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长牛市,改变炒法:获利百倍的价值投资法则
11010700000012

第12章 对“黄金五年”形势的研判

中国股市的长期繁荣才刚刚开始。以什么样的视野和高度去看待股市,会决定投资者今后的财富结果。未来五年,中国牛市将制造出许多的百万、千万、亿万富翁,我们应该振奋精神,全面备战,积极行动,迎接盛世中国盛世财富的到来!在长牛市市道面前,裹足不前只会痛失这一生中最好俄历史性投资机遇!用巴菲特的投资眼光和选股原则,精选长牛市道收益能翻十倍的大牛股,然后在价格相对低估的时候买进。坚定看好人民币升值受益板块、机械装备板块、自主创新与消费升级优势板块。一旦买入,就长久地照看好集中持有的几只股票。我们建议只要股票市场不发生系统性恶化,保持投资组合至少5年不变。可能的话,越持久越好。同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始终不被股票价格的短期波动所左右。

中国股市作为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举足轻重的一极,已经步入了长期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其“晴雨表”功能也将不断得到真正体现。在未来不断向上突破的大牛市道里,出现调整甚至大幅调整,都应被看作是正常的技术回档和修正。只要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变,那么,支持股市长期上涨的动力始终存在。当然,随着股指的不断攀升,泡沫化难以避免,因此也可以说,未来几年,A股必将在“泡沫化”的长期争论中不断前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中国股市的长期繁荣才刚刚开始,投资者现在就裹足不前,甚至轻言退出市场,是愚蠢的决策和行为,只会丧失一生中最好的投资机会。

显然,中国未来五年的超级长牛市是一系列经济增长因素“合力”作为重要推手的:

1.中国经济于1992年进入工业化进程的初级阶段,1999年进入工业化进程的成熟阶段,2010年左右进入工业化国家的行列。根据日韩等亚洲国家发展经验来看,工业化成熟阶段的两大特征(一是经济依然会高速增长,二是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主要是各种机器装备制造业开始快速发展),我们完全可以作出“中国工业化进程已进入关键性阶段”的重要判断。而中国作为世界工业制造基地进程的加快,新农村运动的方兴未艾,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国内庞大消费市场面临全面升级等,加重了我们对这一判断的砝码。

2.中国正迎来股权分置后改革时代,表现在:政策与制度变革的力量;股权激励、资产注入;严厉监管下更良好的公司治理和诚信;大盘篮筹注入新鲜血液;金融创新产品不断出现,为不同的风险偏好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权;券商——中介机构大治之后活力再现;机构——投资主体队伍的跨越式壮大;QFII-—走向国际化的需求方;国务院批转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8个部委联合清理大股东占款问题。总之,无论是上市公司的数量、质量,还是资本市场的参与者,都将在这个市场里获得长足的发展。金融创新更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打开了广阔的空间,使得证券市场能够满足各类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参与市场各方利益主体的共同基础变大了,有了共同经营好上市公司的内在动力和机制。

3.从2002年开始,中国进出口贸易开始快速增长,进出口总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比重从4%上升到2006年的8%左右,外汇储备在6年里增长了6倍,国内资本流动性开始充裕,中国开始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之一。伴随着这一过程,国际资金流入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A股市场也将成为国际资金的重要配置中心。流动性充裕带来了中国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由于行业发展的周期性差异,如果说2006年是中国房地产和证券两大类资产的重要分水岭的话,那么,2006年之前的流动性充裕更多地体现在房地产市场上,而从2006年开始转向证券市场。

4.人民币升值周期正好和全球资本泛滥相耦合。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大肆渲染,使得全球过剩资本以各种名目(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和战略投资等),以各种身份(房地产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以及经过改头换面的对冲基金等)一拨一拨涌入中国。这些全球性流动资本流入中国的结果,在使外汇积累不断上升的同时,通过结汇把全球过剩的流动性都输进了中国,M2或者M1甚至两者同时增长,从而完成了一次国际流动性与中国流动性的重要接轨。中国资本市场对世界的日益开放,加大了全球泛滥资本对中国下注的筹码。而这个赌注显然又是建立在中国非市场化汇率机制这个缺失上的。因为中国开放程度越大,人民币升值压力越大,同时外资进入中国越方便,在中国套利的机会也就越大。这一趋势至少在未来五年的时间内不会改变。

5.2006年是A股市场的重要转折年。随着股指的大幅上涨,以及大量优质大蓝筹的价值回归,A股市场一举成为全球第九大股票市场。2006年的指数涨幅,更是高居全球主要股票市场之首,中国A股已经引起全球资本市场的密切关注。近年来,A股结构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成为全球资本市场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经过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航空等一些大型H股的回归,A+H股占沪深市值的比重已从2005年末的18.3%剧增到2006年年底的45.8%,从而实现了自A股成立以来首次与国际市场的高度联动,A股与H股形成的良性互动成为推动A股不断上涨的重要原因。

引起国际市场高度关注的一个更重要原因是上市公司绩效的大幅度提升。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下跌对整个上市公司利润的提升、两税合并行将实施,以及新会计准则的引入等,都将使上市公司总体盈利能力自2006年起重拾升势。我们预计,2007年、2008年上市公司业绩仍将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增长率分别为30%、20.1%,同时预计2007年、2008年沪深300指数下的公司业绩增长率将为32.63%、24.2%。事实上,我们上述的盈利预测是非常保守的,说它保守是因为我们并没有将另外一些重要因素考虑进去,例如,股权分置改革后的制度变革力量;股权激励与市值考核;市场与投资主体态度的变化;优质资产注入、资产重组以及整体上市等。同时,随着市场的发展,新的变革因素还在如雨后春笋般地涌出。如果将这些可见的和不可见的因素都加总起来,我们完全相信,未来五年A股的盈利增速将极大地超出我们的保守预估。

鉴于上述观点,我们认为:

(1)由中外宏观经济营造的良好大环境氛围下的上市公司盈利增长、本币升值、估值水平等在牛市中的合理扩张,将成为未来五年推动中国股市上涨的主要动力。我们测算,上证综指盈利增速为24%、本币升幅15%~20%以及市盈率估值水平将达到25倍。未来五年的前三年(2006—2008年)市场整体估值水平相对合理,整体上不应有明显的泡沫出现。在国内外充裕的流动性及良好的宏观和微观基本面推动下,市场将维持不断盘升的格局。

(2)同时也要看到未来五年A股市场的风险因素,它们主要包括:美国经济出现增速放缓明显乃至衰退的迹象;中国A股公司的盈利增速在五年为期的后两年可能出现剧烈波动甚至下降趋势;随着通货膨胀严重,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将可能超出市场的预期;本币升值速度将在2010年后开始逐渐减弱。尽管这样,我们仍然认为,在这五年为期的时期内出现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比较小。

我们的结论是:在中国经济发展大方向难以改变的宏观背景下,未来中国股市不长牛都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