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军事之最
11010500000025

第25章 我国最早进入太空的人

1.发动云南起义

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生于1882年12月18日。其父名正陵,母王氏,生子3人,艮寅为长。其家世代务农。艮寅6岁开始入塾受业,13岁中秀才。1893年春,他步行到长沙,考入由梁启超、谭嗣同主办的时务学堂,从此与梁启超结下了既是师生,又是同志的不解之缘。

1898年9月,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被杀,梁启超出逃日本。在此之前艮寅参加了湖南巡抚陈宝箴举办的留学生预备考试,并以第2名入选,结果因变法失败而未能实现。他又去武昌,投考两湖书院,因是时务学堂旧生而遭拒绝。1899年,艮寅赴沪,投考南洋公学,得梁启超来信,约他去日本。他得到既是学友又是老师的唐才常的资助东渡,入日本大同高等学校,研究政治哲学,后又入横滨华商东亚商业学校,不久加入唐才常的自立会。1900年4月,他随唐才常回国,准备发动自立军起义,事泄,为张之洞屠杀多人,艮寅幸免,遂改名蔡锷,取其锋芒锐利之意,以明投笔从戎之志,重返日本。此后,入陆军成城学校,1902年毕业,自费考入东京士官学校第3期,1903年毕业。在日期间,蔡锷先后以博孟、奋翮生、锥击生的笔名在梁启超主办的《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发表文章,其观点,多受梁启超、杨度的影响。

1904年,蔡锷回国,应江西巡抚夏时之聘,任续备左军随营学堂兼监督。1905年初,应湖南巡抚端方之聘,任湖南教练处督办,兼武备、兵备学堂教官。7月,应广西巡抚李经羲之聘,任广西新军总参谋官兼教练官和随学堂总理官。1906年秋,奉命去河南彰德参观秋操演习,被派为中央评判官。同年,任新办广西陆军小学监督。1908年,任新练常备军第一标标统。1909年,任龙州讲开堂监督。1910年,任新军混战协协统、学兵营长等职。在广西期间,蔡锷一方面继续与老师梁启超保持联系,同时又不断接触谭人凤、李燮和黄兴等人,这对他本来偏向改良的观点不能不有所触动。1911年初,由已经调任云贵总督的李经羲推荐,蔡锷任云南新军第19镇第37军协统。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在各地纷纷响应的形势下,蔡锷经过周密部署,于10月30日晚八时发动起义,到次日午前,占领省城。19镇统制钟麟同当场被杀,军事总参谋靳云鹏化装潜逃,云贵总督李经羲避入法国领事馆。云南起义成功,蔡锷被推为都督。此后,蔡锷在各负责部门换上同盟会员或同情革命的人,在财政、交通、教育等方面进行若干整顿,使云南面貌为之一变。蔡锷本人为官尤其清廉,他主动提出把自己月薪降到60元,仅相当于营长级薪金,这在各省都督中是最低的。

由于受中央集权思想影响较深,蔡锷此时对革命派和袁世凯均无深刻认识,因此,曾支持袁出任总统。在1913年的“二次革命”中,也倾向于袁,并尊袁令入川围剿熊克武,虽未交锋,但此时他的态度还没有倾向革命派。

2.打倒北洋军阀

1913年10月,蔡锷辞掉云南都督职务,来到北京。他有才干,也很有声望,是北洋系以外颇有影响的人物。到京后,袁世凯先后任命他为陆军部编译总裁,全国经界局督办,统率办事处办事员、政治会议议员、参政院参政等职,并加昭威将军称号。如此众多的头衔都是只赏高官,不给实权。这反映出袁世凯对他既怀疑又惧怕而又不得不装出重用的态度。

蔡锷本人,曾对袁世凯存有一些幻想,到京后,发觉了袁氏父子的阴谋与野心,目睹袁氏小朝廷的倒行逆施,逐渐对袁不满。

1915年5月,袁氏政府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8月,杨度为首的筹安会成立,袁世凯称帝的野心暴露于天下。第2天,蔡锷即到天津梁启超家中秘商对策。不久,梁启超的著名文章《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发表,这使袁世凯增加了对蔡锷的注意,并于10月暗中派人搜查了他的住宅。在这种情况下,蔡锷假装意志消沉,经常出入于京城八大胡同馆,甚至装作赞成帝制,暗中却把家眷遣送回籍,以防不测。11月11日,已染喉疾的蔡锷假装治病,到天津与梁启超再商反袁计划,并与云南故旧联系。11月19日更名易装取道日本经香港,于12月21日抵昆明。

当时,云南军界早已开过秘会,并有少量部队北上入川,李烈钧、方声涛等人也先后到达。但云南都督唐继荛态度暧昧,因而云南迟迟未动。蔡锷抵滇后,先后与唐继荛商讨九次,并做了下属人员的大量思想工作,最后决定起义。1915年12月25日,由蔡锷、唐继荛、任可澄、刘显世、戴戡联名通电,声讨袁世凯,宣告云南独立。26日,云南正式成立护国军,蔡锷任第1军总司令,北上入川;李烈钧为第2军总司令,出兵湘粤;唐继荛以云南都督兼任第3军司令,坐镇大本营。其中,蔡锷所率的第1军是主力,其处境也是最困难的。他们以几千人抵挡万余装备精良的北洋军,力量对比悬殊。但他们依地形气候等有利条件,又深得当地百姓的拥护和支援,因此能不断取胜。这时,蔡锷已喉疾严重,声音嘶哑,面容憔悴,但他身先士卒,英勇奋战。在他统率下,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奋战,终于摧垮了四川的北洋军队。这样,袁世凯迫于全国的压力,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但仍想保住总统的地位。蔡锷等人坚决要求袁世凯下台,1916年5月8日,滇、黔、桂、粤、浙五省在广东肇庆成立军务院,蔡锷等15人被推为抚军。6月6日,袁世凯在举国声讨声中死去。6月7日,黎元洪依法继任,命蔡锷为四川督军兼署省长。

蔡锷此时病情已十分严重,他保荐罗佩金、戴戡代理职务,向北京政府辞职出外就医,8月9日离成都,22日到上海,为梁启超《盾鼻集》写序。9月20日,蔡锷抵达东京,入福冈大学医院治疗,终因病情过重医治无效,于1916年11月8日逝世,终年才34岁。北京政府迫于舆论压力,拨款2万元,为其行了隆重的国葬仪式,蔡锷的遗体安葬于长江边岳麓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