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高分高能孩子的120种方法
11010800000096

第96章 方法善于听取孩子内心的声音

每个孩子内心都有一个渴望。霍华德·瑟曼说:“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种愿望,它在等待、在倾听着我们内心真我的声音……那就是我们所拥有的唯一的真正的向导。如果你不能听到这种声音,那么你的一生都会有被人牵着鼻子走的感觉。”

做父母的,如果不顾孩子已经长大后对做事表现出来的热情,总是武断地制止孩子的行动,那么势必导致孩子失去成长的机会。孩子的思维和行动是一体的,限制儿童的活动,等于抑制了他们的思维和成长,孩子就不能正确地理解自己。

有个女孩,正在读高中,妈妈说她什么都不会做。煮方便面的时候,水和方便面一块放,让后再开始烧水。

客人来了,父母忙着招呼客人,让她烧壶开水。水烧开了,一家人开心地喝茶、聊天,客人满意而去。父母来到厨房,看到煤气灶还呼呼地燃烧着。原来女儿,取走开水后,忘了关火。妈妈惊呼,幸亏来厨房看了看,要不就有葬身火海的危险!

妈妈生病,让她给做碗面条吃。妈妈躺在床上,女儿在厨房足足折腾了有一个多小时后,端着一碗粘糊糊的面条进来了。妈妈感冒口干舌燥,怎么吃得进这么稠的面呀?没办法兑了半杯水!勉强咽下一口,咸得差点没吐出来!

有一次女孩的妈妈去朋友家玩,看到人家的女儿,倒茶、拿水,帮助父母择菜、焖饭、收拾厨房,熟练劲仿佛一个大人,心里十分羡慕。

回到家忍不住把这个小妹妹的表现讲给女儿,谁知女儿还很不开心:“这能怪我吗?还不是你们从小什么都不让我干,说什么好好学习就是对你们的最好报答!是你们剥夺了我成长的机会!”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呀!出于爱孩子,每天忍着疲劳的身体包揽了一切家务和孩子的事务,本指望孩子好好学习能够成才。结果呢,孩子的弱点早早就暴露出来了。这样的孩子由于不能很好地适应生活,还没上阵就先败了下来。

为了让孩子将来能够听取自己内心的声音,做父母的需要从孩子小的时候,就注意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愿。

1让孩子认识自己如果家长习惯于把自己的愿望当成孩子的愿望,把祈求富贵生活的梦想灌输给孩子,那么孩子就难以“认识自己”。幼小的孩子对认识自己的最初体验,来源于他接触到的现实。也就是孩子看到训狗师很快乐,他就会说将来要当一名训狗师,他认识到了自己作为一个训狗师会很幸福。

作为父母,千万不要打击孩子这一细小的热情。无论孩子有怎样的理想,只要是内心自然发生的真实愿望,就是积极的。也许有的家长希望孩子将来成为科学家、数学家,但是家长不要忽略,任何知识只有附着在真实愿望上才会有意义。

如果你的孩子的心里没有一点科学家、数学家的影子,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把科学家、数学家的生活于自己联系起来的。而任何一位科学家、数学家他们也不是在小的时候就有了这样的理想。他们也有过类似训狗师样的理想。

作为爱孩子的父母,为了孩子将来不被他人牵着鼻子走,在孩子说出最初的理想的时候,千万不要武断否定。你的否定可能会让孩子认为他不配有这样的理想,他不需要为自己树立理想。这样的念头一产生,孩子就不会有意识地去认识自己了。当孩子说出自己最初的理想的时候,只需告诉孩子,这个理想不错,但要努力才能实现。有了这样的对孩子自我发展意识的保护,孩子才有可能不断认识自己,将来成为一名科学家、数学家。

2让孩子了解自己当下的家长爱孩子爱得过分,过分到要一辈子做孩子的保姆,只要自己的孩子学习、工作、婚姻随心就成。殊不知,世间万事万物是紧密相连的,孩子只会学习,不会做事,长大后无法与同事、配偶相处,很难融人社会。怎么会有幸福可言?越来越多的因应付不了大学生活而退学的高分孩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要培养一个上学时分数高,长大后能力强的孩子,父母除了给予孩子足够的爱,更要多方面地去培养孩子适应未来的能力,特别是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孩子了解自己的过程,也是认知生活的过程。他们有无能力,能否适应生活,能否适应社会,完全靠长期实践了解自我累积起来的。如果家长这也不让孩子做,那也不让孩子碰,孩子既不能了解他人,也无法了解自己的能力。

3不要往坏处想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曾经说过:“我常常‘设身处地’地体验孩子们的生活,常常自己变成儿童而观察儿童。”这样,在孩子眼里有趣的事情,大人也能了解到。可现实情况是,大人往往不屑于从孩子的角度看待孩子,而是一切从自己这个成人的视角去观察。导致大人常常武断地制止孩子,反而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绪。你越不让我做,我就越要去做。

孩子们有着让父母无法了解的天地,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都乐意去做,即使失败,也还想再去试一试。这时,父母应该从中加以引导,而不能因为害怕这样那样的危险而制止孩子。孩子天生具有自我保护的判断能力,父母不断往坏处想,只是杞人忧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