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低调做人密码
11011500000043

第43章 身外之物不必刻意追求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高尚的人士持有这样一种豁达的观点,说到“身外之物”的时候,都要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所以计较或讲究“身外之物”,是很没有意思的。通常,可以被认作“身外之物”的,有金钱、职位、名声等等。不用说,一个人如果老是计较或争夺这些东西,不会被认为是境界高尚的人。

在对待个人功名利禄的问题上要“难得糊涂”,这不失为一剂心灵的良药。要做到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就要具不贪之心,要懂得播种一分、收获一分的道理,不要强求,不要希图意外的惊喜。

在《佛说四十二章经》中佛祖告诫世人说:财色之取,譬如小儿食刀刃之馅,甜不足一食之羹,然有截舌之患也。西方经典《一千零一夜》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阿里巴巴的哥哥高西木进了四十大盗的藏宝洞,万分欣喜,攫宝不已,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却忘了回家,致使强盗回来,把他砍死。其实,在古人的眼里,“富贵”两字,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不取于人谓之富,不屈于人谓之贵”,白衣草鞋,自有一股飘逸清雅的仙气;粗茶淡饭,自有一份闲适自在的意趣。

其实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都是很宽阔的,不论是当官为民,有钱没钱,虽然各有各的活法儿,其实都一样可以活得丰富多彩。功名利禄不必下力量去追求,官大五品,腹中空空,也是虚有官禄。“芝麻绿豆”一个,身怀绝技,照样誉满世界,悠哉快哉!但是,由于人性的弱点使然,没有追求就活得乏味没有奔头,功名利禄到手了,“七品”的还想闹个“六品”,有了“六品”想“五品”,有了“五品”,又眼馋“三品”,于是就得巴结,拼命地巴结。只在“品”级上巴结,人品就大大地降低了,这也活得太累。

假如持一种“难得糊涂”的“糊涂主义”,一切顺其自然,认真做事,低调做人,身外之物不必刻意追求。得则得,不能得则不争;当得没得,不急不恼;不当得而得,也不要,这才叫聪明人,活得轻松,悟得透彻。如此人生才是超然世外的大人生。

其实人生的舞台就是一个庞大的竞技场,每个人不管多么奋进,技术运用得多么出色,结果总会有相对于胜利者的失败。享受欢呼的,只是那个在成千上万名中博得胜利的幸运儿。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相对于那些在某一领域因出类拔萃而获得万众瞩目的人物来说,绝大多数的人都是那些在平凡的工作中、平凡的家庭中默默尽力的人。而且,人生风云变幻,又有多少人没有品尝过喜忧哀愁的味道呢?

“付出才可能有收获,不付出绝对没有任何回报!”是的,生活就是这样的不可捉摸,有时候即使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也并没有获得什么。确实如此,有时生活存在明显不公平,不光你自己觉得不公,连周围的民意也认为不公。这时候,千万不可激动,更不能一时冲动,干出无法收拾的傻事来。比如评职称提薪水,凭你的贡献,你的民意测验,这次的美事就理所当然属于你,但因为只有一个名额,有关方面出于平衡关系或其他考虑,就把美事给了另一个人。在这种情况下,千万要想开点看淡些,不能耿耿于怀,忿忿不平,更不能失去理智失意又失态,即使从养生之道出发也不必肝火太盛。潇洒地想,一次加薪不就是千儿八百的事吗,不能为几个小钱闹不痛快,叫人看低了自己的人格,看小了自己的风度,自宽自己的心,低调地去转移自己的痛处,找回自己的心态乐园。

每个人生存立世的价值,只要它确实存在,就不会因为穿着华服或破衣而有所改变,关键在于有自恃之态。陶渊明荷锄自种,稽叔夜树下锻炼,均为贫介之士,但他们的精神却万古流芳。君不闻自古以来就有“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史笔?故古人曰:“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这对于我们如何看待生活,的确是足资凭借的箴言。

从社会需要来说,每一种工作都是必需的。只要每个人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维持物质的丰厚,构成社会的繁荣,他就应该自傲而自豪。若从生活的价值来说,能够体味人生的酸甜苦辣,做自己所喜欢的事,没有浪费这百岁年华的宝贵生命,心灵从容富足,则在富在贫,皆足安心。即所谓“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在这个问题上,孔子有一句著名的话,叫“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对身外之物应该以超然的心态去看淡它,落花流水顺其自然。不去苛求最是难能可贵。因此,人不能嗜欲太过,更不能以不正当的手段去谋求富贵权位。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每一道人生的岔路口,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世间百味,学会放弃身外之物,这就是好。一个人身外之物越少,精神空间就越大;物质越小,累赘就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