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与孩子一起成长:智慧父母十步成长法
11016900000001

第1章 引言

想到要写《智慧爸爸用心爱》这本书,实际上还是来自于每次做完家庭素质教育报告会后那些挤在我身边,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停地问这问那的妈妈们的促动。

本书我对爸爸们是否能够真正有耐心去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学点什么是持怀疑态度的,因为现在的爸爸们有太多的事要做,家里的房子小了要换大的;汽车的牌子不行了要换更高档的;国内游不稀罕了,想玩儿就得到国外去……生活中有太多的现实问题需要爸爸们承担、操心,所以,教育孩子大多成了妈妈们的责任。

事实上妈妈们对这种现状并不满意。尽管到目前为止,我所接触的家庭中几乎都是妈妈在承担着教育、陪伴孩子的责任,但“爸爸也应该多一点时间来陪伴孩子,教育孩子爸爸也有一份责任”的呼声,早已在妈妈这个群体中形成一股力量,妈妈们似乎正在行动,把爸爸们从办公桌前、餐桌前、麻将桌前拖开,让他们参与到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而选择的学习充电之中。

于是,我在《智慧妈妈用脑爱》的课堂上,《爱改变一切》的亲子效能训练营里,陆续看见了爸爸们的身影,从前经常都是妈妈带着孩子来参与的亲子教育课程,现在常常是一家三口共同参与,这种情景在我看来无疑是最新最美的一幅图画,充满了天伦之乐。

遗憾的是,我们的课程、市场上出版的书籍,常常是针对妈妈的教育、要求妈妈提高的居多。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一种暗示,仿佛教育孩子理所当然的只是妈妈的责任,或者说妈妈的教育角色占主要的责任。

想来形成这样的局面是不能怪爸爸们的,虽然自古有“子不教,父之过”的家训,但现代社会赋予爸爸们的责任好像更为宏观一些:要在社会上出人头地,要有积累财富的本事,要做家庭经济的顶梁柱,爸爸的角色已在这种更为现实的要求中越来越简化为一种经济指数。

能赚钱的爸爸会对孩子的妈妈说:“我为家里赚了这么多钱,你这个做妈妈的没有理由不教育好孩子。”

还没有赚到很多钱,但一直在为赚钱苦苦奋斗的爸爸也会说:“我为了赚钱,已经很辛苦了,难道你这个做妈妈的连个孩子也教育不好吗?”

也许就是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家庭教育中角色同妈妈们一样重要的爸爸,渐渐忘却了自己的责任,这是孩子们的损失,更是家庭的缺憾。

好在现在的妈妈们已经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许多读了我的《智慧妈妈用脑爱》这本书的妈妈们,纷纷给我提出建议:“于老师,你为什么不给爸爸们写一本书,为什么没有教爸爸们如何去科学而理性地爱自己孩子的书?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爸爸也很重要,可是他们又应该怎么做呢?”

面对妈妈们的要求,我曾经很疑惑,凭我对中国的爸爸们的了解,他们当中肯为提高家庭生活的品质、掌握教育孩子的艺术甚至改善婚姻质量等问题去耗费时间者并不多。

可妈妈们说,他们不肯买这样的书,我们去买;他们不肯去学习,我们会“逼”他们拿出时间来学,教育孩子是爸爸妈妈共同的责任,妈妈重要,爸爸同样重要,否则,妈妈通过学习提高了,可爸爸还原地踏步,那我们这个家庭还是不合拍,孩子还是很难教育成功。

的确,妈妈的这些话让我很感动,实际上她们这些来自于生活的真实感受,也正说明了如今的妈妈们对爸爸们有什么样的要求。

希望爸爸们为提高生活的质量、掌握更多的如何跟孩子相处、如何培育更出色的孩子的智慧,去学习,去提高。这种愿望是每一位做妻子、母亲的女人对家庭生活和谐与美好的憧憬,表明了妈妈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极为负责的态度。

在妈妈们的要求与启发下,我开始了对中国爸爸们的亲子关系和教子艺术的探讨与研究。

结果的确令我很惊讶,也许过去我们的家庭真的很忽视爸爸在教育与抚养子女这个过程中的角色感,这使很多爸爸在承担了经济上的责任以后,常常就认为自己是个很尽职尽责的父亲了。

