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秘史
11012900000209

第209章 南宫之变于谦被害

土木堡之变后,瓦剌首领想利用英宗来要挟明朝割地赔款。于是,在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也先挟持英宗,率军进攻北京城。此时的北京城中,只有老弱残兵约10万,京师的精骑劲旅都在土木堡覆没。故而,当也先兵临城下之时,城中一片惶恐,许多官员主张都城南迁,只有兵部左侍郎于谦力主坚守北京。此时,英宗的长子,2岁的朱见深被皇太后立为太子,并命郕王朱祁钰监国,总理国政。郕王非常赞成于谦的意见,下决心坚守北京,迎击也先,他将于谦提升为兵部尚书,由他指挥北京保卫战。

于谦,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字廷益。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中进士。生性刚直,不事权贵。这次他亲临战场指挥战斗,抱着与京城共存亡的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激励将士们英勇作战,经过于谦严密的军事部署,战士们顽强的抗击敌人,加之明朝百姓的积极配合,瓦剌军连战连败,不得不仓皇而逃。北京保卫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于谦立下了汗马功劳。大败而回的瓦剌再使阴谋,以送英宗回京为条件,要求与明朝议和。此时郕王已即位登基,是为景帝,史称“代宗”。明朝拒绝与瓦剌议和言好,也先无计可施。为了恢复与明朝的通贡和互市,也先在景泰元年8月将英宗送回北京。回京后的英宗当了个名义上的太上皇,被幽居在南宫。

景帝即位不久,就废太子朱见深为沂王,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不料,一年后,朱见济夭亡,他又是景帝的独子,再也无人可以继立为太子了。大臣们纷纷请求恢复英宗的儿子朱见深的太子地位,景帝不予理睬。对幽居在南宫中的哥哥,景帝也并不放心。一天,御史高平上言,说南宫院墙边有一排大树,万一有人帮助英宗爬树逾墙而走,后果不堪设想。景帝深以为然,马上派了若干士兵,扛锯持斧,将那排大树尽数伐倒,明英宗得知景帝如此猜忌他,心中极为恐惧。

谁知到了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景帝竟一病不起,皇太子又尚无人选,朝廷上下,一片混乱。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宦官曹吉祥等人密谋迎取英宗重登大位,如果得逞,他们必然前程似锦。于是,他们紧张地筹划复辟事宜,正月16日,他们秘密征得英宗应允,然后又齐去徐有贞家中,制订详细计划。一向以善观天象自负的徐有贞爬上屋顶,仰观星相,然后急忙下来,对众人说:“星相表明,事成就在今日,机不可失,赶快行动!”一伙人连忙商量发动政变的具体方法,苦于没有借口带兵进入皇宫。正在这时,有人进来报告,说有边疆官吏进京报警。徐有贞一听,大喜过望,忙说:“简直是天赐良机!咱们就以此事为借口,假称为了加强戒备,带兵入宫!”

半夜时分,他们偷偷开了长安门,率领1000多名士兵潜入宫中。在夜幕之下,徐有贞一伙直奔南宫而去。南宫厚重的大门紧紧关闭着,怎么敲也敲不开。徐有贞断然命令士兵们抬来一根巨大的木头,照准南宫大门猛力撞击,一部分爬进宫墙里的士兵,与外面的人合力毁墙,一会儿,终于墙毁门开。徐有贞、石亨等人急忙一路小跑,进宫拜见英宗。请英宗坐上他们事先准备好的车子,一行人簇拥着车子,飞快地向皇宫推去。

奉天殿里,龙座闲置在一旁,众人迅速地将它推到大殿正中,将英宗扶到座前。重新又坐上龙椅的英宗环顾四周,恍如梦中。英宗刚在龙椅上坐稳,东方已经破晓。上朝的百官们发现今天的皇宫不同于往日,都很惊讶。这时,只见徐有贞来到百官面前,趾高气扬地高声说道:“太上皇复辟了!百官速来朝贺!”一听此言,百官大为震惊,呆立片刻,又不敢不从,纷纷前去拜贺。就这样,明英宗又成了大明天子。这场宫廷政变,史称“南宫复辟”,又称“夺门之变”。

病床上的景帝又恢复到从前郕王的身份,他定的“景泰”年号也被改为“天顺”。景帝被抬入西宫,没过几天就病逝了。

英宗复辟后的第二天,得势的徐有贞、石亨等人就急不可待地怂恿英宗下旨逮捕于谦、王文、陈循、商辂、俞士悦、范广等文武官员。原来,这个策划南宫复辟的徐有贞就是“土木之变”后极力主张迁都南京的徐珵。因为南迁的建议受到于谦的强烈反对和众人的耻笑,自知名声不好,才改名为徐有贞。后来,他又曾要求于谦在景帝面前推荐他当国子监祭酒,于谦举荐之后,景帝觉得徐有贞太奸邪,故而未用。徐有贞对于谦就更加忌恨。

另一个发动政变的石亨,本是一名犯罪的军官,因于谦的起用而被赦出狱。在北京保卫战中立了战功,被升了官。他自知功劳不及于谦,却被晋封为侯,心中感到惭愧,就上疏为于谦请功,推荐于谦的儿子为千户。于谦坚辞不受,并上疏说:“国家多事,臣子义不得顾及私恩。且石亨身为大将,不闻举荐一个贤才,提拔一个军人以补军国,而唯独推荐我的儿子,于公议过得去吗?臣子军功不能凭借侥幸,绝不敢给我的儿子滥加功劳。”因为这件事,于谦惹恼了石亨,使他深恨于谦。此外,石亨的侄子石彪贪婪横暴,胡作非为,受到于谦的弹劾,石亨对于谦更加怀恨在心了。

宦官曹吉祥平日受到制约,不能为所欲为,对于谦也深为不满。这帮小人在英宗复辟后,以迎复功高,大受英宗宠信。他们趁机打击报复、欲置于谦等忠臣于死地。

为了陷害于谦,他们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罪名,诬蔑于谦、王文图谋迎立襄王(英宗叔父)之子为太子,这是“谋逆”的死罪。因为毫无证据,便以“意欲”二字定案。

英宗本来还犹豫未决,认为于谦有功,不忍杀害。徐有贞在一旁怂恿道:“不杀于谦,今日之事就显得毫无理由了。”英宗就决意将于谦杀掉。

临刑那天,于谦等人被押赴刑场,当众斩首。百姓们蜂拥而上,群情激愤,怒斥奸臣陷害忠良,刑车被愤怒的群众围得水泄不通,寸步难行。徐有贞等人见势不妙,连忙加派兵士,强行驱散百姓,然后急冲冲地将于谦等人开刀问斩了。

于谦被杀害后,家属发配到边疆充军。他的家也被抄了,除了一些书籍之外,家徒四壁。所住的房舍破旧不堪,仅能遮风蔽雨而已。景帝曾赐给他府第,但被他拒绝了。

于谦死后,天下百姓无不为之痛心。有一位叫陈逵的官员,感念于谦的耿直和功绩,不畏徐、石之流的淫威,冒死收殓了他的遗骸。后来,于谦的女婿将灵柩运回他的故乡杭州,安葬在风景秀美的西子湖畔,旁边紧挨着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祠墓。后人来此,无不感慨万千,有人作“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的诗句来悼念含冤而死的民族英雄。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数百年来,人们传诵着于谦年轻时候写的这首《咏石灰》,这正是于谦一生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