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高分高能孩子的120种方法
11010800000014

第14章 方法鼓励和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人。思考是一个充满了分析、判断、发现、创新的大脑活动过程,是一个人学习知识不可缺少的重要能力。如果一个孩子不懂思考,即使读了再多的书,脑子里堆满了书本知识,充其量也不过是个没有思想的、背书的“驴子”,无任何价值可言。

所以,有远见卓识的家长都注重锻炼孩子的思考力。张冰瑶的爸爸就会经常给女儿出一些动脑筋的小题目。

星期天,爸爸给张冰瑶出了一道数学题。题目是这样的:a(b x)一b(a x),a、b不相等,求x。

张冰瑶算来算去,怎么也不得要领。她反复想,如果ax—bx,a不等于b,那么x到底等于什么呢?猛然间,思路开了,如果一个数乘以另一个数还等于它,那就说明要么前一个数是0,要么后一个数是1,a不等于b,后一个数是1不可能。“对呀101爸爸,x=0,对不?”

爸爸笑了,对女儿说:“爸爸并不是想考你,只是想锻炼一下你的思考力!”听了爸爸的话,张冰瑶乐了,在思考的过程中她体验到了开动脑筋想问题的快乐!

学习重在理解,只有经过独立思考,消化了所学知识,才能使之成为自己真正掌握的知识。所以,要想让孩子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需要家长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1鼓励孩子多提问题家长鼓励孩子提问题能够促进孩子的积极思维。发问本身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孩子在思考的过程中,思维从一个主题跳跃到另一个主题,寻找答案。

家长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做到有问必答。倘若孩子提出的问题家长也不懂,不要顾及面子,直接告诉孩子自己也不懂。然后和孩子一起查阅有关资料,查找答案。

2引导孩子思考

当孩子在做智力测试、图画捉迷藏、猜谜语等益智练习的时候,如果孩子不懂如何开动脑筋家长不要说孩子笨。家长不妨从旁给孩子一点点小提示,逐步引导,等孩子掌握了一些小规律、小窍门后,再让其独立思考。这样,循序渐进,孩子就会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3多读书,多思考

学习知识的过程,即为思考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指导孩子开动脑筋,不断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将零碎的知识变得系统,将感性的知识变成理性,孩子就懂得了思考。

比如,在读一本好书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教孩子对书籍的内容、写法、人物、观点等不断地归纳、总结。放到同类书中进行比较,使知识不断系统化、扩大化。读书的过程中,家长要教孩子勇于质疑,自己寻找答案。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就请求他人给以解答,在这个过程中就能极大锻炼思考力。

4在游戏中思考

孩子在玩占山头、下跳棋、打扑克牌、下围棋等的过程中,陷入被动状态的时候,如果家长鼓励孩子:“使劲想!使劲想!思考一会!”孩子就会勤于思考。如果家长为孩子下一步好棋、打一张好牌而拍手叫好,就会更加激励孩子思考的潜能。

5不制止孩子的争吵

当孩子与同学、朋友一起玩,发生争吵的时候,家长不必担心。辩论和争吵的过程是孩子通过语言表达自己观点的很好契机,争吵过程中孩子调动大脑中所有知识和经验的储备去思考,整个思维活动始终处于高潮,可促使其逐步学会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等最基本的思维方法,能够不断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逻辑性。所以,当孩子与伙伴发生争吵的时候,家长不要马上制止,因为这个过程有益于孩子大脑的发育与语言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