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丰臣秀吉(六)
11002700000066

第66章 青年幸村(1)

“德川太不讲理了!”“既如此只有一战!管他什么大国!”

“等到将沼田交给北条只剩下一座上田城,再被故意刁难,最终招致自我毁灭,与其如此不如一战。”

“我等虽是小众,但却有信浓高原地势,只要支撑到冬天,周围的情势也必有变化。”

“不不,家康也是位名将,必定会派来大军在盛夏时节一举攻克。我们必须有这个觉悟,作好准备。”集结在上田城举行军事会议的真田一族,二话不说都是主战主义。所有人的脸上都写着与其继续隶属大国被颐指气使不如一战,一副扯断隐忍之弦的表情。

但即便上田、沼田两个领地加在一起,总兵数也不过两千,武士不足两百,势力弱小。如今的德川已不是昨日的德川,以如此小众真的能与强大的德川战斗吗?

一提及这个问题,所有人脸上都露出不安。虽然有城主真田昌幸、老臣赤庄伊豆守、高槻备中守、小池淡路守、侍头根津长右卫门、大熊源右卫门、丸子众东条又五郎、米泽大隅守,还有外臣板垣修理之助等人在,但其中却只有一个人看起来气定神闲,就是城主的次男真田弁次郎幸村。

弁次郎幸村是年十七岁。“阿弁。”他的父亲总是习惯如此称呼他。

“你是否也有什么要说的?眼下正是一族存亡之际,无须像平日一般谨慎。有何想法只管道来。”

“是,那么……”阿弁稍微膝行近前,“我就说说我的愚见。”“嗯。”自己年已十七的孩子在这种时候会说出什么,父亲就像要见证十七年的养育所结出的果实般一直注视着他。“我赞成方才外臣板垣修理之助大人的意见。不管如何逞强,很明显微弱小国是无法战胜大国的……因此,向越后的上杉景胜大人请求援军是最好的策略,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不过,阿弁,关于此事你刚才也听到了吧,如今上杉家不可能会答应我们的请求,而我昌幸也很难启齿。”

“是的。理由就是我真田家此前曾隶属上杉家,后来却破坏友谊奔向北条家,又转为德川家的党羽,也就是担心曾经背叛的我们对上杉大人而言已经毫无信用可言了吧?”

“没错,正是如此。”“对上杉家而言,如今大概正嘲笑着期待我们灭亡吧。但即便是这样,也必须拜托上杉家不可,否则我等必定会灭亡。不管要忍受怎样的耻辱都必须存活下去。”

“话虽如此,却没有方法能说动不可能说动的上杉啊。”“有!若当作没有的话自然就没有,然而这是生存之道,必须要让它有才行!”

幸村是这样解释的:“如今纵观各国势力和版图变迁,根本不必一一细数诸国城主,只考虑大阪秀吉和东海家康这二者便足够了。我等既然已经脱离德川,此后的命运理所当然便只有靠向大阪方面了。”

很明确的时势观点,昌幸和众人也都点头认同。“上杉家的外交政策也以这二者为目标,而且采取的是对双方都不即不离的观望主义。所以即便我们因脱离德川而请求支援,上杉是否不惜与德川正面为敌也要帮助我们,这非常值得怀疑……尤其父亲还在烦恼现如今已无颜面对上杉家,很难启齿此事。”

昌幸的脸上毫不隐瞒地露出正如幸村所言的苦恼之色,再次深深地点点头。

幸村继续说道:“唯一的方法便是直接派使者去大阪城,向羽柴大人细说原委,抱着恳求能救助我等的除了大人别无他人的态度。洞察秀吉公的内心,此事与其说是麻烦,不如说是有鸟儿刚好飞来,喜不自胜。而理由,观望大阪和浜松之间自小牧以后冰冷的和睦状态,还有今春来大阪方在纪州、四国的积极行动,即便三岁儿童也能明白。还有,若是大阪的秀吉公决定在我们背后支持,就算上杉也无法疏忽对待。哪怕我等请求援军,我想不用遭受多少不光彩的屈辱,上杉家为了自身考虑也会答应下来的吧。”

“阿弁!”幸村刚一说完,父亲昌幸便声音哽咽地大赞其非凡的构想,“说得好!

就因为我等乡间武士总以井底之蛙的眼光,只关注身边之事,才会忽略阿弁所说的大局情势。各位认为如何?”

以板垣修理之助为首,在座老练智慧的将领们看起来都犹如刚被十七岁的弁次郎幸村启发一般,异口同声道:“我等对少主的话深感认同。持续三日的议论也因弁次郎大人的这番话,让我等心中有底了。”

“那么由谁出使前往大阪城呢?”说到这个问题,人们再次犯难了。拜见盛极一时的秀吉,进入只在传言中听过的大阪金城,作为一个弱小山国的家臣,越是有自知越是会情不自禁地感到怯懦。

“就让我去吧。”幸村主动向父亲请求担当使者的责任,而随从者则希望派板垣修理之助同行。修理之助虽是作为外臣寄身此处的浪人,但他的父亲乃是甲州有名的将领板垣信形,平日里与阿弁也很是性情相投。

