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高分高能孩子的120种方法
11010800000116

第116章 方法绝不挖苦、讽刺孩子

在家长眼里,不听话的孩子就是不懂事。好好说话,他们不听,于是家长就开始挖苦、讽刺孩子。殊不知,孩子的自信就在家长的挖苦、讽刺中消失殆尽了。每个孩子都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表现差不是品质的问题,只要耐心教育,孩子就能学好。

魏力池如今就读于一所名牌大学。他能够有今天,离不开母亲的精心培养。当然,每个家长都在精心培养着自己的孩子,但是魏力池的妈妈更不容易,付出得更多。

那年秋季,魏力池读小学四年级,老师来家里家访,把魏力池在学校的表现一一传达给了妈妈。打架斗殴、不好好听讲、欺负人、恶作剧、破坏校园设施,还不承认错误。有一天,爬到学校附近的一家农户里,去偷摘苹果。

老师委婉地向妈妈表达出对这个孩子的失望。这么一个劣迹斑斑的孩子,哪还有前途可言?

魏力池躲在屋子的角落里,看到妈妈静静地听着,眉头拧成一团。不时地向老师表示出歉意的微笑,笑容里满含着谦卑。

魏力池的心里很不是滋味,虽然妈妈没有怨他,也没有打他。但他知道,母亲拉扯他很不容易。自从父亲去世后,妈妈就没有过过一天舒服日子。

那天,魏力池早早地就睡下了。妈妈做好晚饭,见魏力池睡下了,就收了起来。当妈妈默默做着这一切的时候,魏力池泪如泉涌,他平生第一次产生了报答母亲的想法。

夜间,他听到了妈妈的抽泣声,更是心如刀绞。魏力池知道妈妈一定有话跟自己说,但是善良的妈妈又不知道怎么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更合适。

第二天早上,娘俩吃早饭的时候,妈妈对魏力池说:“小池,妈妈知道你是个好孩子!妈妈希望你争气!”

魏力池一下哽住了,他擦干眼泪,对妈妈说:“妈妈,我一定会的!我一定争气!”从那以后,魏力池跟变了一个人似的,他不在嘻嘻哈哈,而是专注于学习。学习成绩节节攀升,小学毕业,以最高分考入了当地最好的中学。魏力池觉得,自己的变化离不开母亲的信任和爱护。母亲的理解使得他不屈不挠改正了自身的问题,跨进了名牌大学的校门。

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信任和鼓励远远胜过对孩子挖苦和讽刺。每个孩子都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适应语言挫折的能力较成年人来说很差,很容易被利剑一样的挖苦和讽刺击伤。所以,改变表现差的孩子,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1认清挖苦、讽刺的危害

当家长挖苦、讽刺孩子的时候,会使得孩子以为自己很失败、很无能,有的孩子干脆放弃努力。

尊重是相互的,面对父母带有歧视的语言,孩子心里会记恨父母对自己的不屑,拒绝与父母沟通。家长要明白,最能伤害孩子的往往是家长,因为家长是他们最爱的人。经常被家长挖苦、讽刺的孩子,心中会留有一道深深的伤疤,成为横亘在亲子之间的一道鸿沟。

家长的说话方式影响着孩子。耳濡目染地,孩子也就学会了这种“挖苦、讽刺式”的语言,不利于孩子与他人沟通。

2放弃语言暴力一个经常用挖苦、讽刺的语言和孩子说话的家长,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他一定还会肆无忌惮地批评孩子、呵斥孩子、埋怨孩子,甚至给孩子扣上各种各样的帽子。

家长的语言暴力,对于孩子改正错误不但没有半点好处,更不利于家长实现自己的教育意图。所以,家长好好跟孩子说话非常重要。

3从孩子的角度思考美国教育家塞勒·塞维若说:“每个人观察认识问题,都会有自己的视角和立足点。身份、地位不同,所得的结论就不同。父母与子女间的年龄悬殊、身份不同是影响相互沟通的重要原因。若父母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思考,一切将迎刃而解。”

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不管父母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精英,都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的身上,要多多与孩子沟通,从孩子的立场出发去判断孩子的行为,就能理解孩子。

4宽容孩子的缺点即便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由于孩子的认知还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差,改正也需要一个过程。这个时候,家长不要急,耐心等待孩子的自我纠正。如果一味的挖苦、讽刺,导致孩子记恨父母而产生逆反,不接受甚至违抗父母的教育,就可能从此堕落下去。

对待有缺点的孩子,家长的宽容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更利于孩子改正错误。孩子因为感动于父母的真情,反而能够增强上进心,使得孩子以顽强的意志改正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