线上穿D线,在KD交叉同时,KD指标中的D值小于16,J值小于0,并且确认前期有地量出现时,可以积极介入。

选股时,地量分析必须结合个股的实际情况,分析出现地量的具体原因。是因为股价暴跌,市场中几乎没有获利盘产生的地量,还是庄家高度控盘导致的地量,或是因为股价涨幅过大,缺少跟风盘引起的地量。投资者要针对不同的地量产生原因,采用不同的投资方法。

地量分析需要结合资金动向。投资者常常有种错觉,认为地量可以止跌。实际上地量是否能止跌并不取决于地量本身,而取决地量之后的放量。当增量资金及时介入,就会出现地量地价的情况;当增量资金介入缓慢时,地量将无法止住下跌的趋势,直到股价下跌到某一深度后,大批增量资金被吸引进来时,方能止跌。

3.三种必须把握的获利机会

(1)暴跌。

大盘的暴跌往往是由基本面、政策面的重大利空或恶性突发事件引起,加上投机资金恶意操纵,往往有超过二分之一的个股下跌幅度远远超过大盘实际跌幅。大盘暴跌的量化标准是短中期快速下跌13%、26%和34%以上,跌幅超过大盘的股票占总数的50%以上,各种长线指标迅速躺底或创数年的新低或发生背离等等。

个股暴跌除了大盘的因素外,就是投机资金利用其自身基本面或技术面的因素落井下石而致,仅凭散户的力量是无法制造暴跌的。此时需要克服恐惧,结合价量及资金进出关系来判断其是黄金还是烫手的山芋。个股暴跌的量化标准是短期跌幅在30%~70%以上无本能的反弹。其中的极品是创历史新低、携巨量下跌或市净率≤1的股票,这也是绝大多数的黑马和牛股的起源地,例如今年一月的纵横国际、北方五环等。暴跌至少会给我们带来30%~100%以上的短线可操作空间。

(2)暴涨。

大盘的暴涨往往是由基本面、政策面的重大改变或技术面持续的、过重的压制引发,在多波大形态的末期,由技术面和政策面的共振而引发的暴涨更是难得。大盘暴涨的量化标准是第一根放量阳线震幅在4%以上,或是渐大阳线伴随持续的放量,此时领涨板块中3个交易日内已经有涨幅超过30%或震幅在40%以上的股票。也许大盘暴涨的持续时间不长,但它的重要作用在于挖掘领涨板块,唤醒沉睡的资金,制造疯狂的投机气氛,是个股操作的黄金机会。

个股暴涨除了大盘的因素外,就是其自身基本面发生重大改变或是技术面显现出强烈信号。个股的暴涨有三种情况:一是超跌后的暴涨,二是波段底部突发巨量而带来的暴涨,三是平台上顺势调整后的暴涨。个股暴涨的量化标准是第一根放量停板阳线换手率在5%以上且之前或现在有连续的巨量堆积,极品是突破数次空头陷阱携10%以上换手率的停板股。由于主流投机资金的参与,暴涨的个股至少会创造我们可以及时把握的30%~100%以上的获利空间。

(3)暴量。

大盘的暴量往往出现在重要的底部、顶部和突破重大心理关口或技术阻力位的时候,其量化的标准是:超过前一时间计量单位内成交量的100%,超过成交量年均值的100%。我们研究大盘的暴量是为了知道目前有多少资金因预期获利而流入,或者在巨大的获利后已经离场,以及它对场内资金成本和大盘运行趋势的影响。

个股的暴量有三种情况:暴跌、暴涨和流通股本发生变化时,其量化标准与大盘一样。暴跌和暴涨在前面已经谈过,在这儿主要分析第三种。流通股本的变化必然带来股价的变化,此时我们需要仔细研究两个问题:一是原有市场成本与增加而来的旧有持筹成本以及目前综合成本在资金进出的调节下,会在什么价位达到平衡;二是目前运行趋势是否支持股价的上升。头几次的股本发生变化只要历史涨幅不是太大或者可以做出成本分析就值得参与,至于平衡价格与操作价格发生重合或是比较接近的股票就更加值得参与,剩下那些股本多次变化、历史走势如过山车般、累计涨幅惊人以及无法把握持筹成本的股票不参与也罢。应注意:黑马往往藏在处于操作价格区域的暴量股票中,所以必须要学会分析暴量。

供需双方取得共识后完成交易手续叫做成交。成交是交易的目的和实质,是市场存在的根本意义,换句话说,没有成交的市场就不称其为市场。

在证券市场中,成交量是成交股数和成交金额的统称。成交股数是某股票某日成交股数之和,成交金额则是该股票成交值总和的货币表示。

成交量是股票市场的原动力,没有成交量配合的股价形同无本之木。因此,成交量是投资者分析判断市场行情并作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各种技术分析指标应用时不可或缺的参照。

成交量与股票价格、交易时间、投资者意愿、市场人气等诸多因素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成交量的变化过程就是股票投资者购买股票欲望消长变化的过程。也就是股票市场人气聚散的过程。当人气聚敛,成交量增大,会吸引更多投资者介入,必定刺激股价攀升;股价升至一定高度,投资者望而却步,成交量开始徘徊;获利盘纷纷出手,成交量放大,又会导致人心趋散,股价会下跌;而当人心惶惶,抛盘四起,成交量的放大似乎成为人气进一步涣散的引信;待到股价继续下跌,成交量萎缩,投资者逃脱唯恐不及,供大于求,股价又走入低谷。

成交量的变化最能反映股市的大趋势。上升行情中,做长线和做短线都可获利,因此股票换手频繁,成交量放大;在下跌行情中,人气日趋散淡,成交量缩小。

成交总值与加权股价指数涨跌有密切关系。股价指数上升,必须伴有成交量的持续增加。多头市场里,成交量随着指数上升而扩大,到了股价指数上升而成交量停滞或缩小时,预示本轮上升行情即将结束,接踵而来的将是股价指数下跌;在空头市场中,指数的每次下跌都会伴有成交量的急剧萎缩,到指数下降而成交量不再减少,本轮跌势也就告一段落。这就是“先见量、后见价”说法的实践基础。

成交量与股价的关系体现为下面两种情况:

量价同向:即股价与成交量变化方向相同。股价上升,成交量也相伴而升,是市场继续看好的表现;股价下跌,成交量随之而减,说明卖方对后市看好,持仓惜售,转势反弹仍大有希望。

量价背离:即股价与成交量呈相反的变化趋势。股价上升而成交量减少或持平,说明股价的升势得不到成交量的支撑,这种升势难于维持;股价下跌但成交量上升,是后市低迷的前兆,说明投资者惟恐大祸降临而抛售离市。

成交量是反映股市上人气聚散的一面镜子。人气旺盛才可能买卖踊跃,买气高涨,成交量自然放大;相反,投资者在人心动摇举棋不定,人气低迷时心灰意冷,成交量必定萎缩。

成交量是观察庄家大户动态的有效途径。资金巨大是庄家大户的实质,他们的一切意图都要通过成交来实现。成交量骤增,很可能是庄家在买进卖出。

虽然技术分析的指标多达上百种,但归根到底,最基本的无非就是价格与成交量,其他指标无非就是这两个指标的变异或延伸。股民们者知道量价关系的基本原理是“量是因,价是果;量在先,价在后”,也就是说成交量是股价变动的内在动力,由此人们导出了多种量价关系的规则,用于指导股民具体的投资。但在实际中,人们会发现根据量价关系来进行具体买卖股票时,常常会出现失误,尤其是在根据成交量判断主力出货与洗盘方面,失误率更高,不是错把洗盘当出货,过早卖出,从而痛失获利良机,就是误将出货当洗盘,该出不出,结果是痛失出货良机。那么,在实际投资中如何根据成交量的变化,正确判断出主力的进出方向,或者说,如何根据成交量的变化,准确判断出主力是在出货还是洗盘呢?

