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让孩子快乐成长
11020700000023

第23章 知道孩子为什么而自卑

自卑是一种性格缺陷,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也是一种失去平衡的行为状态。据心理专家研究发现:一个人自卑性格的形成往往源于儿童时代。无疑,处于儿童时期的孩子最易受到自卑情绪的影响。

《知心姐姐》杂志社曾经就中小学生的自卑心理进行了一次调查,一共有12个省市的681名中小学生接受了这次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50.51%的中小学生认为自己不聪明、笨;28.05%的中小学生认为自己的坏习惯太多;9.54%的中小学生觉得自己不如别人;7.49%的中小学生觉得自己的物质条件太差;3.23%的中小学生认为自己长相不好看;1.17%的中小学生感到孤单寂寞,觉得没人理解自己。

此外,474名中小学生认为自己之所以会产生自卑,缘于以下几种因素:46.41%的中小学生得不到家长的肯定和尊重;33.75%的中小学生成绩不好时,经常挨家长批评、打骂;15.19%的中小学生经常被同学嘲笑;4.64%的中小学生经常被老师批评。

由此可见,被调查的孩子都有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自卑心理,而一半以上被调查的孩子认为自己不聪明。而孩子们之所以会产生自卑心理,80.16%的原因来自于父母。看到这样的结果,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反思呢?

如果孩子的自卑心理得不到及时关注和纠正,孩子很可能会形成心理障碍,从而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孩子的心理发育,及早发现他自卑的苗头,并尽早帮助他克服和纠正,以避免随着他的年龄增长而形成自卑性格。

具体来说,孩子之所以产生自卑心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我们对孩子期望过高。

一些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强迫孩子接受超过他实际水平的要求,恨不得自己的孩子在各个方面都比别人家的孩子强。如果孩子达不到父母的预期目标,就会受到批评甚至打骂。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逐渐产生自卑心理。

对此,我们要调整心态,不要急于求成,要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实际水平,对他寄予合理的期望。同时,我们要适当降低对孩子的要求,为他设定一个“蹦一蹦就能够得着”的目标。如果目标过大、过高,我们就可以把大目标分成几个小目标,这样孩子就比较容易实现,从而逐渐建立起自信心。

第二,我们对孩子过于苛求。

有的父母追求十全十美,对孩子过于苛求。而孩子不可能把每件事情都做得尽善尽美,所以就会受到父母的指责。然而,当孩子很难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时,就会逐渐怀疑自己,从而形成自卑的自我评价。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要学会宽容,要允许孩子犯错误或失败,并鼓励他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此外,我们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相信他能够越来越好。一旦我们有了这种观念,就不会因孩子一时表现欠佳而大发雷霆了。

第三,我们不懂得尊重孩子。

很多父母不知道孩子的心理承受底线,经常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或是指责、挖苦、打骂他,或是在他人面前训斥他,或是经常拿他的缺点和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较……这些都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慢慢地,他就会产生自卑情绪。

对此,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帮助他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首先,我们要摒弃一切伤害孩子自尊心的做法,比如经常讽刺他,当众批评他,等等。其次,我们不要老盯着孩子的缺点,而是要多关注他的优点,赏识并放大他的优点。再次,当孩子在某些方面表现地较为出色时,我们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赏识,激励他朝更高的目标努力;当孩子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好时,我们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不要让他灰心丧气。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自信起来。

第四,我们对孩子包办代替。

一般情况下,孩子的自卑心理与他的能力密切相关,能力强的孩子就会比较自信,而能力差的孩子就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很多父母对孩子的事情包办代替,即使是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不让他做。那么,当孩子走进集体之后,就会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从而低估自己的能力,不敢在公共场合表现自己。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学会适当放手,为他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我们也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参与一些家庭事务,与他讨论一些家庭中的事情,从而让他感受到我们对他的信任。

第五,我们本身就有自卑情绪。

有的父母本身就有自卑情绪,遇事就说“我不行”,看到别人比自己好就说“我实在是太差劲了”。如此一来,孩子就会认为“我爸妈都说不行,说都自己太差劲,我就更不行了,就更差劲了”。

因此,我们首先要克服并纠正自己的自卑情绪,增强自信心在困难面前要毫无畏惧,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不怕困难、自信的下一代。

当然,孩子产生自卑的原因不只以上几点,我们要多观察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举动,一旦发现他存在自卑情绪,就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从中找到教育的缺陷和漏洞,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