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秘史
11012900000221

第221章 宠郑妃耗资修定陵

公元1573年穆宗朱载垕去世,太子朱翊钧即位,年号为万历。明神宗朱翊钧即位时,前有武宗世宗相继胡作非为,国家元气大伤。

朱翊钧当皇帝时才10岁,是个不懂政务的小皇帝,但有先皇的老师张居正等老臣辅政,他的母亲慈圣太后对他的要求也很严,因此开始时是个不错的小皇帝。后来,张居正去世了,朱诩钧解除了精神上的束缚,母后也因为他已成年,便不再管教他,所以朱翊钧也就比较随便了。

朱翊钧拼命追求财货,作为封建社会最大的地主,却带头掠夺百姓的土地。神宗在大量霸占土地的同时,在宫中过着荒淫的生活。

19岁那年冬天,他偶然来到母后的宫中。母后不在,只有一个宫女迎接他。他一时高兴,便跟这宫女发生了关系。后来这姓王的宫女便有了身孕,第二年八月生下一个男孩,这就是长子常洛,而那宫女也被封为恭妃。可他对王恭妃并没什么感情,当时只是一时冲动;而对待皇后也不感兴趣,觉得皇后就像他读了一遍又一遍的经书一样,让人索然寡味。在众多的嫔妃中,朱翊钧最喜欢的就是郑嫔。他觉得她有女人的味道,因此有些心事也愿意对她讲,对有些事情郑嫔发表的见解,他也爱听。当然这在宫中是不允许的。不过他们都是单独在一起时才悄悄说的,因而也没人察觉。

人们把妻子叫“内助”,因为她能帮助丈夫,所以好的妻子被叫做“贤内助”。古代人们常常把一些昏庸皇帝的暴政,归咎于他所宠幸的女人,这虽然不尽公平,却也不是没有道理。假如郑嫔能够规劝皇帝,让他多关心点民间百姓疾苦,朱翊钧也许是会听的。然而恰恰相反,那郑妃好穿戴、爱打扮,尽管皇帝已给了她很多珠玉、宝石、金银首饰,但她仍然贪心不足,希望皇帝给她更多的珠宝,供她玩赏。她的欲望越来越大,朱翊钧只好到国库索钱,派太监去采买。有一次朱翊钧派太监出去采购珠玉,一下子就花去了2400万两银子,这些银子等于全国六年的田赋收入。

万历十四年,郑嫔为皇帝生下了他的第三个儿子。于是朱翊钧就把郑嫔册封为贵妃,而为他生了第一个儿子的王恭妃,却没得到这种优待。册封贵妃的礼仪十分隆重,似乎比册立皇后还热闹,国库拨出50万两银子才勉强够开销。

朱翊钧也很迷信,不过跟他祖父嘉靖皇帝不同,嘉靖想长生不死,而他却知道死是不可避免的。不过他相信人死之后魂灵还在,也还要跟生前一样吃喝玩乐。所以他要在活着的时候把自己的陵墓修筑好,为自己死后的享乐作准备。为此,他亲自带领文武大臣、钦天监的官员和从民间请来的专会看风水的术士,来到天寿山,寻找“吉壤”。地点采定之后,立即开工,并起名为“定陵”。

在建陵园的时候,郑贵妃给朱翊钧出了不少主意。朱翊钧决定在陵墓的寝宫里,留出三个人的位置,他不能把皇后抛开,因为这是办不到的。但他多留出一个位置来,是想将来让郑贵妃也睡在他身边,两个人能够仍像活着时候那样,玩乐在一起。

陵墓建筑得辉煌、宏丽,在明朝13座陵园中是最壮丽的一座。建这座陵墓,共用了六年的时间,参加营建的军官兵、匠人和民工每天有3万多人。石料都是从相距100里外的房山县大石窝采来的,木料则是由云、贵、川等地采集的楠木和杉木。许多采石工人和伐木工人累死了,特别是南方伐木的民工,到深山老林里采树,那里野兽出没,毒瘴遍地,进山的人半数不能生还。

建这座陵墓共耗银800万两,大约相当于万历当时全国两年田赋的总和。

修陵园要钱,给郑贵妃采买珠玉要钱,册封贵妃要钱,这些钱都要国库支付,国库拿不出,朱翊钧就自己想办法。他派出太监去替他搜刮。大兴皇庄,强占农民的土地;在大城市里开皇店,进行盘剥;他还把全国的矿藏全部占有,不许百姓开采,由他独自垄断;最大的财源则是增加税赋,他派出税使,在全国各处设立关卡,诸凡庐舍、舟车、粮舍、油盐、酒茶、禽畜等等,无一项不征税。

当时凤阳巡抚李之才上疏说:“征榷之使(税使),急于星火;搜刮之令,密如牛毛;上下相争,唯利是闻。”

他警告朱翊钧:“一旦众叛土崩,小民皆为敌国,风驰尘鹜,乱众麻起,陛下快然独处即黄金盈箱,明珠填屋,谁为守之?”

但朱翊钧根本不听,只是一味的横征暴敛,使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终于在万历二十七年,山东临清爆发了反对税使马堂的斗争,接着湖广荆州地区,驱逐税使陈奉。嗣后各地反抗税使的斗争,此起彼伏。这些斗争,虽然最后都被明廷镇压了,但反抗的火种却留在民间。

明神宗见民众的反抗日趋激烈,于是在万历42年下令减去各地税额的三分之一,以缓和矛盾,平息民愤。但老百姓的负担并未有所减轻,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不可避免地在明末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