一般说来,当主力尚未准备拉抬股价时,股价的表现往往很沉闷,成交量的变化也很小,此时研究成交量没有实际意义,也不好断定主力的意图。但是,一旦主力放量拉升股价时,主力的行踪就会暴露,我们把这样的股票称为强庄股,此时研究成交量的变化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此时,如果能够准确地捕捉到主力的洗盘迹象,并果断介入,往往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非常理想的收益。实践证明,根据成交量变化的以下特征,可以对强庄股的主力是不是在洗盘作出一个较为准确的判断:

首先,由于主力的积极介入,原本沉闷的股票在成交量的明显放大推动下变得活跃起来,出现了价升量增的态势。然后,主力为了给以后的大幅拉升扫平障碍,不得不将短线获利盘强行洗去,这一洗盘行为在K线现为阴阳相间的横盘震荡,同时,由于主力的目的是要一般投资者出局,因此,股价的K线形态往往成明显的“头部形态”。

其次,在主力洗盘阶段,K线组合往往是大阴不断,并且收阴的次数多,且每次收阴时都伴有巨大的成交量,好象主力正在大肆出货,其实不然,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当出现以上巨量大阴时,股价很少跌破10日移动平均线,短期移动平均线对股价构成强大支撑,主力低位回补的迹象一目了然,这就是技术人士所说的“巨量长阴价不跌,主力洗盘必有涨”。

再次,在主力洗盘时,作为研判成交量变化的主要指标OBV、均量线也会出现一些明显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当出现以上大阴巨量时,股价的5日、10日均量线始终保持向上运行,说明主力一直在增仓,股票交投活跃,后市看好。另外,成交量的量化指标OBV在股价高位震荡期间,始终保持向上,即使瞬间回落,也会迅速拉起,并能够创出近期的新高,这说明单从量能的角度看,股价已具备大幅上涨的条件。

第一,说明个股的活跃程度与对当前股价的认可程度。

个股的运动一般都经历“盘旋——活跃——上升——盘旋”的循环过程,作为股价运动的第二阶段,即通常所说的股性被激活阶段,也就是成交量活跃的过程。当一支个股处于底部蛰伏期时,其市场表现不活跃,该阶段的成交量低迷。股价的上升必然导致获利盘与解套盘的增多,多空分歧加大,相应地,股价的进一步上升需要有更多能量的支持,而活跃的成交量正是对该现象的客观反映。多空双方对股价的认可程度分歧越大,成交量也就越大。理论上,多空双方对股价分歧最大的位置应该是在盘整区域的箱体顶部,从股价运行的实际情况看,在箱体顶部附近的放量也确实对股价的突破有一定参考意义。

第二,成交量的活跃还与个股突破后的爆发力度有关,表明市场的内在强度。

换手率越高,参与的投资者越多,一旦市场向某个方向突破,原来巨大的多空分歧因一方的胜利使市场产生一边倒,迫使另一方返身加入,这种合力足以使市场产生巨大的波澜。如福建双菱1999年12月中旬在箱体盘整结束期,周换手率高达38%,其后爆发力度之强,市场有目共睹。相对地,一段时间的换手率比一周换手率具有更大的操作意义。由于拉高建仓方式已随市场的发展逐步淘汰,一段时间的换手率更能反映主力的动向。有关统计结果显示,1996年活跃个股的近二月累积换手率可达到130%,而目前一支个股如能达到90%的换手率就可说是非常活跃了。个股的活跃程度呈现明显的下降态势,这对于判断市场的活跃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有关统计结果表明,当一段时间的累计换手率达到40%以上时,个股进入突破前的临界状态,这为股民把握入市时机提供了较好的早期信号。主力资金介入个股具有较高的成本,这一特性使主力不可能在控盘后仍维持长时间的低位盘整,而累计换手率正是对该状况所作的较好描述,它能估计市场是否进入临界状态。如马钢股份,2000年3月16日单日放量,当日换手率高达21%,当周换手率达到38%,近二月换手率则达到近年少见的98%,在短短的时间内,如此巨大的换手率发生在一个不为市场所追捧的个股上,除了表明有大资金在默默建仓外,还能说明什么?同时,通过观察该股的周K线图可发现,该股有明显的放量的过程,在周线成交量呈现稳定的推进态势,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高位盘整后,突破就顺理成章了。

另外,放量前的成交量走势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相对于马钢股份在放量前出现的一段温和放量过程,天津港1998年10月初虽然也出现单日换手率达到15.6%阶段性天量的情况,但由于该股的放量前缺少一个温和的过程(事实上,该股在放量前,成交量一直呈现一种萎缩的特点),使该股走势存在极大的对倒嫌疑。

第三,个股的活跃程度反映了进入该股中的主力是新主力还是老主力,主力的实力如何,有助于对主力控盘程度的判断。

这事实上是从成交量的角度对股价的盘整作补充描述。一般,新主力介入时,由于介入控盘过程较长,成交量会相对活跃,而一旦进入控盘阶段后,主力又难以容忍其他投资者跟庄,不会长时间在其成本区域附近徘徊,会迅速拉高,这就会产生第一波的上升行情,即性质上为脱离成本区的行情。期间最主要特征是距离长期底部区域不远,即前面所论述的低位盘整。而一旦脱离成本区域后,股价还会产生中级调整,这时调整可能以横盘为主,而最终的结果是在经过中级盘整后,股价继续向上,即整体走势呈现之字形形态,或者说,波浪理论中的主升浪阶段就是该阶段的真实反映。需要指出的是,与底部区域的盘整相比较,脱离成本区域后的盘整阶段成交量会相对较小,但也满足通常所定义的盘整,这种盘整一般属于老主力所为,其后股价的上升空间则取决于第一波行情上升的力度等因素。

第四,由于个股的流通盘、总股本都不相同,为便于考察,用换手率指标可对个股的活跃程度作出比较,需要指出的是,个股单日换手率意义不如一段时间累计换手率的参考价值大。

当周放量是个股启动的信号,如马钢股份在3月17日当周换手率达到38%,前一周换手率12.8%,当周成交量是前一周成交量的3倍,可谓急剧放量,而该股自2月份以来就一直以温和放量的形式盘整,放量不涨是盘整阶段的主要特征,一旦进入放量拉出中阳线以上的K线时,大黑马的条件已经基本孕育成熟。股指期货的全称是股票价格指数期货,也可称为股价指数期货、期指,是指以股价指数为标的物的标准化期货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个特定日期,可以按照事先确定的股价指数的大小,进行标的指数的买卖。作为期货交易的一种类型,股指期货交易与普通商品期货交易具有基本相同的特征和流程。

有关推出股指期货的讨论,其实很早就有了,至少不会晚于十年前。在前几年,有关部门也把它列入了议事日程,并且成立了专门的金融期货交易所。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股指期货却始终处于“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状态。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市场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也使市场对于推出股指期货的问题上采取谨慎态度。从世界成熟市场的实践看,设计合理的股指期货,在稳定市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过去沪深股市规模有限,特别是大盘股不多,搞股指期货很难找到相应的标的物,实际操作中也存在容易被操纵的问题。而现在,沪深两市的市值规模已经处于世界前列,其中大盘股又是占到了很高比例,相关的成份指数已经形成系列,这样也就为推出股指期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还有,长期进行的投资者教育,以及在创业板实践中实施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等,都对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以及强化风险防范制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再结合现在国内商品期货交易持续高速发展而风险控制良好的实际,可以认为现在搞股指期货,无论是客观条件还是主观条件,现在都基本具备了。所以,如果说资本市场建设在2010年要有什么新的突破的话,那么搞股指期货是水到渠成的,应该成为首选,当然也是毋庸置疑的重点。