“切忌被德川家的人发现!”父亲和族人提醒阿弁要万分谨慎。踏上旅途的二人假扮成修行中的乡间武士兄弟去上方参观的模样,从中仙道木曾路潜行去往了大阪。二人靠着一点点关系先拜访了浅野弥兵卫长吉的府邸,然后由弥兵卫带到大阪城见到了秀吉。此时秀吉刚完成四国平定,正松了一口气。这时,意料之外的真田家却从信州一个小地方提出了请求。事情虽小,对他来说却是件不容错失的好事。“嗯,嗯……好,我明白了。”秀吉立即下定了决心。但他并未回答允诺与否,只是一直注视着使者真田弁次郎的模样。特别是在弁次郎幸村为了说动秀吉,耳朵上晕染着年轻的激情,毫不怯懦地阐述自己的意见和恳请时,秀吉就像听入迷了般眯起了眼睛。

“你说你是真田大人的次男,那今年多大了?”弁次郎回答秀吉的问题,说今年十七岁了,然后秀吉又再问道:“兄长呢?”

“兄长昌辉在天正三年追随武田胜赖大人出征长筱合战,对上德川军战死了。”

“你一定感到很遗憾吧。”“那时我才七岁,什么都不记得。”“但作为骨肉至亲,对德川家还是心存些许憎恨的吧?”

“此乃春秋世代惯有之事,怎能抱着一个又一个的私人恩怨终生不放。即便是德川大人,倘若不是这次向父亲施加那般不合理的威压,想来父亲也不会特意派我出使大阪城,请求贵当家的庇护。”

“那么……若是秀吉回绝了汝等一族的请求,真田大人又当如何呢?”“若是如此,虽不知父亲作何打算,但我自己必定会忍下一切屈辱,立即顺从浜松大人(德川)之意,为他日积蓄力量,不久当德川军大举攻上大阪城时,便作为先锋立下些微功劳,以作为报答大人今日好意之礼。”

“哈哈哈哈!”秀吉不得不大笑道:“浜松大人与我秀吉前日刚缔结和睦,如今可谓关系极佳。又怎会有德川军攻上大阪之日呢?”“若没有的话,自是贵当家之大幸。不过我等小国之辈,为了自保则必须在贵当家和浜松大人之间择一依靠。若贵当家不接受请求,那我等就算闭上眼,也不得不屈从于德川大人。世上虽看起来有众多大国小国,但不出数年,天下必定会统一。也就是说,不是贵当家便是浜松大人。因此,我族归向哪方,毋宁说完全是依大人您的想法而定。”

此番言论正确地直指大局趋势。这个不似出生在信州山国且尚未成年的少年,初次身临即便是诸侯亦心存畏惧的大阪城,竟敢在自己面前如此大言不惭。秀吉很是喜欢弁次郎的使者风采,一直注视着他道:“好好,要靠就选大树之荫。就依靠我秀吉吧,我会庇护你一族之人,不必担心。”

秀吉似乎对这个少年使者尤为中意,当晚将他留宿城中进行招待,翌日又赐予时令服装和长刀,让他回了故里。

启程时,弁次郎幸村为谨慎起见再度向秀吉道:“回国后我会好好向族人传达大人之言,并付诸实际。然而,与上杉家的交涉该如何做呢?”

“我会立即另派密使前往上杉家,请求援助汝等。这方面你也无须担心。”

“那么,也无须我等特意提出吗?”

“不,真田大人是真田大人,最好能去为过往之事致歉,再三请求援助。”

“铭记于心。翘首以盼的族人想必一定会万分高兴,绝不会忘记大人的这份厚恩。”

阿弁急忙地返回了信州。谁又能想到,二十多年后,在守护丰臣遗孤与德川大御所的关东军的义战中,这个少年弁次郎会作为九度山的隐者真田幸村第一个出现在抵达大阪城的名簿之上呢?

阿弁归国后,真田一族立即着手上田城的战备部署,将此后前来的浜松使者逐回,切断通行要道,另一方面则通过上杉家的川中岛众,请求支援。

从大阪城发出的秀吉的亲笔飞书此时已经送达了越后,就算是上杉景胜也无法当作是地方上的小纷争而有所轻视。事态已经被逼至必须选择将本藩命运赌在秀吉身上还是家康身上的大分歧点上。藩论决定出兵,并紧急派出河田摄津、本庄丰前等将领,率六千川中岛众士兵前往。

德川方低估了真田。“昌幸确是信玄训练出来的善于打仗之人,但他只擅长山国小战,并非直面过大部队的兵法家。城池微小,人数不足三千的小国,或许看到浜松大军便会立即出来投降也说不定。”很多人都持这种看法。

德川军总数超过一万八千人。信州奉行大久保七郎右卫门,甲州奉行鸟居彦右卫门、保科肥后守、同姓弹正、诹访安芸守、平岩七之助、驹井右京等两州的联合军,另外井伊直政、城伊庵、玉虫二郎右卫门、矢代越中守等将领也从浜松前来与之会合。

八月上旬,这支大军在距上田城外一里开外的神川现出了整个阵容。从城头望去,其兵力是己方的十倍,军备的不同尤为醒目。特别是铁炮队等,无一不展示出在靠近中央的强国中自身的快速进化。

“若以这般人数和装备向城门进攻,我等必会全军溃败。应趁敌军横渡神川时攻其不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