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低调做人密码
11011500000038

第38章 才大不可气粗,居高不可自傲

无论处在什么地方或者什么位置,你都需要明白,任何一件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但生活中有些人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他们在爬到一定高位时,不是居功自傲,便是矜才使气、盛气凌人。想一想宇宙之大、人际之繁,一人之功、一己之才算得了什么?更何况每一个人的“功”和“才”都是踩着别人的肩头摘得的。所以,才大而不气粗,居高而不自傲,才是做人的根本。

不要以为自己有才,就四处显摆,见人就想指点;也不要以为立了功,就有了讨好君上,固宠求荣的法宝和资本。事实上,有才立功,其实是很危险的事情。低调的人,总是把那些笼罩在头上的光环推掉,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每个人和每件事。

东汉名将冯异,是一位深懂“才大不可气粗,居高不可自傲”的人。他高洁的品格和出众的才能,在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直到现在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榜样。

更始元年十二月,王郎聚众起事,在邯郸称帝。大司马刘秀率王霸、冯异等将领历经艰险,攻克邯郸,擒斩王郎,平息叛乱。蓟中各地,纷纷响应。当时形势危急,刘秀晨夜不敢入城邑,吃住都在道旁。到达河北饶阳时,天气寒冷,北风凛冽,大家饥渴劳顿,不可名状。冯异千方百计克服种种困难,连夜为大军筹措粮秣,熬煮稀豆粥,使将士饥寒俱解,恢复战斗力。第二天一早,刘秀对将领们说:“昨得冯异豆粥,饥寒俱解。”

部队进至南宫,天降大雨,刘秀在道旁的空房子中避雨。又是冯异四处奔波,取薪燃火,供将士取暖烘衣,送上热气腾腾的麦饭,使官兵衣干腹饱,重上战场。不久,刘秀的部队过了滹沱河,到达信都,刘秀派冯异去河间招募兵众,回来后,任命他为偏将军。接着,冯异又随军大破王郎,封应侯。

冯异为人谦退不伐,道遇诸将,往往驱车让路。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到一处,安营完毕,将领们总是坐在一起,论功行赏,冯异则常常独自避坐大树之下,不与其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攻破王郎后,刘秀整编部队,对将领也重新做了调整,使之各有统属。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刘秀因此对他更为欣赏重视。

冯异这种低调的做法,使他调动起部下来得心应手,部卒愿意为他效力,同级之人佩服他,上司也欣赏他。

在古代那些作臣下的,最忌讳自表其功,自矜其能,凡是这种人,十有九个要遭到猜忌而没有好下场。当年刘邦曾经问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陛下带兵最多也不能超过十万。”刘邦又问:“那么你呢?”韩信说:“我是多多益善。”这样的回答,刘邦怎么能不耿耿于怀!

“伴君如伴虎”,是古人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一些人自以为有功便忘了上司,总是讨人嫌的,特别容易招惹上司嫉恨。把功劳让给上司,才是明智的捧场,是稳妥的自保。在官场上如此,在职场上亦是如此。

姜超很有才气,编辑的杂志很有一套自己的独特风格,因此很受欢迎,有一次还得到创新奖。一开始他还很高兴,但过了一段时间,他却失去了笑容。他告诉一位朋友说,他的上司最近常给自己脸色看。

这位朋友问清楚他的情况后,指出了他犯的错误。原因是这样的:姜超得了创新奖,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因此除了新闻部门颁发的奖金之外,另外给了他一个红包,并且当众表扬了他的工作成绩,并且夸他是块儿主编的料。但是他并没有现场感谢上司和同事们的协助,更没有把奖金拿出一部分请客,他的上司从此处处为难他。遗憾的是,姜超不相信朋友的分析,结果三个月后就因为呆不下去而辞职了。

这份杂志之所以能得奖,自然是姜超贡献最大,但是他也不能独享这份荣誉,这会让上司怎么想?自然觉得他目中无人,恃才自傲。其次因为姜超的才华也让他产生不安全感,害怕失去权力,为了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姜超自然就没有好日子过了。

无论是生活中还是职场上,你都需要明白,即使有才也不要太过显露,毕竟你的上面还有人,恃才傲物,居功自傲,只会成为他人的“眼中钉”。低调一点,平和一点,和你身边的人溶为一体,你才会真正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才大而不气粗,居功而不自傲,才是做人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