(1)标准·普尔500指数。

标准·普尔500指数是由标准·普尔公司1957年开始编制的。最初的成份股由425种工业股票、15种铁路股票和60种公用事业股票组成。从1976年7月1日开始,其成份股改由400种工业股票、20种运输业股票、40种公用事业股票和40种金融业股票组成。它以1941年至1942年为基期,基期指数定为10,采用加权平均法进行计算,以股票上市量为权数,按基期进行加权计算。与道·琼斯工业平均股票指数相比,标准·普尔500指数具有采样面广、代表性强、精确度高、连续性好等特点,被普遍认为是一种理想的股票指数期货合约的标的。

(2)道·琼斯平均价格指数。

道·琼斯平均价格指数简称道·琼斯平均指数,是目前人们最熟悉、历史最悠久、最具权威性的一种股票指数,其基期为1928年10月1日,基期指数为100.道·琼斯股票指数的计算方法几经调整,现在采用的是除数修正法,即不是直接用基期的股票指数作除数,而是先根据成份股的变动情况计算出一个新除数,然后用该除数除报告期股价总额,得出新的股票指数。目前,道·琼斯工业平均股票指数共分四组:第一组是工业平均数,由30种具有代表性的大工业公司的股票组成;第二组是运输业20家铁路公司的股票价格指数;第三组是15家公用事业公司的股票指数;第四组为综合指数,是用前三组的65种股票加总计算得出的指数。人们常说的道·琼斯股票指数通常是指第一组,即道·琼斯工业平均数。

(3)英国金融时报股票指数。

金融时报股票指数是由伦敦证券交易所编制,并在《金融时报》上发布的股票指数。根据样本股票的种数,金融时报股票指数分为30种股票指数、100种股票指数和500种股票指数等三种指数。目前常用的是金融时报工业普通股票指数,其成份股由30种代表性的工业公司的股票构成,最初以1935年7月1日为基期,后来调整为以1962年4月10日为基期,基期指数为100,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而作为股票指数期货合约标的的金融时报指数则是以市场上交易较频繁的100种股票为样本编制的指数,其基期为1984年1月3日,基期指数为1000.

(4)日经股票平均指数。

日经股票平均指数的编制始于1949年,它是由东京股票交易所第一组挂牌的225种股票的价格所组成。这个由日本经济新闻有限公司(NKS)计算和管理的指数,通过主要国际价格报道媒体加以传播,并且被各国广泛用来作为代表日本股市的参照物。

1986年9月,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SIMEX)推出日经225股票指数期货,成为一个重大的历史性发展里程碑。此后,日经225股票指数期货及期权的交易,也成为了许多日本证券商投资策略的组成部分。

(5)香港恒生指数。

恒生指数是由香港恒生银行于1969年11月24日开始编制的用以反映香港股市行情的一种股票指数。该指数的成份股由在香港上市的较有代表性的33家公司的股票构成,其中金融业4种、公用事业6种、地产业9种、其他行业14种。恒生指数最初以1964年7月31日为基期,基期指数为100,以成份股的发行股数为权数,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后由于技术原因改为以1984年1月13日为基期,基期指数定为975.47.恒生指数现已成为反映香港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的主要风向标。

(1)跨期性。

股指期货是交易双方通过对股票指数变动趋势的预测,约定在未来某一段时间按照一定条件进行交易的合约。因此,股指期货的交易是建立在对未来预期的基础上,预期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投资者的盈亏。

(2)杠杆性。

股指期货交易不需要全额支付合约价值的资金,只需要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就可以签订较大价值的合约。例如,假如股指期货交易的保证金为10%,投资者只需支付合约价值10%的资金就可以进行交易。这样,投资者就可以控制10倍于所投资金额的合约资产。当然,在收益可能成倍放大的同时,投资者承担的损失可能也是成倍放大的。

(3)联动性。

股指期货的价格与其标的资产、股票指数的变动联系极为紧密。股票指数是股指期货的基础资产,对股指期货价格的变动具有很大影响。但同时由于股指期货是对未来价格的预期,因而对股票指数也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4)双重虚拟性。

股指期货交易是以股票价格指数这一虚拟资产作为标的物,使股指期货市场完全脱离实物资本运动而无限扩张,远远超过现货市场规模价值,从而具有双重虚拟性。

(5)高风险性和风险的多样性。

股指期货的杠杆性决定了它具有比股票市场更高的风险性。此外,股指期货还存在着特定的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现金流风险等。

(6)以小搏大。

投资者做股票时,需要用全额资金买进相应股票,而做股指期货只需用合约价值百分之几的资金,就可以拥有这个股指期货合约。例如,10万资金可以做价值100万左右的“货物”的交易,这个价值100万的“货物”将来所产生的差价,全部由投资者的10万资金承担。这相当于把投资者资金放大了十倍以上,这就是所谓的“杠杆交易”,也称“保证金交易”。这种机制使期货具有了“以小搏大”的特点。

当投资者想用较少的资金做更多的股票时,做股指期货就能满足这点。因为股指期货的“杠杆交易”放大了投资者可交易数额,一定量的资金做股指期货,相当于做了比现货更多金额的股票。

(7)买空卖空。

我们已注意到,股指期货交易买卖的是“合约符号”,并不是在买卖实际的货物或者指数,所以,交易者在买进或者卖出(开仓)股指期货时,就不用考虑是否需要或者拥有期货相应的“货物”,而只考虑怎样买卖才能赚取差价,其买与卖的过程和结果体现在自己的账户中。

正由于可以“买空卖空”,就使股指期货交易可以双向进行。即根据自己对股指将来涨跌的判断,你可先买进开仓,也可先卖出开仓,两个方向都可交易。等差价出现后,再进行反向的卖出平仓或买进平仓,以抵消掉自己开仓的头寸。这样,自己的账户上就只留下开仓和平仓之间的差价值,同时,开仓所占用的保证金自动退回。

股票指数期货一有价格发现功能。期货市场由于所需的保证金低和交易手续费便宜,因此流动性极好。一旦有信息影响大家对市场的预期,会很快地在期货市场上反映出来。并且可以快速地传递到现货市场,从而使现货市场价格达到均衡。

股票指数期货二有风险转移功能。股指期货的引入,为市场提供了对冲风险的途径,期货的风险转移是通过套期保值来实现的。如果投资者持有与股票指数有相关关系的股票,为防止未来下跌造成损失,他可以卖出股票指数期货合约,即股票指数期货空头与股票多头相配合时,投资者就避免了总头寸的风险。

股指期货有利于投资人合理配置资产。如果投资者只想获得股票市场的平均收益,或者看好某一类股票,如科技股,如果在股票现货市场将其全部购买,无疑需要大量的资金,而购买股指期货,则只需少量的资金,就可跟踪大盘指数或相应的科技股指数,达到分享市场利润的目的。而且股指期货的期限短(一般为三个月),流动性强,这有利于投资人迅速改变其资产结构,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

另外,股指期货为市场提供了新的投资和投机品种;股指期货还有套利作用,当股票指数期货的市场价格与其合理定价偏离很大时,就会出现股票指数期货套利活动;股指期货的推出还有助于国企在证券市场上直接融资;股指期货可以减缓基金套现对股票市场造成的冲击。

股票指数期货为证券投资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它从两个方面改变了股票投资的基本模式。一方面,投资者拥有了直接的风险管理手段,通过指数期货可以把投资组合风险控制在浮动范围内。另一方面,指数期货保证了投资者可以把握入市时机,以准确实施其投资策略。以基金为例,当市场出现短暂不景气时,基金可以借助指数期货,把握离场时机,而不必放弃准备长期投资的股票。同样,当市场出现新的投资方向时,基金既可以把握时机,又可以从容选择个别股票。正因为股票指数期货在主动管理风险策略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日益被市场所接受,所以近二十年来世界各地证券交易所纷纷推出了这一交易品种,供投资者选择。

而在我国,即将推出股指期货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将对我国的资本市场产生以下影响:

