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我和爸爸丰子恺
11014800000001

第1章 序言

爸爸如果在世,今年110岁了!

我曾为他写过两本传记。这已是第三本。一本比一本写得畅所欲言。遗憾的是,我一年比一年老,记性一年比一年差。看了前面写的传记,有些内容如今已经依稀仿佛了,幸亏当时写了下来。

有鉴于此,我写这本传记一定要把自己记得的事一点不漏地写下来。否则就会随着我的身躯进入黄泉。不能让后人知道,岂不可惜!

正因为如此,有关父亲晚年的事我多写了一些,因为那时的某些事,只有我一个人知道啊!一吐为快,从此我不必再提这伤心的往事了。

第一本《丰子恺传》是浙江人民出版社于1983年2月出版的。由六人合作写:丰一吟,潘文彦,胡治均,丰陈宝,丰宛音,丰元草。人名的先后次序本来是按照所写的章节次序,只是临了出版社把我的名字移到了最前面,惭愧。这本传记连插图也只有12万字。

人生无常。这六个人中,胡治均先生和二姐丰宛音已于2005、2007年谢世。如今,大姐丰陈宝和二哥丰元草也已进入耄耋之年。

第二本《潇洒风神——我的父亲丰子恺》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1998年10月出版的。我一人写。后由团结出版社于2007年1月重新出版,改名《我的父亲丰子恺》。26万字。

写这第三本传记,起初我不愿定下交哪家出版社,这样,我可以写写停停,自由自在。也记不起是哪年开始动笔的。应该是十年前就开始写的吧。

后来,我认识了百花文艺出版社的高艳华编辑。我们成了没见面的好朋友。我们为这部传记周旋已久,起初我仍不愿确定交稿。今年适逢爸爸诞生110周年,就不得不敲定下来,自然是由她所在的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艳华不向我催稿,只是用压缩自己审稿时间来感动我。我不能让她太辛苦呀,必须尽快交稿。这以后,我就紧张起来。晚上一躺下去,想的就是这传记的内容,有时想到失眠的程度。每想起一个必须加入的内容,连忙记下。床头常备纸笔,暗中摸黑写下备忘。甚至半夜醒来,也会如此。这段时期好比一块大石头压在身上,日子难过啊!我毕竟已是80高龄了。

写《潇洒风神》时,我只花了八个多月,赶上了爸爸诞生100周年。如今却是老牛破车,幸而能赶在爸爸诞生110周年前完成,自己觉得已经不错了。

《潇洒风神》与《我和爸爸丰子恺》除了历史上的事实必然同样介绍外,写的角度完全不一样。前者较全面地提到爸爸的作品,也介绍了他的艺术观;后者则较多叙述生活上的事。这两本书是“姊妹篇”。

有两点需要说明:第一,我对爸爸的交友缺少关心,所以在两本传记里都提得很少,只得有劳从事“丰子恺研究”的专家另外撰文补充。第二,我虽知道得不多,但我所写的必是事实,绝不假造(除非记错)。

我曾说过:写完了《潇洒风神》,编好了爸爸的文集(其实几乎是全集),再编好了他的漫画全集,好比三块大石头从我身上落了下来,让我松了一口气。后来却又来了三块大石头。这第一块《我和爸爸丰子恺》已经落地,但是文(全)集和漫画全集都已收集到了不少新资料,应该再作补充。以前与我“并肩作战”的大姐早已声称要退出“战场”,只能当我的顾问了。幸而余下的两块石头不算很大,因为毕竟已出版过,有了基础,而不是从无到有。我年事虽高,可以慢慢做。做爸爸的事,我义不容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潇洒风神》出版时,爸爸还躺在骨灰盒里。这本《我和爸爸丰子恺》出版时,爸爸的骨灰已入土为安,和妈妈一起葬在家乡的五人墓里了。五人者,爸妈和爸爸的三姐丰满、妹妹雪雪、妹夫蒋茂春也。

我写这部传记时,也像写以前的传记时一样请教了许许多多亲友,在此一并致谢!

丰一吟

2008年8月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