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长牛市,改变炒法:获利百倍的价值投资法则
11010700000030

第30章 金融危机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事实上自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危机决不是短期现象”。从历史经验看,资产泡沫危机一旦来临,总是来势迅速,毫无先兆。那些在早期将巨额资金从境外投入到中国大陆的国际游资在中国或世界资产泡沫破裂之前将再次成群结队采取统一行动,突然将巨额资金撤出,1997年至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这种情况,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对此加倍小心。在深度市场化和快速全球化进程中,金融危机一旦爆发,如果不能有效地加以控制,将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从以往危机给一些国家造成的社会局面看,较为明显的社会后果有以下几种:

1.社会心理危机。金融危机使居民正常的社会心理遭到重创。社会心理危机的主要症状是:恐慌、冷漠和失望,表现在居民对正在不断大幅贬值的本币的低信任和对政府的低信任。金融危机爆发后,本币币值的一路狂跌以及央行的无实际支付能力,使老百姓利益受到严重损失。更严重的是,老百姓无法将自己存在银行里的钱取出。短期内,居民再也不会自愿将手中的钱存入银行。而在金融危机前就已外流的巨额国际游资倒流国内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2.无力抵御风险。由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结果往往导致市场恐慌、社会动荡、政局不稳乃至政权更迭。中国目前金融领域问题较多,不良债权居高不下。一旦危机爆发,其风险释放的能量将是巨大的。

3.中产阶级被扼杀在摇篮中。在金融危机中,作为社会稳定基石的中产阶级这一群体首当其冲,遭到重创,霎时间被扼杀在摇篮中。中小企业家作为中产阶级的主体遭受的损失最为严重。在危机中,他们不仅蒙受物价上涨、本币贬值的损失,而且他们苦心经营多年的企业在金融风暴引致的经济危机中将可能毁于一旦。金融危机不仅使中小企业家的利益受损,更为严重的后果是该群体失去了对国家金融系统的信任,而且形成一种抵触情绪,这种连带效应必将对一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虽然这种消极影响尚不如其他问题(如银行体制、债务问题)那么明显,但它对政府恢复经济和重建正常经济秩序会产生深远的破坏作用,至少其中的消极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笔者认为,在一个持续性经济危机的国度里,中产阶级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金融危机以及嗣后相伴出现的经济危机会使得中产阶级的形成成为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这是因为:经济全面萎缩,生产持续下滑,经济长期在低谷中徘徊,这种局面将直接抑制中小企业的生长环境。而由于危机导致的国家财政状况十分拮据,政府面临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不可能对中小企业有更大的支持力度,杯水车薪只能是维持,根本谈不上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能发展多久呢?更重要的是,中产阶级的生成在危机后缺少了一种稳定的政治环境。

4.信心危机。信心危机不仅意味着银行的挤兑现象,更意味着国人对政府的信任度将降到最低,政府支持率创下历史新低。随着危机后果的进一步加深,这一支持率还将更低。信任危机导致社会和国家治理无力,伴随而来的是政治危机、信心危机等其他危机。

5.社会冲突。危机将使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暂时放缓,不断增加的失业人口,贫富差距的扩大,腐败蔓延以及各种社会矛盾纠集到一起,会引起人民群众的普遍不满,从而引发政治动乱。从社会学的意义上说,危机的存在反映了社会缺乏一种整合的向心力。同时,对于社会危机危害性的低估,也将导致政府忽视对突发社会问题的预控和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6.政局动荡。原本是金融和经济的危机,可能迅速演变为政治危机。所谓政治危机主要是指社会出现了大范围的社会不满、骚动,甚至动乱。高层也可能发生人事更迭。政局动荡一直将在危机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并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负面因素。

7.国际对抗。国际上一些抱有意识形态存见的国家和人士会对与自己的意识形态相左的国家说三道是,趁火打劫,试图把这趟浑水搅得更浑。上个世纪90年代俄罗斯和东欧地区出现的局势动荡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8.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层面的危机。经过危机“浩劫”,人们原有的价值观体系被彻底摧毁,新的价值观体系又尚未形成。在这种状态下,一国要想建立法制和民主制度将变得更加困难,社会风气和道德规范的重建将成为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

9.最后,危机后果的波及效应很长,其持续时间的长短是以政府高层是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扭转危局,以及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的好转拐点作为先决条件的。如果说我们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是正确的话,那么,由世界资产价格狂涨引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将同样会给中国带来雪上加霜的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