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低调做人密码
11011500000032

第32章 聪明人不要把仇怨记在心里

心理学告诉我们,当人一旦受到来自外界伤害的时候,最容易产生两种不同的反应:一种是仇怨,一种是宽恕。仇怨的情绪,使人一再地浸泡在痛苦的深渊里。如果放任仇怨的情绪持续在心里发酵,可能会使生活逐渐脱离正确的轨道,行为越来越极端,最后一发不可收拾。而宽恕就另当别论了。宽恕必须随被伤害的事实从“怨怒伤痛”到“我认了”这样的情绪转折,最后认识到不宽恕的坏处,从而积极地去思考如何原谅对方。

真正聪明的人,都不会把仇怨记在心上。他们知道,仇怨的种子一旦爆发,会烧去你心头所有的爱。所以我们要学会宽容与忍耐。“世事如棋,让一招不为我亏;心田似海,纳百川方能容人。”宽容能带来仁义,博得赞美。懂得宽容,才不会过分看到别人对自己造成的伤害。凡事包容,凡事忍耐,这样就能在感化敌人的同时,还能使敌人成为朋友。

人称“圣雄”的甘地,是20世纪印度民族独立运动最有权威的领导者,印度国民大会党的主要领导人。甘地不仅是出色的领袖,也是杰出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和主张对整个印度半岛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甘地的思想很特别,他的政治观念是建立在印度传统宗教思想基础之上的。英雄式的忍耐性,使甘地的“非暴力运动精神”注入到了印度人的灵魂之中,从而使得英国殖民当局武力式的压迫在非暴力运动精神面前束手无策。

甘地是一个纯粹的精神运动领袖,无限的宽恕和无限的忍耐始终贯穿在他发动的革命运动之中。在甘地领导的工作中,找不出任何一点以权谋私的痕迹。他总是以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来对待工作,并希望借此号召信徒,感服敌人。甘地的心灵永远是仁慈、虔诚的,甘地的胸怀永远是宽容、博大的,即使面对敌人也是如此。

1907年,因为甘地所采取的非暴力抵抗运动遭到部分激进分子的抵制,同时,英国当局又用尽全部手段迫使他屈服。有一天,甘地在大街上被一群暴徒无情地攻击和毒打,这群人打到以为他断气了才离开。以后,甘地又被捕入狱,判刑后做了苦役。在那非常时期里,甘地仍然以他那无比的度量、最大的包容宽恕暂时的、永久的政敌,他继续为鞭打他的人奋斗,继续走自己既定的道路。甘地曾经和泰戈尔在观念上产生过矛盾,两个人之间的友谊出现了微小的裂痕,可是甘地不想做任何文字、口头上的理论和辩解。当有人在他面前攻击泰戈尔时,甘地就想办法阻止他们说下去,并毫不客气地命令他们不要散布流言,破坏他和泰戈尔之间的交情。另外,他还发表声明,表示自己应该感谢泰戈尔。甘地就是依靠宽恕赢得了他的人民乃至敌人的信任和拥戴的。

从另一方面讲,宽恕可谓是一种文明的责罚。只有在有权力责罚时而不责罚,才是宽恕;只有在有能力报复时而不报复,才是宽恕。低调做人就应当拥有这种宽恕的德行。不具备邀请伤害自己的魔鬼吃樱桃的德行,是很难取得更大的成就的。

行走于世间,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要放弃这种做人的态度,要努力争取做到真正宽恕应该宽恕的人或事。

写过不少美妙幻想儿童故事的英国学者路易斯小时候常受凶恶的老师侮辱,心灵深受创伤。他几乎一生不能宽恕这位伤害过自己的老师,且又因为自己不能宽恕而感到困扰。然而在他去世前不久,他写信告诉朋友道:“两三星期前,我忽然醒悟,终于宽恕了那位使我童年极不愉快的老师。多年来我一直努力想做到这一点,每次以为自己已经做到,却发觉还须再度努力一试。可是这次我觉得我的确做到了。”

这真是大彻大悟啊!仇怨的习惯是难以破除的。和其他许多坏习惯一样,我们通常要把它粉碎很多次,才能最后把它完全消灭。伤害愈深,心理调整所需要的时间就愈长。可是久而久之,总会慢慢地把它消灭。

斯宾诺莎说:“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如果一个人能原谅、宽容别人的冒犯,就证明他的心灵乃是超越了一切伤害的。做人要心胸开阔,对事要思想开明。世界上最能长存的东西能存在的日子也很有限,做人又何必拿这些小事当真呢?宽恕人家所不能宽恕的,是一种高贵的行为。

古人云:怨怨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真正的聪明人从来不把仇怨放在心上。因为这是一种宽恕,也是一种博大的胸怀,一种不拘小节的潇洒,一种伟大的仁慈。自古至今,宽恕被圣贤乃至平民百姓尊奉为做人的准则和信念,而已成为传统美德的一部分,并且被视为育人律己的一条光辉典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