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高分高能孩子的120种方法
11010800000085

第85章 方法扔掉对老师的偏见

禅宗在传到三祖僧璨大师的时候,中国正处在兵荒马乱的年代,禅宗的三祖唯一留下的一部著作就是《信心铭》,他认为人类最大的问题就是偏见,因为偏见而造成了许多的灾难。有人说,偏见是一切不和谐不团结的根源。

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偏见,即便不是彼此大吵大闹、大打出手,关系也不会和谐,因为学生难以信服老师的教诲。

由此看来,偏见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大敌,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阻碍。有道偏见的鸿沟在老师和学生中间,学生是难以“亲其师,信其道”的!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在老师的引领、帮助下顺利地成长、成才,家长一定要多多关注自己的孩子,防止并纠正孩子对老师产生的偏见。

1少做坏的联想老师也有心情不好的时候,或者精力不够的时候。当老师处于这种状态下与学生接触的时候,就有可能脸色不像平时那么和蔼,也没有出现笑容,讲解问题的时候不像平时那么有耐心;学生跟老师打招呼的时候,老师就有可能没有听到;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老师可能不像平时那么柔声细语地纠正。

遇到老师的这种状态,对老师没有偏见的学生可能会做如下联想:可能上堂课学生惹他生气了吧?可能被领导批评了吧?一定是遇到什么伤心事情了吧?

如果有的学生对老师有偏见,遇到上面的情况,他可能会有以下联想:老师真的是不喜欢我?哼,不就是因为我成绩差吗?我跟他打招呼他都不理我,有什么了不起的!自从上次演讲比赛我没取得名次,他就再也不让我上课读课文了,小心眼的老师!

当你的孩子,在你的面前流露出以上坏的联想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不管犯过什么错误,或者做过什么令老师头疼的事情,老师都不会记恨你,更不会新账旧账一块算。如果这样猜测自己的老师,就是你不好了。

同时家长要告诉孩子,无论观察到老师与平常多么不一样,都不要把老师情绪变化的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而做不客观的联想。老师也是人,也有喜怒哀乐,他的心情不好,是他的因素,牵涉不到学生。

2主动和老师交流家长都清楚,人与人的和谐相处离不开沟通。孩子也一样,如果孩子和老师经常沟通,互相了解便没有偏见。很多孩子,很想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说给老师听,可是因为害怕老师,鼓了多少次勇气都没有张开嘴。这个时候,不妨利用一下其他的交流手段。

比如通过Email、书信、手机短信等形式,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困惑、迷茫,倾诉给老师,针对某个特定的事件,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感受。老师在了解孩子想法的情况下,一定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当孩子了解到老师对自己没有任何偏见,像爱其他同学一样爱着自己,自然不会对老师有看法。

3让孩子体谅老师当老师情绪不好的时候,可能老师生活、身体等方面出现困难。比如说,当老师的家人病了,晚上老师在医院陪护一夜后,第二天来到学校上课,由于身体没有得到充分休息而产生的倦怠,很有可能情绪不稳定。如果学生顽皮、淘气,就容易引爆老师的坏情绪。使得师生都不痛快,埋下滋长偏见的祸根。

如果家长平时就注意引导孩子关心他人、体谅他人,那么孩子在学校里也会通过观察老师神色、气色、精神上的变化,而判断老师情绪与往日的不同,体谅老师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