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基金致富:基金投资技巧全攻略
11012800000026

第26章 黑马基金何处寻,小规模基金里有踪迹

在2007年一季度基金业绩的榜单中,前十名清一色都是小规模基金。光大红利、中海成长和金鹰优选去年底规模小于2亿份,属于微型基金;华夏大盘精选、益民红利和东方精选基金管理规模在2亿份到10亿份之间,管理规模较小;另外4只基金管理规模都是十几亿份,没有一只基金管理规模达到了现阶段开放式偏股基金20至30亿份的平均管理规模。可见,在小规模基金里是隐藏黑马基金的好去处。

1.规模制约大型基金

当国联安基金在国内率先推出小盘基金时,国联安小盘成为当时投资者追逐的热点,原定30亿的发行规模最后变成了80多亿,由于当时国内适合小盘基金进出的中小板股票资源非常稀缺,该基金只能频频现身于大盘股,加上市场处于疲软阶段,拖累了业绩。

基金专家认为,规模是制约大型基金频繁操作的原因之一,为了保持在同一只股票中的5%持股比例的上限,大型基金会将资产分散在多只股票上――如果同样是一只股票上涨,重点配置的小基金能很快地反映在净值上。所以大型基金因为其买入并持有和分散配置的策略会表现出更稳健的特质。富国基金投资总监陈戈一直坚持“买入并持有”的策略,对于所谓的题材或者概念不屑一顾。但除却投资理念的影响,基金公司内部人士也坦陈,运作一支十亿不到的基金和一支八十亿的基金的操作方法简直天差地别,可能新基金看上去在上窜下跳,而一旦规模变大,它们会被迫变得稳定起来。

2.次新基金

益民红利、中邮优选和华安宏利三只基金都成立于2006年。正如基金专家所分析的,这些次新基金有较为活跃的表现,主要是得益于建仓时机上正值大盘牛市行情的上升阶段,因而在基金投资组合布局上占得先机。对于这部分次新基金来说,建仓期大盘方向明确,有利于其抓住主流热点。同时,次新基金也没有调整旧有组合的负担,这也是其能够取得较快净值增长的重要原因。

也有基金分析人士认为,一般新基金需要一个月到三个月的建仓期,基金经理们并不希望建仓期股票涨得太多,建仓完毕之后这些股票才会被“拉升”。由于基金的平均股票持有期限在三个月到半年,基金经理们建仓时自然重点考虑半年后,上市公司股票的目标价值和价位;如果基金经理建仓得当,基金成立三个月到九个月应该为最好的“收获时节”。

3.红利基金优势在于市盈率低

红利基金2007年一季度表现也特别优异,益民红利、华安宏利、光大红利和红利ETF共计四只红利基金进入基金业绩前十名。

业内人士分析,一般来说高分红类股票的市盈率相对较低,当成长型股票的市盈率都到了50倍、60倍甚至80倍以上的时候,成长型股票上涨空间不被投资者十分看好,只有等到成长型股票的成长速度超越预期时,这些成长型股票才会继续大涨。相比成长型股票,一些市盈率低的、高分红预期的股票2007年一季度受到市场的青睐,带动了红利基金业绩走强。

随着上市公司年报在4月底披露完毕,上市公司分红潮即将展开,那些未来业绩稳定的高分红股票有望受到市场的青睐,红利基金有望获得更高的净值增长。

4.小公司的动力

对于已经功成名就的大型基金公司,资金和人气不在话下,他们力求把基金业绩“作稳”。而摆在小基金公司面前的是生存死亡的压力,他们没有好的销售渠道――大银行更加青睐强强联合,小基金公司只能势单力薄地与一些银行谈合作;他们没有多大的名声,如果稍有不慎,清盘可能是它们的结局。因此“做好业绩”是这些小基金公司树立自己在市场上的口碑、追赶大公司的唯一途径。

股票基金净值增长前10名中的中邮核心优选、中海优质成长、天治核心成长、长信增利动态策略、长信银利精选,混合基金净值增长前10名中的益民红利成长、中海分红增利、中银国际收益,所属公司2006年底的资产管理规模均排在30名以外,其中多个公司资产管理规模在20亿元以下。这显示出中小公司并不愿意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坐以待毙。事实上,基金热让大家看到了机会,不少小公司正欲借良好的市场环境取得快速发展,2006年下半年以来,尽可能加强了投研力量,更换基金经理,从大公司挖人的动作频频。

5.明星基金的诅咒

在现在火热的基金申购背后,那些明星基金也有一肚子说不出的苦衷,“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好像成为了明星基金的诅咒,越是备受追捧、越是万民所向,越是难以达到投资者的期望。

在晨星2006年推出的投资者回报(Investor Return)概念中我们借助成熟市场的历史数据分析来解释这一现象。投资者回报是总回报(Total Return)的一个重要补充,是投资者更全面地了解基金的工具。投资者回报也称为资本加权回报,它是考量基金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将基金资金流入和流出因素考虑在内的所得到回报。总回报和投资者回报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首先,总回报是时间加权的,而投资者回报是资本加权,其次,总回报假设在计算期间内投资者一直持有基金,并且没有增加或减少投资,而投资者回报则是将基金每月申购和赎回因素考虑在内。

同一只基金,其总回报和投资者回报的数据可以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一只基金的资金流入流出大幅波动,则两者的回报可能差距很大。基金A的投资者在基金业绩十分出色的时候大量地购入基金,使得基金的资金流入大幅度增加,巨大规模拖累了基金的回报,而这个时候投资者开始大幅赎回,回报损失进一步加剧。因此基金过去10年的总回报是15.05%,而10年的投资者回报只有-1.46%。相比之下,基金B的资金流入流出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基金(B)的投资回报与总回报十分相近。

分散化投资可以提升投资者的回报。美国数据表明,分散投资的基金,其总回报和投资者的回报是十分相近的。例如股票行业基金类型的10年总回报为10.42%,而投资者回报只有7.64%。而投资比较分散的平衡型基金类型10年投资者回报为8.93%,与10年总回报9.12%十分相近。此外,不同基金类型投资者回报和总回报之差距也存在很大不同。例如,就股票型基金两个回报的差异是比较大的,而市政债券基金两种回报的差异则较小。

此外,基金的波动对投资者回报也是影响显著。晨星数据显示,低波动的基金组别,其投资者回报和总回报的差别不大,因此成功比率(投资者回报/总回报)达到了98%。相反,高波动的基金成功比率就很低,只有62%,这是因为投资者在高位的时候买入,在低位的时候卖出。

在美国,许多明智的基金公司已经开始关注这一点。旗下基金成功比率(投资者回报/总回报)较高的基金公司,例如美洲基金(American Funds)和富达基金(Fidelity),其资金流入较大。相反,像Janus这样的成功比率(投资者回报/总回报)较低的基金公司,则资金流出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