首先,A股市场品种将体现出明显的分化。

股指期货的价格传导机制、价值发现和避险机制将对A股形成明显的影响,由于股指期货的标的物是沪深300指数,其对应的品种中一些业绩较好、估值优势明显的品种有可能出现价值发现而回归,但这种回归并不完全由股指期货来影响,因为股指期货的虚拟性注定了影响有限;相反,由于股指期货吸引大量的机构资金介入其中,其相对来说将加大抽离市场其它绩差品种、绩平品种的流动性,在价格定价传导机制的影响下,一些绩差品种将可能出现交易日益萎缩,崩跌而下的可能,这就类似于香港证券市场中尽管每天市场交易进行,但许多品种难以开出盘来一样,尽管其价格仅有分值或毛值,因此股指期货推出后将加大市场品种的两极分化,而两极分化体现出的主要影响在成交与股价上,而两极分化的结果是少部分A股品种占据现货成交量或溢价,而市场中绝大多数股票将由于定价机制引导回归或流动性转移而呈现较低或极低交易价格。

其次,虚拟化交易将加大机构的投资风险。

对于期货交易,中国的投资者并不十分陌生。除了上海、大连、郑州三地的期货交易所一直在正常运作外,早在1990年代初期,当时的海南证券交易中心就推出了深圳股票指数期货,上海证交所也推出了国债期货,但深圳股票指数期货只存在半年就消失了,国债期货更是因发生震惊中外的“3·27事件”而被迫关闭,当时涉足的金融机构龙头轰然倒下。为什么三家期货交易所能够存活至今,而股票指数期货和国债期货只能昙花一现?道理很简单,前者从事的是农产品、稀有金属等实物产品的期货交易,投资者能够根据市场供求状况等条件,相对准确地预测到它们未来的价格走势,而后者的交易对象本身是虚拟产品,期货交易将其进一步虚拟化,其未来的价格走势完全受制于价格操纵者,这种虚拟化交易模式下,指数的变动将使得机构投资风险大增,现货价格买入后持有不会亏损为零甚至为负的现象,在股指期货市场中将彻底改变,如果机构运作不当,其清盘亏损,甚至影响到现货头寸的被迫出仓将加剧这种机构风险。

再次,机构博弈成为市场投资的主流。

股指期货推出后,除了会增强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之外,也将提高证券市场的发展程度和层次,各种套期保值和套利行为将趋于活跃,中小投资者难以参与,这有利于改善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主体结构,大大加速机构化进程,使机构博弈成为市场投资的主流,我国也将像其他发达国家一样进入机构投资者主导的时代。从国际市场的经验看,机构投资者是股指期货市场的主力。在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机构投资者占90%左右。近年来,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券商保险基金、社保基金、QFII、信托等机构资金日益壮大,而股指期货推出后,这些机构博弈将改变单纯在现货市场的博弈,使得机构博弈从现货增加到期货,风险与收益成倍的放大将体现出明显的优胜劣汰,股指期货比股票交易更具专业性、复杂性。保证金制度的杠杆效应,在放大收益的同时也放大了风险,对机构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都有更高要求。中金所开设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后,“爆仓”者屡见不鲜,也充分验证了其风险性。

总体来看,多层次市场建设之一的股指期货,由于其交易方式、交易规模、交易手段、参与主体、价格传导机制等因素影响,其作为风险管理工具,有助于投资者真正构建投资组合,降低系统性风险的同时;其也必将对中国A股市场形成较大的市场影响,而股票价格分化、品种交易差异、机构及中小投资者风险与收益放大、机构博弈加深等将明显体现出来,中小投资者入市前应慎重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对于缺乏风险管理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的中小散户,远离高风险市场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股指的理论价格是进行套利交易的基础。严格地说,对股票指数期货进行理论上的定价,是做买入或卖出合约决策的重要依据。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一种证券的价格,而这种证券就是这种指数所涵盖的股票所构成的投资组合。

同其它金融工具的定价一样,股指期货合约的定价在不同的条件下也会出现较大的差异。但是有一个基本原则是不变的,即由于市场套利活动的存在,期货的真实价格应该与理论价格保持一致,至少在趋势上是这样的。

经济学中有个基本定律称为“一价定律”。意思是说两份相同的资产在两个市场中报价必然相同,否则一个市场参与者可以进行所谓无风险套利,即在一个市场中低价买进,同时在另一个市场中高价卖出。最终原来定价低的市场中因对该资产需求增加而使其价格上涨,而原来定价高的市场中该资产价格会下跌直至最后两个报价相等。因此供求力量会产生一个公平而有竞争力的价格以使套利者无从获得无风险利润。

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远期和期货价格的持仓成本定价模型。该模型有以下假设:期货和远期合约是相同的;对应的资产是可分的,也就是说股票可以是零股或分数;现金股息是确定的;借入和贷出的资金利率是相同的而且是已知的;卖空现货没有限制,而且马上可以得到对应货款;没有税收和交易成本;现货价格已知;对应现货资产有足够的流动性。

这个定价模型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期货合约是一个以后对应现货资产交易的临时替代物。期货合约不是真实的资产而是买卖双方之间的协议,双方同意在以后的某个时间进行现货交易,因此该协议开始的时候没有资金的易手。期货合约的卖方要以后才能交付对应现货得到现金,因此必须得到补偿来弥补因持有对应现货而放弃的马上到手资金所带来的收益。相反,期货合约的买方要以后才付出现金交收现货,必须支付使用资金头寸推迟现货支付的费用,因此期货价格必然要高于现货价格以反映这些融资或持仓成本(这个融资成本一般用这段时间的无风险利率表示)。

期货价格=现货价格+融资成本

如果对应资产是一个支付现金股息的股票组合,那么购买期货合约的一方因没有马上持有这个股票组合而没有收到股息。相反,卖方因持有对应股票组合收到了股息,因而减少了其持仓成本。因此期货价格要向下调整相当于股息的幅度。结果期货价格是净持仓成本即融资成本减去对应资产收益的函数。即有:

期货价格=现货价格+融资成本——股息收益

一般地,当融资成本和股息收益用连续复利表示时,指数期货定价公式为:

F=Se(r-q)(T-t)

其中:

F=期货合约在时间t时的价值

S=期货合约标的资产在时间t时的价值;

r=对时刻T到期的一项投资,时刻t是以连续复利计算的无风险利率(%)

q=股息收益率,以连续复利计(%)

T=期货合约到期时间(年)

t=现在的时间(年)

我们将这个均衡期货价格叫理论期货价格,实际中由于模型假设的条件不能完全满足,因此可能偏离理论价格。但如果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那么实证分析已经证明实际的期货价格和理论期货价格没有显著差异。

股票抛空机制在发达市场如美国历史悠久,投资者如看空某股票,可通过股票经纪人从他人手中借入此股票在市场抛售,希望稍后股价下跌后再买回并归还,以此赚取差价。显然抛空机制实际上相当于引进了股票期货买卖,风险管理上难度要大很多,因此很多国家和地区对此都持谨慎态度,相信我国在一段时间内还不会引进抛空机制。有些专家因而担心一旦股指期货在我国开始交易,因为抛空机制的缺乏而造成股指期货与股指价格的持续偏离,出现操纵行为等。

理论上讲,这种担忧不无道理。股指期货的合理价格与股指价格之间应维持在一个套利理论所界定的范围内,两者的价格一旦偏离此范围,套利者即可入市进行无风险(或低风险)套利交易。例如在股指期货高于合理价格时,套利者可以卖出期货,同时按指数构成比例买进相应数量的成份股,在期货到期日结算则可获取套利利润。而当此种套利已无利可图的时候,股指期货的价格已被拉回合理范围之内,市场有效性因而得到体现。另一方面,在股指期货低于合理价格时,套利交易要求买入期货并按比例抛空指数成份股,显然缺乏抛空机制将使这种套利交易无法进行,期货价格因而有可能长时间地偏低。

