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秘史
11012900000086

第86章 窦建德起义

隋炀帝杨广做皇帝期间,对内实行残酷的剥削压迫,对外实行侵略扩张,其结果是民不聊生,起义者、造反者层出不穷。其中窦建德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影响比较大,深受当地百姓欢迎。

窦建德是漳南县(今山东省德州西南部)农民,有一副侠义心肠,愿意助人,他的这种性格,使广大起义者愿意投奔他;但是,他最终的失败,也是因为这种性格。

窦建德起义时间不长,很快就把山东、河北一带零散的小股义军归顺到自己麾下,成为力量最强的起义军。窦建德的驻地在乐寿(今河北省献县),有一天,乐寿境内突然飞来五只大鸟,后面跟随着成千上万只小鸟,足足停留一天才飞走。窦建德认为这是吉祥的预兆,是上天有意让他称王,所以在乐寿建立了夏国,年号为“五凤”,定当年为五凤元年(唐武德元年)。

窦建德称王的消息,被挟持肖后、百官、宫人逃到黄河以北魏县的宇文化及听到,他想连窦建德这样一位农夫都能称王,我堂堂朝廷大将为何不能称帝?想到此,心一横,把所谓的皇帝杨浩毒杀了,自己当了皇帝,定国号为“许”,把当年定为天寿元年。宇文化及原来的禁军,已逃跑了许多,现在他没有多少兵马,为了扩大兵力,用金银珠宝把农民起义军王薄收买。然后与王薄一起攻占聊城(今山东省聊城)。

窦建德的地盘也在黄河以北,宇文化及攻占聊城,是对他的威胁,所以,窦建德亲自带领大军进攻聊城。宇文化及出城迎战,连战连败,只好退回城内坚守。但是,那位被收买不久的王薄,却打开城门,迎进窦建德率领的夏军,将宇文化及活捉。

窦建德将宇文化及和他的死党斩首示众,却把1000多名隋朝宫女全部送回家,并发给路费。禁军还剩一万人,去留随便,一个不杀。这种举动,立时得到宫女们和禁军官兵的热烈欢迎,众口齐赞夏王的恩德。

窦建德攻占聊城以后,不久便班师回乐寿,但不等休整,又听说易州(今河北省易县)的宋金刚带领一万人来捣乱。窦建德立即率军赶往易州,把宋金刚打败。宋金刚带着剩余的4000兵,狼狈不堪地逃往山西,投奔刘武周。

李渊建唐称帝几年,天下并不太平,还有王世充、窦建德等与其对立。王世充原是拥立杨侗为皇帝,不久废了杨侗,自称皇帝,改国号为“郑”。按照李世民的建议,李渊与窦建德讲和,共同对付王世充,并要回妹妹同安公主和堂弟李神通,他俩是在黎阳时被窦建德抓去的。窦建德非常爽快地答应与唐朝讲和,把同安公主、李神通、魏征等人全部送还。

这期间,李世民率领唐军攻打王世充,不断取得胜利。

王世充连吃败仗,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派使者向窦建德求救。窦建德因与李渊和好,没有马上答应。中书侍郎刘彬却说:“现在天下呈鼎足之势,唐李渊占据关西,郑王世充占据河南,我们夏国占据河北。可现在唐军讨伐郑国,连连得胜,郑国地盘越来越小,一旦唐兵灭郑,乘胜北进,夏国就危险了。不如跟王世充联合,共同对付唐兵,也许取胜不难。当王世充疲惫时,我们可见机夺取他……那时,天下不就是大王的了吗?”

窦建德被说得动了心,决定亲率大军救援洛阳王世充。

李世民率军与夏军交锋,打了几仗,大多获胜,并切断了夏军的粮道。窦建德开始怀疑自己与唐对抗,是一步错棋,想撤离洛阳,谋士凌敬献出一计:不直接救洛阳,而绕道山西,进攻唐境河东州郡,如唐兵来救河东,洛阳之围便解了。

窦建德觉得这个建议不错,正要采纳,王世充派来的使者却向他苦苦哀求,不要去河东,直接与唐兵交战以救洛阳。窦建德便义气用事,不去考虑后果,答应了王世充使者的请求,继续与唐军作战。

五月的一天,窦建德拒绝了部下和妻子的劝阻,一意孤行,令夏军主动进攻唐军,唐军开始坚守不出,等夏军饥饿疲惫时,突然出击,获得全胜,窦建德也受伤被俘,李渊下令将他斩杀了。

窦建德是一位正直的农民起义军领袖,为老百姓做过许多好事,给隋朝统治者以沉重打击,攻不可没。但关键时刻未把握住,决策失误导致失败,令人惋惜。他的部将刘黑闼率领河北夏军,继续和唐作战。唐军又花三年时间,才把河北稳定下来。公元623年,唐统一中国的战争基本结束。但是,唐朝皇室内部的矛盾却尖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