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让孩子快乐成长
11020700000014

第14章 任何时候都对孩子抱有希望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孩子将来有所作为,如果能把这种希望保持下去,那么孩子也会因此受到鼓舞,去为自己的未来努力。

一位老师对这一点就深有体会。

我曾经教过一名学生,他不仅成绩不好,而且经常欺负同学,上课还会起哄。很多老师告诉我,这个学生是“油盐不进”,怎么教育都不管用。但我觉得不能放弃他,好歹他也是我的学生。而且,我相信他并不是真的那么冥顽不灵。

于是,我让他担任了班里的小队长,并对他说:“我相信你会带好自己的小队。”结果,无论班里组织什么活动,他都带着小队积极参加,并很有领导者的风范。即便是搞卫生,他也带领小队做得又快又好。

后来,我又鼓励他说:“我希望你再认真些,相信你在学习上也能像你带小队一样出色。”

我的希望给予了他动力,虽然依旧贪玩,但在我的督促下他开始看书了,偶尔有不会的地方还能找我请教。在之后的考试中,他的成绩也慢慢有了起色。等到小学毕业时,他的成绩已经达到班上中等水平了。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我发现,如果我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在任何时候都对他抱有希望,并为他创造进步的条件,那么他就真的能如我所“望”。

这位老师的教学经历可以成为我们参考的范本,毕竟教育孩子与教育学生,在某些方面也有相似之处,因为我们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还是他的终身导师。

不过关于希望,有的父母则有不同的看法:“孩子刚出生时,我的确有希望,但随着他慢慢长大,看到他毛病越来越多,以前的希望都变成奢望了。”

我们不否认孩子有缺点与错误,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丧失希望的理由。因为人的心理反应往往会影响外在的表现,作为孩子的依靠,假如我们都放弃了,那么孩子势必也会放弃自己。

所以,为了孩子的快乐成长,我们要相信他的实力,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轻易放弃对他的希望。

对孩子抱有合理的希望

即便是希望,也要合理,否则就真成了奢望。

我们可以希望孩子未来成为有道德的人,可以希望他用自己的知识创造美好的人生,或者希望他能凭借自己的力量为他人、社会作出贡献……这样的希望都是合理的,也是孩子需要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

不过,我们不一定非要求孩子未来必须成为科学家,必须要做出一番事业,或者必须拿到某项奖,这样的希望虽然不是不可能实现,但也许会禁锢住孩子的发展。

所以,我们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对他抱有合理的希望,并且不要给他限制太“死”的希望,就是不要把我们的期望目标定得过于明确或细致。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放开手脚去发展,并因受到希望的鼓舞而不断奋斗。

当孩子失败时不要放弃希望

我们最容易放弃希望的时候,就是孩子失败或者犯错的时候。但一次错误并不能代表永远会犯错,一次失败也不代表再也不会成功。只要我们不在此时放弃希望,孩子就会保持一种自信,保持自己乐观的心态,并积极前进。

所以,当孩子失败时,我们自己首先就要向前看,要想到孩子会有美好的未来,这一次小失败只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小插曲而已。然后,我们还要鼓励孩子不要被失败或错误打败,并督促他查漏补缺、重新开始,以最终战胜失败。

为孩子创造达到希望的条件

希望不可能凭空就能实现,所以我们也要为孩子准备好实现的条件。比如,为他准备足够的书籍,经常带他参观游览,允许他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给他机会让他独自处理问题,等等。当这些准备条件充裕时,孩子才有实现希望的可能。

不过,我们在为孩子创造条件的同时,也不能给他太大压力。比如不要说:“为了让你成才,我给你买那么多书,你可得好好看。”这种说法可能会给孩子增加心理负担,导致他不愿意努力。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书中自有万千世界,你会在其中学到各种知识。”这会勾起孩子的好奇心,他就会自动走上实现希望的道路了。

别让我们的希望变成孩子的压力

妈妈经常苦口婆心地劝儿子:“妈妈就指望你了,你可得好好学习,妈妈吃点苦没什么,你可要争气啊!”一开始儿子还能以妈妈的希望为动力,但时间长了,他很害怕听到妈妈说这样的话,因为他觉得自己好像如果没有取得好成绩,就是一个千古罪人了。

经常有父母会如这位妈妈一样,动不动就拿“希望”教育孩子,以为这样就是鼓励孩子了。其实,如果这样的话说得多了,不但不会使孩子以轻松愉悦的心态努力学习,还会让他因压力倍增而感到厌烦。我们应该将希望化为平时对他的鼓励、帮助、引导,而不是像复读机一样,整日在他耳边重复枯燥乏味的话。想想看,哪个孩子会在这样的气氛下快乐成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