在实际运作中,按照股指期货套利定价理论,以合理价格买入股指期货,同时再买入短期债券(或存入银行)其结果相等于买入指数基金。因此如果股指期货价格低于合理水平,指数基金完全可以按比例卖出指数成份股将资金转入短期债券,同时买入相应量的期货,其综合回报将跑赢指数,而风险则相同,这种无风险套利对指数基金显然是极具吸引力的。开放式基金尽管不是指数基金,但其持有的股票往往是大盘蓝筹股,因此与指数的相关性极高,因而开放式基金也完全可以利用这一交易策略进行套利。

我国目前的封闭式基金中已有指数基金的方式,过去一年的回报非常可观。而开放式基金也将在股指期货之前出台。因此股指期货推出时市场将不会缺乏套利交易投资者,因此也不可能出现长时间价格扭曲。

股市指数期货投资策略有很多种,但基本上不外乎投机、减低或避免风险三类。

对那些寻求市场风险的人士,股市指数期货提供了很高风险的机会。其中一个简单的投机策略是利用股市指数期货预测市场走势以获取利润。若预期市场价格回升,投资者便购入期货合约并预期期货合约价格将上升,相对于投资股票,其低交易成本及高杠杆比率使股票指数期货更加吸引投资者。他们亦可考虑购入那个交易月份的合约或投资于恒生指数或分类指数期货合约。

另一个较保守的投机方法是利用两个指数间的差价来套戥,若投资者预期地产市道将回升,但同时希望减低市场风险,他们便可以利用地产分类指数及恒生指数来套戥,持有地产好仓而恒生指数淡仓来进行套戥。

类似的方法亦可利用同一指数但不同合约月份来达到。通常远期合约对市场的反应是较短期合约和指数为大的。若投机者相信市场指数将上升但却不愿承受估计错误的后果,他可购入远期合约而同时沽出现月合约;但需留意远期合约可能受交投薄弱的影响而面对低变现机会的风险。

利用不同指数作分散投资,可以减低风险但亦同时减低了回报率。一项保守的投资策略,最后结果可能是在完全避免风险之时得不到任何的回报。

股市指数期货亦可作为对冲股票组合的风险,即是该对冲可将价格风险从对冲者转移到投机者身上。这便是期货市场的一种经济功能。对冲是利用期货来固定投资者的股票组合价值。若在该组合内的股票价格的升跌跟随着价格的变动,投资一方的损失便可由另一方的获利来对冲。若获利和损失相等,该类对冲叫作完全对冲。在股市指数期货市场中,完全对冲会带来无风险的回报率。

事实上,对冲并不是那么简单;若要取得完全对冲,所持有的股票组合回报率需完全等如股市指数期货合约的回报率。

因此,对冲的效用受以下因素决定:

(1)该投资股票组合回报率的波动与股市期货合约回报率之间的关系,这是指股票组合的风险系数。

(2)指数的现货价格及期货价格的差距,该差距叫作基点。在对冲的期间,该基点可能是很大或是很小,若基点改变(这是常见的情况),便不可能出现完全对冲,越大的基点改变,完全对冲的机会便越小。

现时并没有为任何股票提供期货合约,唯一市场现行提供的是指定股市指数期货。投资者手持的股票组合的价格是否跟随指数与基点差距的变动是会影响对冲的成功率的。

基本上有两类对冲交易:沽出(卖出)对冲和购入对冲。

沽出对冲是用来保障未来股票组合价格的下跌的。在这类对冲下,对冲者出售期货合约,这便可固定未来现金售价及把价格风险从持有股票组合者转移到期货合约买家身上。

进行沽出对冲的情况之一是投资者预期股票市场将会下跌,但投资者却不顾出售手上持有的股票;他们便可沽空股市指数期货来补偿持有股票的预期损失。

购入对冲是用来保障未来购买股票组合价格的变动。在这类对冲下,对冲者购入期货合约,例如基金经理预测市场将会上升,于是他希望购入股票;但若用作购入股票的基金未能即时有所供应,他便可以购入期货指数,当有足够基金时便出售该期货并购入股票,期货所得便会抵销以较高价钱购入股票的成本。

(1)套期保值交易策略

套期保值是指为了避免现货市场上的价格风险,而在期货市场上采取与现货市场上方向相反的买卖行为,即对同一种商品在现货市场上卖出,同时在期货市场上买进;或者相反。可以利用股指期货进行两种类型的套期保值,多头套保和空头套保。

(2)套利交易策略

股指期货合约实际交易价格恰好等于股指期货合约理论价格的情况非常少,大多数情况是股指期货合约实际交易价格高于或低于股指期货合约理论价格,这时称为期价高估或低估。期价高估或低估是进行套利交易的必要条件。当期指价格超过现指价格一定范围时,在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中进行买期货抛现货,或是买现货抛期货的交易策略,以获得无风险的利润。基本步骤为:

①估计或计算期货合约无套利区间的上下界。

②确定是否存在套利机会。

③确定交易规模。

④确定与交易规模相称的期货合约数量。

⑤同时进行股指合约与股票交易。

⑥结束后,同时了结头寸。

(3)价差交易策略。

价差交易是针对期货市场上具有关联的不同期货合约之间的不合理价格关系进行交易,目的是为了博取差价利润。其包括市场内价差交易、市场间价差交易和跨品种价差交易。

跨月价差套利是在同一市场上,对同一品种但不同交割月份的合约进行价差交易。比如买进交割期近的期货合约,同时卖出交割期远的期货合约,该策略称为正向套利。也可以买进交割期远的期货合约,同时卖出交割期近的期货合约,进行反向套利。

跨市场价差套利是指在不同市场上上市的同一品种、同一交割月份的合约进行价差交易,也称为跨市套利交易。交易者利用两个相同合约之间的价格差,在一个交易所买进期货合约,在另一个交易所卖出期货合约,建立一个跨市套利头寸,当这两个期货合约的期价重新相等时再进行平仓,以获得跨市套利利润。

跨品种价差交易是指对两个具有相同交割月份但不同的指数期货价格差进行套利交易。当然这两个指数之间必须有很高的相关性。

(4)投机交易策略。

投机交易是指单边持仓投机,投机者预测后市将涨时买进股指期货合约,预测后市将跌时卖出股指期货合约。前者称为多头投机,后者称为空头投机。

什么是股指期货?股指期货是现货的衍生品。所谓衍生品,代表股指期货跟现货有百分之一百的正相关,股指期货涨或者现货跌,现货涨或者股指期货跌,这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第二,它是标准化的合约,中金所在推出股指期货的时候把所有的细节都交代清楚,我们在中金所的平台上交易,这代表交易者跟对手方没有直接的关系,对手方是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个人信贷的风险。每张期货都有到期日,到期日的时候期货就会有结算价,大家从结算价减去买入价就可以看赚还是亏。怎么换成真正的金钱?有一个合约乘数,每一点的指数点就是300元,如果赚10个点就是3000元。期货合约的标的是深沪300指数,看上证或深证指数是完全不相关的东西。期货会早于现货15分钟开始交易,也会迟于现货15分钟停止交易。交割方式是现金交割。最后交易日是每个月第三个星期五,如果是一个假期,就会顺延到下星期一。

股指期货交易具有以下特点:

(1)股指期货可以进行卖空交易。

股票卖空交易的一个先决条件是必须首先从他人手中借到一定数量的股票。国外对于股票卖空交易的进行设有较严格的条件,而进行指数期货交易则不然。实际上有半数以上的指数期货交易中都包括拥有卖空的交易头寸。对投资者而言,做空机制最富有魅力之处是,当预期未来股市的总体趋势将呈下跌态势时,投资人可以主动出击而非被动等待股市见底,使投资人在下跌的行情中也能有所作为。

(2)交易成本较低。

相对现货交易,指数期货交易的成本是相当低的,在国外只有股票交易成本的十分之一左右。指数期货交易的成本包括:交易佣金、买卖价差、用于支付保证金(也叫按金)的机会成本和可能的税项。美国一笔期货交易(包括建仓并平仓的完整交易)收取的费用只有30美元左右。

(3)较高的杠杆比率。

较高的杠杆比率也即收取保证金的比例较低。在英国,对于一个初始保证金只有2500英镑的期货交易账户来说,它可以进行的金融时报100种(FTSE-100)指数期货的交易量可达70000英镑,杠杆比率为28:1.