所以,在现代家庭里,孩子们对爸爸的认识常常就是“爸爸就是为家里挣钱的那个人”,“爸爸就是汇款单、提款机”,“爸爸就是从来不回家吃晚餐,连周末的晚上也在应酬的那个所谓成功的男人”。

于是,孩子一出生就由妈妈陪伴,上小学了还在妈妈身边打转,上中学以后是妈妈陪着参加各种活动,一直到18岁孩子的眼里全是妈妈。爸爸在哪儿?这个问题不能问孩子,他们实在也说不清楚;不能问妈妈,提起爸爸,妈妈已经像个怨妇。

记得有一次跟一位事业有成的爸爸聊天,他说自己到学校去看望长年寄宿的儿子,去了初中部,老师却告诉他要找的那个男生是高二年级的,他确定自己没有搞错,是老师弄错了,可当儿子真的站在他面前的时候,他发现自己也糊涂了。

在他印象里儿子还是一个面色白净,戴着红领巾的小男孩儿,可跟前这个足足比他高一头,已长出柔软的胡须,瓮声瓮气,一说话喉结乱动的大小伙子,竟真的是他儿子。

说到这儿,这位爸爸竟有些哽咽,他长叹一声说:“遗憾啊,就这么一个儿子,我真的都不知道他是怎么长大的,怎么一转眼他就长那么大了呢?我一直以为还有时间,还来得及看着儿子长大,可一不留神我就再也没有机会了,他现在几乎已经不再需要我这个爸爸了。”

我相信这位爸爸的伤感是真实的,而他的遗憾更是不可弥补的。

我还相信没有爸爸的陪伴、爸爸的培育,大多数孩子也一样会长大成人,成为他们想成为的那个样子,但是,生活同样会给孩子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同样会让孩子有一份欠缺完美的成长历程。

我在写我的另一本书《问题爸爸》时,曾经接触了大量因为爸爸的问题而引发的家庭问题的个案,也调查采访了很多爸爸。

在采访中我发现,有问题的爸爸,一定会导致有问题的家庭、有问题的孩子甚至有问题的婚姻。

可以说爸爸的品质、智商水平、情商指数直接决定了一个家庭的幸福程度、一个孩子的快乐指数,包括一个婚姻的安全与质量。

在同爸爸们的交流中,我特别理解他们的苦衷,作为一个男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他们背负的责任与压力的确有些超负荷,这让他们有些力不从心,甚至会有一些“忠孝难两全”的感受。

所以,面对爸爸们的“难言之隐”,我在这里提出了“智慧爸爸用心爱”这个理念,它想表达的主要内容就是,我们不要求爸爸们全面承担起抚育和培养孩子的责任,但是,作为爸爸,对家庭教育问题做不到要说到,说不到要想到,只要你能够替孩子们想到,至少说明你用心了,而对于孩子来说,有一个用心来爱他们的爸爸,用心来替他们着想的父亲,已经够他们满足了。

当然,能在家庭和孩子身上用心的爸爸,一定也会是一位智慧的爸爸,现在更多的是肯在事业与前程上竭尽心智的好男人,缺少的是对家庭和孩子专心、用心的智慧父亲。

我之所以会在多年的家庭教育实践中得出“智慧妈妈用脑爱,智慧爸爸用心爱”这样的理论,正是因为我看到了太多的妈妈只会用本能来爱自己的孩子,从来不会运用大脑的智慧力量来驾驭生活,太多的爸爸为孩子创造一切可能的物质条件,却常常因为不够用心、不够智慧得不到孩子的接纳与理解,亲子关系日益紧张,甚至不可调和。

像“智慧妈妈用脑爱”一样,我把“智慧爸爸用心爱”也归纳成为十步成长法,只不过我认为在“智慧爸爸用心爱”里,我有很多突破传统的亲子关系的理念,我希望把中国的爸爸们从传统的父权、父威、父严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真正地回归人性化的亲子关系,享受更加愉快、轻松自然、阳光透明的亲情,营造快乐、和谐的家庭气氛。

给孩子一个阳光般温暖的爸爸,给妻子一个海边空气般清新的丈夫,给家庭一个快乐驿站般的氛围,给婚姻一股新鲜苹果般的芳香,就是智慧爸爸用心爱的回报。

若是你真的想要得到这一切,就请打开这本书吧!要知道做一个用心爱的好爸爸可并不比做一个好老板容易,但一定会比做一个好老板得到的更多,因为这将是你任何时候想起来都不会感到遗憾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