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高分高能孩子的120种方法
11010800000003

第3章 方法给孩子一个利于成才的童年生活

有个孩子在入学前就学会了小学二三年级要学的很多知识,比如,识字量达到几千个,算术100以内的混合运算已经很熟练,英语能进行简单的对话。家长对这个孩子的学习精神非常满意,觉得自己的孩子入学后一定能够轻松学习。

谁知刚刚读到二年级,这个孩子便没有了学习的兴趣。上课不注意听讲,开小差,放学后沉迷游戏不好好写作业,学习成绩不如别人,心里还不服气。

父母想不通,怎么区区两年,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就变成这样?原因很简单,是父母急于培养孩子成才的心早早扼杀了孩子的学习热情。

英谚有云:“只学不玩,杰克变成小傻孩。”这句话是非常有科学根据的。如果一个孩子在该玩、该游戏的时候致力于学习文化知识,那么等到学习文化知识的时候,孩子就厌学了。

儿童原本爱学习,因为学习能给他们带来快乐的情绪体验。特别是孩子取得了小小的成绩后,父母如能给予适当的奖励,孩子就更加喜欢学习了。可是,如果为了学习让孩子牺牲了玩耍、游戏的时间,那么孩子就会迁怒于学习,甚至厌恶学习。

玩耍作为学习的一种方式,对孩子来说更重要。教育家陈鹤琴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如果剥夺了孩子玩耍的时问,孩子的生活中没有游戏,那么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畸形的。不管这个孩子识了多少字,会算多少算数,能说多少句流利的外语,孩子的前途都不一定会是一帆风顺的。

孩子的童年,拥有足够的玩耍和游戏时间,可以使孩子得到全面的成长。在玩耍中,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感知力得到了锻炼,为孩子将来的智力活动奠定了基础。

当一个孩子被剥夺了玩耍的权利,他的心理发育是不全面的。表面看,与正常孩子没有什么区别。实际上他们是不快乐的,他们的身心不满足,隐藏着缺憾。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这份不满和缺憾就可能爆发,而且积蓄越久,产生的震撼和破坏就越强烈,对孩子生活的影响也就越大。

在教育上,不尊重孩子的成长需要,肆意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只是从家长的意愿上出发追求好成绩,是非常不利于孩子成长的,这是典型的脱离现实的做法。为了让孩子有个幸福的未来,家长有必要提高认识,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生活。

1重视孩子的玩耍

在孩子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过程中,通过判断、尝试等活动,孩子学会了做事情,懂得了许多不懂的东西,知道了许多游戏规则和社会规则,他们的智慧增长了,社会化进程也循序渐进地完成了。

在玩耍的过程中,孩子嬉戏、奔跑、跳跃、攀爬……玩得花样越多,越能较多地接触自然和社会,越能调动起全部感官和意识活动。这样的孩子身体更健康,脑子更活络,精力更旺盛,认识世界的本领更强。而这些综合素质,是孩子将来学习文化知识的保证和成才的基础。

2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从小培养孩子的实际操作能力,是保证儿童高分高能的重要方面。对于幼儿,家长要善于根据年龄段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3岁以后的孩子,应该让他学会自己吃饭、洗漱、铺床叠被,以及上床之前放好自己脱下来的衣服、鞋袜,学会收拾自己的私人物品等。5~6岁的孩子,可以安排一些扫地、浇花、抹桌子,或是去取奶、拿报纸等简单的事情。孩子做事越多,大脑的发育越全面,思维越活跃,孩子越感到快乐。

3别把学科的学习提前

科学研究证明,绝大部分知识的最佳启蒙时期是在4~8岁。如果在这段时间只是把孩子限定于学习教科书上的那些知识,那么就会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

家长可以在孩子小的时候根据生活情境,教孩子某些学科的知识。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就要像上学那样全力以赴地去把知识学会、学懂,只要孩子听懂了、理解了就够了。如果因为苛求孩子必须掌握这些知识,而荒废孩子情商、性格、气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相当不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