(4)市场的流动性较高。

有研究表明,指数期货市场的流动性明显高于股票现货市场。如在1991年,FTSE-100指数期货交易量就已达850亿英镑。

(5)股指期货实行现金交割方式。

期指市场虽然是建立在股票市场基础之上的衍生市场,但期指交割以现金形式进行,即在交割时只计算盈亏而不转移实物,在期指合约的交割期投资者完全不必购买或者抛出相应的股票来履行合约义务,这就避免了在交割期股票市场出现“挤市”的现象。

(6)关注侧重点不同。

一般说来,股指期货市场是专注于根据宏观经济资料进行的买卖。而现货市场则专注于根据个别公司状况进行的买卖。

投资大师巴菲特说:投资第一是安全;第二还是安全;第三是牢记前两条。作为一个散户,你要投资股指期货,那就更应充分了解股指期货的风险,牢记安全第一。

股指期货的三大风险如下:

基差风险。基差是指股指期货当时的现货价格与交割日的期货价格之差,可分为买入基差和卖出基差,与买期保值和卖期保值互为反方向。即买入期货的同时卖出现货称为买期保值,它们之间的价差称为卖出基差。

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走势大体是相同的,这是套期保值得以实现的前提,但走势相同不等于价格变动幅度相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基差变化不一致,使操作结果不是稍有盈余就是小有损失,为避免基差变化带来的损失,可按一定基差买卖现货进行保值。从本质上看,基差反映着货币的时间价值,一般应维持一定区间内的正值(即远期价格大于即期价格)。但在巨大的市场波动中,有可能出现基差倒挂甚至长时间倒挂的异常现象。基差的异常变动,表明股指期货交易中的价格信息已完全扭曲,这将产生巨大的交易性风险。

标的物风险。股指期货交易中,标的物设计的特殊性,是其特定风险无法完全锁定的原因。股指期货由于标的物的特殊性,使现货和期货合约数量上的一致仅具有理论上的意义,而不具有现实操作性。因为股票指数设计中的综合性,以及设计中权重因素的考虑,使得在股票现货组合中,当股票品种和权重数完全与指数一致时,才能真正做到完全锁定风险,而这在实际操作中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交割制度风险。股指期货采用现金交割的方式完成清算,相对于其他结合实物交割进行清算的金融衍生产品而言,存在更大的交割制度风险。如在股指期货交易中,百分之百的现金交割,而不可能以对应股票完成清算,假如没有足够的保证金,就有可能爆仓。

针对股指期货的风险,防范风险有四招:

一是熟悉期货交易规则、期货交易软件的使用以及期货市场的基本制度,控制由于对交易的无知而产生的风险。特别是习惯做多股票的交易者,要学会做空,不能在不考虑价格和时间这两个因素的情况下,执著于只做死多头。

二是进行仓位和止损控制。每日结算制度会带来短期资金压力,投资者要学会抛弃股票市场满仓交易的操作习惯,控制好保证金的占比,防止因保证金不足被强行平仓的风险。不可抱侥幸心理硬扛或在贪婪心理驱使下按自我感觉逆趋势加仓。

三是做好合约到期的风险控制。由于股指期货存在到期日,投资者一方面要把握股指期货合约到期日向现货价格回归的特点,另一方面,要注意合约到期时的交割问题。

四是坚持纪律,不能把套期保值做成投机交易。套期保值者要根据自己的资金状况或股票投资规模制定相应的套期保值计划。套利者一般是风险厌恶者,其追求的是资金的稳健增长,不可一时冲动改变自己的投资策略进行单向的投机,导致押注似的盲目下单。

股指期货交易的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期货的风险不可小视。股指期货以股票指数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不涉及股票本身的交割,其价格根据股票指数计算,合约以保证金交易,以现金清算形式进行交割。它的特点是高回报、高风险,既能一夜暴富,也可能一夜归零。如果不了解这一点,真的会“死得很难看”。有的散户认为它是新生事物,想当然地认为会逢新必炒;也有散户认为股指期货和股票一样,万一套牢了就“死了都不卖”,总有机会“解套”。这些想法都是认识上的误区,散户在参与股指期货之前,一定要对这一新业务进行全面了解。

另外,股指期货交易中还存在大量的法律风险。在交易环节可分为代理风险、流动性风险、强平风险与交割风险;在交易主体方面可分为交易所风险、经纪公司风险、客户风险与政府风险。

首先,作为一名参与期货交易的投资者,最初面临的是选择一家期货经纪公司作为自己的代理公司,并通过该期货公司从事股指期货交易。经过多年的整顿和规范,我国现有的期货经纪公司基本上都是比较规范的。但是现实中,还有许多投资者并不清楚什么样的公司可以从事期货交易代理活动,因此常常被一些投资咨询公司、地下期货公司欺骗,造成损失。当然,投资咨询公司中也有正规的、守信用的,但是多数是不规范的,抗风险能力比较差的。所以在选择期货经纪公司的这一环节,一定要做好三个方面的调查了解:一是在中国期货业协会或者中国证监会的官方网站上进行查询,二是要查看公司的期货经纪业务许可证书,三是了解公司的资信情况。广大投资者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期货经纪公司作为代理。

再者,在现在的期货市场上活跃着一批期货经纪人,广大投资者尤其是初入行的投资者并不了解这经纪人的确切身份。期货经纪人,是独立于期货经纪公司的一个群体,他们主要依靠发展客户代理客户从事期货交易生存,也就是期货经纪公司一般会根据经纪人所代理的客户从事期货交易所交纳的手续费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经纪人的佣金。现在的经纪人良莠不齐,有些道德水准比较好的,为投资者负责的,但是也有一些唯利是图、道德水准低下、坑蒙拐骗投资者的经纪人。因此,在投资者和经纪人之间发生纠纷的案例非常多。多数情况下,期货经纪公司是不为这些经纪人承担责任的,除非期货经纪公司自身也存在着过错。如果投资者有意投资股指期货,又没有太多时间和经验,可以选择经纪人作为自己的指令下达人来从事期货交易,但是,对于经纪人的选择将是非常困难的,因为经纪人作为个体,一是抗风险能力很差,二是有些经纪人不负责任,使投资者蒙受损失。但是,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不允许期货公司接受客户的全权委托从事期货交易,因此,投资者可以选择一些可以从事股指期货交易的基金管理公司通过购买基金的方式来间接参与股指期货的交易。

一旦参与股指期货交易之后,投资者还要面临一些具体交易活动中的风险。如:追加保证金、爆仓、强行平仓、交割、成交结算的确认等。在具体交易活动中,投资者要注意防范以下风险:

(1)成交结果的确认和结算结果的确认,要明确通知、确认方式,现在网上交易方式比较完善,很多期货公司都是通过网上交易系统或者电子邮件发送账单给客户,有些期货公司甚至选择了网上电子邮局作为独立第三方送达账单,因此投资者一定要根据合同的约定认真查收账单。我国现行的期货方面的法规规定,对于账单有异议的投资者要在约定的时间内提出,否则会丧失异议权利,对此投资者要格外注意。

(2)预留资金调拨签字和印鉴等,防止资金风险。

(3)使用网上交易和银行转账业务的投资者,一定要妥善保管交易密码,转账密码,不要随意告知他人,注意经常修改密码,使用网上交易的计算机要加装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软件,注意防范网上木马病毒、黑客的入侵,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投资者发现异常现象,一定要及时通知期货公司,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损失。

