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低调做人密码
11011500000012

第12章 该“糊涂”时,就别显得明白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一句“难得糊涂”的名言成为千古绝唱。所谓“难得糊涂”,按现在的解释来说,一般是指一个人在非原则问题上不计较,在细小问题上不纠缠;对不便回答的问题可装作不懂,以理智的“糊涂”平息可能发生的矛盾或不愉快的事件,这在某种意义上说,可以解除许多心理压力,化干戈为玉帛。

生活中,我们总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境,有的困境需要我们去了解,去明白。而对于有些困境,则需要我们“难得糊涂”一下。在该“糊涂”的时候,千万别显得自己明白。“糊涂”的精髓就在于大智若愚,懂得取舍,知道进退,有一颗知道随机应变的智慧与谋略的心。那些“糊涂”之人做人有人缘,做事有机缘,做什么事情总是能笑到最后。“糊涂”不是昏庸,而是韬光隐晦,为人处世豁达大度,拿得起,放得下。真正的聪明人都是懂得“糊涂”的道理的,他们遇到任何事绝对不会自作聪明,大发议论,相反都是装出一副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清楚的样子,躲躲闪闪装“糊涂”。这样的人心知肚明,但是什么人也不会得罪。他们在该“糊涂”的时候绝不显得明白。所以说懂得装“糊涂”的人最安全,但也最能成功。

乐毅率燕军踏平齐国,田单又率齐人大破燕军,功成名就之时,却都是遭君王猜忌之日。那些见过大风大雨的“过来人”对老子的名言“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理解得格外深刻,因而每当身处一些“特殊关系”的微妙场合,或者在面临生命威胁的紧要关头,他们无不恬然淡泊,大智若愚。

商纣王荒淫无道、暴虐残忍,一次作长夜之饮,昏醉不知昼夜,问左右之人,“尽不知也”,又问贤人箕子。箕子深知,“一国皆不知,而我独知之,吾其危矣。”于是亦装作昏醉,“辞以醉而不知”。

战国四君子之一魏信陵君广结天下豪杰,广纳天下贤才,“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拥有足以与魏王抗衡的政治实力,魏王也不得不让他三分。可是当他公然“窃符救赵”,违背魏王的意志,解救了正受秦兵压境威胁的赵国,建立巨大功勋之后,却使魏王难以容忍。“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秦国马上施以离间之计,促使魏王剥夺了信陵君的实权。魏王担心信陵君威望犹在,有朝一日会东山再起,仍然视作心腹大患,信陵君为此“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以降低人格的方式减轻魏王的戒惧。

许多成大事者,在成就之前都有“糊涂”的历史,善于避让那些看似胸无大志,实际暗伏杀机的身边人。鹰立如睡,虎行似病。也就是说老鹰站在那里像睡着了,老虎走路时像有病的模样,这是他们准备猎物、吃人前的手段。一个有心机的人往往能做到不炫耀,不显才华,在该“糊涂”的时候就绝不显得明白,这样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

胡适先生晚年曾说:“凡是有大成功的人,都是有绝顶聪明而肯作笨功夫的人。”聪明而不露,才有任重道远的力量。这就是所谓“藏巧守拙,用晦如明”。人们不管本身是机巧奸猾还是忠直厚道,几乎都喜欢傻呵呵不会弄巧的人,这并不以人的性情为转移。所以,要达到自己的目标没有机巧权变是不行的,要学会装傻,懂得藏巧,不为人所识破,这也是一种高深的制胜心机。

1805年,拿破仑乘胜追击俄军,到了关键的决战时刻。此时,沙皇亚历山大见自己的近卫军和增援部队到来,便不想撤退而与法军决战。库图佐夫劝他继续撤退,等待普鲁士军队参加反法战争。

拿破仑知道了俄军内部的意见分歧,害怕库图佐夫一旦说服沙皇,就会失去战机,于是装出一见俄军增援到来就害怕的样子,停止追击,派人求和,愿意接受一部分屈辱条件。这更加刺激了沙皇,以为拿破仑如果不是走投无路,这样傲慢的人绝不会主动求和,因此断定现在正是回师大败拿破仑的时机,于是不听库图佐夫的意见,向法军展开进攻,结果落进了法军圈套,被法军打得狼狈不堪。

拿破仑正是在关键时刻的“糊涂”让沙皇上了当。要知道,在人际交往中,装“糊涂”可以为自己遮羞,还可以在处境不利的情况下找到台阶下。装“糊涂”可以为我们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所以,那些假意糊涂的人才是真正聪明的人。想想看,我们身边又有多少事情是我们必须要去弄清楚的呢?既然不是那么必须,那么何不让自己“难得糊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