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让孩子快乐成长
11020700000079

第79章 要舍得让孩子去吃点苦

“吃苦”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可以算是很流行的一个话题,但很多父母一边抱怨着“现在的孩子不能吃苦”,一边却又舍不得让孩子去吃苦,结果孩子变得一点苦也受不得。

从2002年至2007年,宁夏一家旅游公司曾经组织过3次吃苦夏令营,但却连续遭遇了冷落。有记者为此曾经采访过许多父母,结果他发现,正是父母的矛盾心理作祟,才致使让孩子吃苦的计划夭折。

有的父母一提起自己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样子就很生气,可一听说要把孩子送去吃苦,他竟然一百个不同意。

有的父母又说:“一吃苦就去农村,那边生活条件差,吃喝又不卫生,如果一个不小心染上什么传染病,那不是也给自己找麻烦?”

还有父母说:“现在一家一个孩,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活动组织者付得起那责任吗?”

更有父母说:“那些贫困地区有什么好去的?除了落后还是落后,在那里能学到什么?我们现在应该让孩子学先进,可不是学落后。”

……

听听这些父母的话,正是由于这样一些声音的存在,正是由于这些“舍不得让孩子吃苦”的思想存在,所以孩子才表现得不能吃苦。

不仅如此,现在我们也给孩子提供了太过优越的生活条件,让他吃穿不愁,甚至还很享受。虽然孩子在这样优越的生活条件下什么都不用操心,也的确感觉到了一时的快乐,但这种快乐却是由我们“创造”出来的。

他的快乐“阈值”被我们惯得太高,这可能会使他无法接受比现状更苦的生活。一旦遭遇一点点苦事,他可能都无法忍受,快乐感也会立刻消失。

而且,除了生活上的不能吃苦,很多孩子学习也不能吃苦,遇到做不出来的题就放弃,一遭遇挫折就不知所措,这样他更加感觉不到快乐。

更为重要的是,未来孩子要面临的苦事会更多,社会不可能给他提供如家里一般优越的环境。所以,为了让孩子不会因为不能吃苦而失去快乐,让他不会因为吃不了苦而被社会淘汰,现在我们就要狠下心来,让他吃点苦。

别只让孩子吃“一点儿”苦

有的父母平时在家对孩子“好吃好喝好招待”,一到寒暑假,就给孩子报一个“吃苦夏令营”或“吃苦训练营”。孩子在夏令营、训练营里过的的确是苦日子,他对此也许会深有感触,可一回到家,依然是“好吃好喝好招待”,结果没几日在夏令营吃的那些苦就又被忘到脑后了,在夏令营里的锻炼也白费了。

所以,让孩子在假期吃这样的“一点儿苦”没有任何意义,如果指望着靠这几天的训练就能让孩子学会吃苦,也几乎是不大可能的。我们应该将吃苦教育看成是一种长期的教育,要从孩子小时候起就开始培养他吃苦耐劳的好品质。而且从一开始,我们就要正确认识“吃苦”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和作用,绝对不能心软。

将吃苦教育渗透至日常生活中

其实吃苦教育并不用那么郑重其事地进行,我们也没必要特意告知孩子“我要让你吃苦”,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将这种教育渗透进去。

比如,从一开始就不为孩子准备太过优越的生活条件,吃穿用只要能满足他的需要就可以了;督促他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与学习,勤锻炼身体;该是孩子做的事情,在教他学会之后,就督促他自己去做;当他遇到了困难,只要在他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就不要插手帮忙;对于他的各种需求,偶尔也采用一下延迟满足的做法,培养一下他的耐心;如果他遭遇了挫折,不要去扶他,而是让他自己站起来;等等。

所以,平时我们在生活中就要有让孩子吃苦的意识,别给孩子太过“舒坦”的生活,让他也时不时“顺其自然”地经历各种坎坷,他的意志就会由此得到磨炼。

可以和孩子一起吃苦

之所以要提到“和孩子一起吃苦”这一点,就是因为有的父母只让孩子吃苦,但自己每天却都在享乐。这样一来,孩子内心也会不情愿。

所以,我们也不妨和孩子一起吃苦,比如,我们的生活标准要和孩子的一样,都不要奢华而要简朴;如果他要锻炼身体,那么我们也尽可能和他一起去;如果我们遇到了困难,也要积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等等。当我们能和孩子一起吃苦时,相信孩子就会从我们这里获得力量,并以我们的行为为榜样。

不要将吃苦等同于“虐待”

有的父母对于吃苦的理解比较偏激,可能认为对孩子严厉一些,只要他犯错误就打骂对待,不让他吃得太好,给他安排满满的学习生活等就是在让他吃苦了。事实并非如此,这些做法已经含有虐待的成分了,并不符合吃苦教育的要求,孩子也不会从中有所收获,快乐更是无从谈起。

因此,我们可以找一些介绍吃苦教育的书籍,了解吃苦教育都包括哪些方面,都要怎么做,然后再根据孩子的特点来实施教育。

另外,对于现今社会上所提到的“狼爸”、“虎妈”、“鹰爸”的教育方式,我们也不要片面地认为那就是在让孩子吃苦,进而模仿他们。因为他们的做法自有他们的道理,他们的教育理念也是一整套完整的体系,打骂或者严酷的训练只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罢了。所以,怎样落实吃苦教育,还是要根据我们自己的家庭情况和孩子自身的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