(1)股指期货推出将改变中国资本市场结构。

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股指期货是资产管理业务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风险管理工具。一般而言,分散投资可以有效化解市场的非系统性风险。对于系统性风险而言,则需要进行风险对冲,而股指期货就是非常好的对冲工具。股指期货的推出将改变中国资本市场结构。

首先,有利于国内资本市场的深化。目前国内股票现货市场没有做空机制,所以投资者只有在上涨的市场中才能获得盈利。而股指期货具有双向交易机制,投资者不仅可以在上升的市场中获利,也可以在一个下跌的市场中获利。正是由于股指期货具有买空卖空的双向交易机制,因此一旦股指期货推出,市场便增加了通过做空市场获利的交易动力。这就改变了以往投资者只有通过做多市场才能获利的市场结构,从而增加了国内资本市场的深度。

其次,有利于国内资本市场的广化。一些国内机构投资者,如社保基金,保险基金,企业年金可以利用股指对冲风险,以实现资金在风险和收益上的合理匹配。而一些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会利用股指期货操作的杠杆进行套利、投机活动。对于海外资金来说,有了避险工具,投资中国资本市场的动力会进一步增加。众多场外资金,场外投资者的入场,大大拓宽了国内资本市场的广度。

(2)股指期货推出将改变市场交易策略。

股指期货推出所引起的资本市场结构的这种改变,必将导致投资者交易心理与交易行为的变化。部分投资者试图在股指期货和现货两个市场之间进行套利交易;部分投资者会试图从股指期货做多或做空交易中获利;部分投资者会试图在股指期货和现货之间进行风险对冲,从而实现投资者自身资产的保值期望。

以香港市场为例,我们看出在上述交易策略中,主要以投机交易为主,以套期保值和套利交易为辅。我们认为,在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初期,可能会出现较多的投机行为,但套期保值,套利的比例会逐渐增加。

(3)股指期货不会改变我国A股市场的长期运行趋势

当前,在经过一轮制度变革的市场中,国内股指反复创出新高,市场股票大都处于相当高的估值状态。从国外的经验看,我们认为:

第一,在当前的市场高估值背景下,股指期货如果推出,市场可能会产生较一致的做空力量,市场会面临股指期货投机性做空而带来的大幅波动,这将不是监管层所乐意看到的。所以,在股指期货的推出前期,极有可能通过调整,形成一个相对较小的分岐,只有这样,股指期货才会有一个稳定的市场基础。

第二,股指期货推出的初期,将很可能对A股市场产生比较明显的资金分流效应。事实上,当我们分析当年的权证时,我们发现在权证推出前后,短期内A股市场的成交金额有下降的现象。同样,在股指期货推出后短期内,现货市场可能将面临一定的调整。在股指期货推出的前几个月,现货市场短期的波动率可能会有所增加,但推出后短期内波动率会有所下降。

第三,国外的经验表明:长期来看,股指期货的推出与否,将不影响现货市场的长期运行趋势。我们认为,在公司业绩水平有望维持高增长,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背景下,A股市场的当前格局不会因股指期货的推出而被打破。

(4)助涨助跌作用。

回顾世界主要股市在股指期货推出后,股指的走势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持续上涨型。以美国、英国、德国和我国香港比较典型。例如以美国标准普尔500为标的的股指期货在1982年4月21日上市后,标准普尔500指数随后保持了近18年左右的持续上涨,一直延续到2000年,从最初的100多点上涨到1500多点。我国的香港地区也在1986年5月6日推出香港恒生股指期货,恒生指数也从当初的不到2000点一路走高,在1997年左右接近16000点。2.先涨后跌型。典型代表是日本。日本在1988年9月3日推出以日经225指数为标的的股指期货,随后日经225指数加速上涨,从27000点附近快速上涨,1990年时最高接近40000点,但自此开始大幅回落,跌势一直延续到2004年,经过14年的下跌后,一度回到10000点以内。3.快速下跌型。典型代表是韩国。1996年5月3日,韩国证交所正式开始KOSP1200指数期货交易。KOSPI指数从推出之初的900点附近快速下跌,到1998年下半年一度跌到300点附近。

尽管股指期货推出以后,其标的指数在随后出现了多种情况不同的走势,但从长期来看,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于现货指数的趋势并没有起到改变的作用,只是助涨助跌而已。例如以美国、英国等股指期货推出后指数持续了10多年的上涨行情来看,在股指期货推出前市场就呈现一种稳步上涨的趋势,股指期货的推出只是这一漫长上涨趋势中的小插曲而已,市场原来的上升趋势并未发生丝毫变化。但对于日本、韩国等市场来说,股指期货推出时要么股指已经经过大幅的上涨要么已经明显见顶回落,因此股指期货的出台最终加速了见顶或者是回落。从国外股市历史情况看,在股指期货推出前如果市场经过了大幅的上涨,则后期容易暴跌;反之若推出前市场走势平稳且上升趋势明显,则后期延续这一趋势的可能性较大。

(5)对股市投资理念和盈利模式的影响。

股指期货最迷人之处就在于它以小博大的杠杆效应改变了人们股市投资的理念,颠覆了传统的盈利模式。自股指期货仿真交易推出以来,不少利用大赛形式吸引投资者参与的期货公司反映,盈利丰厚与严重亏损的投资者都甚少,多数是小赚小赔,但赚钱多的投资者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曾经有期货投资经历,且投资手法灵活的投资者控制风险的能力很强。

股指期货的推出引入了做空机制,改变了过去单一只能做多的股市运行模式。股指期货本身并不意味着利多或利空,它不会改变股市自身运行趋势,因为股市运行趋势本质上是由宏观经济环境和股市内部诸多因素决定的,就当前市场而言,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全流通市场的实现和人民币持续升值奠定了股指长线走牛的基础,股指期货的推出不会改变这一大趋势。但由于存在了真正的多空意义双方,一方面会使未来股指更真实和更具指导意义,因为这是多空双方诸因素最后综合的结果,也是多空双方力量对比后产生的动态平衡。另一方面,股指期货的推出也会使股指的波动性大大加强,一般散户更难于把握。

股指期货的推出,将对股市投资理念和盈利模式产生重大影响,对于大机构而言,有了股指期货,就有了避险工具,过去在熊市中持有股票只能面临亏损,十分被动,而有了股指期货,可以进行风险对冲。同时股指期货会加大市场的波动性,涨跌都会变得更加淋漓尽致,相应风险也会加大,机构在增加了风险对冲工具的同时,也要面临在单边操作中的博弈风险。对散户而言,由于股指期货作为判断市场趋势的先行指标,更为灵敏和具有指导意义,因而未来在操作中观察期指的动向将成为广大散户的又一门必备功课。

(6)对投资者交易思维方式的影响。

有了股指期货以后,做股票的动机就比以前更多了,也就是说,市场上除了原有的那些交易动机外,还多了避险、套利的交易动机。影响股票行情的因素就更多了,投资者的思维方式就更复杂。随着沪深300指数期货的推出,今后资金的关注焦点将会主要集中在沪深300指数及其样本股上。相同条件之下,沪深300成份股的投资机会将会更高,对此值得投资者积极关注。

从国外证券市场运行情况看,在市场有重要转折时,股指期货和股票两个市场间的价格变化存在着时间差,股指期货行情能领先于股票大盘。比如,买10手股指期货合约相当于买100多万元的股票,而买进10手股指期货的速度是很快的,所需资金和成本也是较低的;但要买进价值100多万元的股票,所花时间相对很长、冲击成本较高。因此,如果市场有重大的转折,信息首先会体现在股指期货上。在实务操作上,将来我们的投资者,可以参考股指期货市场对大盘是否有率先回档、止跌或反弹迹象,这样来修正对未来行情走势的判断。

首先,股指期货投资的分析方式与股票有所不同。我们知道,股票行情判断方法分为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把两者结合起来使用。股票技术分析对未来的股指期货仍然是适用的,但是基本面分析就有所局限。股指期货的基本面分析当中,还要考虑国际市场等因素。总的来说,从股票到股指期货,需要转变的不只是投资理念,还有思维方式。

其次,股指期货将更加融入全球化市场。随着2007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QFII等外资机构的深度介入,我国新兴的股指期货市场必将引起国际社会的特别关注。对我国这样一个对外依存度高、开放程度日益增强的国家来说,这种影响将更为明显。因此,分析股指走势,除了国内经济,我们还必须关注世界经济整体形势。

第三,机构博弈将成股指期货市场主流。我们认为,在股指期货推出以后,社保基金、保险资金、QFII等都将会加大介入股市的比例和力度,各种投资基金亦将会出现持续壮大的局面。届时,股指期货参与者的成分比例会进一步发生分化,个人投资者的资金所占的比例会进一步降低,机构投资者博弈将会成为市场的主流。

第四,股指期货波动幅度较大,需要专业的风险控制系统。由于股指期货采用保证金交易、每天结算,其波动风险较股票而言增高了许多。面对高利润与较大波动风险,如何有效进行风险控制,这对投资者的风险控制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针对此问题,益川投资经过多年理论与实战研究,研发出了一套极具前瞻性与实战性的交易系统模型,该模型能够从系统交易角度为投资者提供可靠的股指期货交易参考数据,从而达到有效控制系统风险的目的。

第五,股指期货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比较高。相比股票交易而言,股指期货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将会更高。

第六,股指期货投资中“专家理财”渐成趋势。股指期货的推出将使股票二级市场交易格局发生极大的变化,将加剧市场机构博弈的特征。同时,随着市场发展的日趋成熟,必将会诞生一批以能够获取稳定盈利为号召力的机构,委托专家理财将成为投资者理财的首选方式,散户最终将会消散。随着国家对私募基金的逐步认可和政策放开,私募基金账户理财方案也必将成为股指期货市场的主流。

与股票、债券相比,作为风险管理工具的股指期货具有专业性强、杠杆高、风险大的特点,客观上要求参与者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较强的经济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不适合一般投资者广泛参与。所以对于普通的散户和投资机构,一般不建议进行股指期货投资或者投机行为。

对于拥有强大资金实力的风险投资机构,经过专业化培训之后,可以逐步的涉入股指期货交易。无论任何投资投机者群体,在不了解股指期货的前提下,不可以接受市场传闻误导。任何投资和投机行为都是建立在对市场运行规律和全球市场深刻把握的基础上的。

作为股指期货投资者应具备三个条件。首先,投资者得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经济实力,50万元是个门槛。其次,股指期货投资者要有知识,对市场有一定了解。中金所希望能组织一种测试,以问卷形式对所有要求开户的投资者进行业务测试、风险提示,测验投资者对规则的理解情况。此外,股指期货投资者还应具备一定经验,即具备一定程度的仿真交易、商品期货经验。

所以,股指期货合适的投资者包括以下人员:

(1)套期保值者,是指通过在股指期货市场上买卖与现货价值相等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货合约,来规避现货价格波动风险的机构或个人。

(2)套利者,是指利用“股指期货市场和股票现货市场(期现套利)、不同的股指期货市场(跨市套利)、不同股指期货合约(跨商品套利)或者同种商品不同交割月份(跨期套利)”之间出现的价格不合理关系,通过同时买进卖出以赚取价差收益的机构或个人。

(3)投机者,是指那些专门在股指期货市场上买卖股指期货合约,即看涨时买进、看跌时卖出以获利的机构或个人。

股指期货推出后,股市就不再是原来那个股市了。在夹杂着股指期货交易的股市中,行情变化规律必定要发生很大的改变。50万元以下的中小投资者,一定要相应改变投资思路。

(1)要将长期投资改为短期投资。

在没有股指期货的条件下,股市呈现“单边”走势,牛市趋势和熊市趋势比较明显,聪明的中小投资者也能够对股市变化趋势有一个基本准确的判断。基于此,投资者可以在熊市底部区域买进股票后长期持有,或者在牛市高位卖出后耐心等待股价下跌,一年之中买卖几次即可;如果投资者在高位被套,也可以做“死多头”,即长期持股不卖,一直等到解套时再卖出。

有了股指期货交易之后,由于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所以股市的“单边”走势期限会变短,长期趋势将不再明显。在此背景下,中小投资者的操作难度将会大大增加,长期投资思路已然不可行,如果高位被套,则被动等待解套的机会将大大减少,所需时间跨度将大大延长,但作短期差价的机会将大大增加。因此,中小投资者必须按照短期思路进行操作,买入卖出的频率应该增加。

(2)炒股票要看股指期货的脸色。

虽然中小投资者无权参与股指期货交易,但不等于中小投资者不关注股指期货。不要以为不让中小投资者参与股指期货交易,股指期货就与中小投资者无关了。恰恰相反,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因为股票现货价格决定股指,而股指的变动决定股指期货交易的盈亏。反过来说,主力机构进行股指期货交易的动机,会决定其操作股票现货的方向。因此,中小投资者买卖股票时,要参考股指期货行情的走势。

(3)高价大盘蓝筹股不宜碰。

在股指期货交易背景下,大盘蓝筹股的股价将会变得更加活跃。如果大盘蓝筹股的股价已经长得很高了(15元以上),则中小投资者不宜追高买入该股票,哪怕该股票价格继续涨。涨得高,下跌空间也大,而且一旦在高位套牢,要解套需要等待猴年马月。从防范风险角度出发,应该在较低价位(历史中间价位之下)买入。

(4)可以选择小盘股。

大盘股与股指期货联动,股价上下变动无常,中小投资者难以把握,那就选择与股指期货联动性不强的小盘股。在股指期货背景下,可能会有一些小盘股价格脱离大盘指数而走出独立行情。我想,总会有一些主力机构不喜欢参与股指期货交易,它们可能会选择小盘股进行股票现货交易。中小投资者可以选择价格活跃、质地优良的小盘股股票跟庄操作。

“融资融券”又称“证券信用交易”,是指投资者向具有像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会员资格的证券公司提供担保物,借入资金买入本所上市证券或借入本所上市证券并卖出的行为。包括券商对投资者的融资、融券和金融机构对券商的融资、融券。修订前的证券法禁止融资融券的证券信用交易。

融资是借钱买证券,通俗的说是买股票。证券公司借款给客户购买证券,客户到期偿还本息,客户向证券公司融资买进证券称为“买空”。

融券是借证券来卖,然后以证券归还,证券公司出借证券给客户出售,客户到期返还相同种类和数量的证券并支付利息,客户向证券公司融券卖出称为“卖空”。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融资融券模式基本有四种:证券融资公司模式、投资者直接授信模式、证券公司授信的模式以及登记结算公司授信的模式。

证监会宣布将于近期启动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工作,融资融券作为海外证券市场一项普遍实施的成熟交易制度,是证券市场基本职能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

融资融券包括券商对投资者的融资、融券和金融机构对券商的融资、融券。通常所说的“融资融券”,是指证券公司向客户出借资金供其买入上市证券或者出借上市证券供其卖出,并收取担保物的经营活动。由融资融券业务产生的证券交易称为融资融券交易,融资融券交易因证券公司与客户之间发生了资金和证券的借贷关系,所以称为信用交易。

融资融券交易可以分为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两类,客户向证券公司借入资金买证券叫融资交易,客户向证券公司借入证券卖出为融券。简言之,融资是借钱买证券,融券是投资者在预计某种证券价格将下跌的情况下,借证券来卖,等低价再买进以证券归还证券公司,即卖空。

从事融资融券交易,投资者需要到证券公司递交融资融券业务申请,核查通过后开户,并以资金或证券自有资产向证券公司交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将融资买入证券和卖出的资金交给证券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