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妈妈育儿百科全书(0-1岁)
11001600000036

第36章 婴儿的智力开发(7)

以10分为合格。

6.用姿势表示再见、谢谢、鼓掌、亲亲、虫虫飞、蝴蝶飞及其他:

(1)5种(15分)。

(2)4种(12分)。

(3)3种(6分)。

(4)2种(6分)。

(5)1种(3分)。

以12分为合格。

7.会给娃娃服务:

(1)盖被(5分)。

(2)拍他睡觉(3分)。

(3)抱娃娃哄他勿哭(2分)。

(4)不喜欢他,扔掉或摔他(1分)。

以5分为合格。

8.懂得害羞:

(1)当别人谈到自己时藏到母亲身后(8分)。

(2)躲到母亲怀中(5分)。

(3)不理会别人谈话(0分)。

以8分为合格。

9.会拿勺子:

(1)凹面向上盛到食物(10分)。

(2)凸面向上盛不到食物(5分)。

(3)拿勺子乱搅不盛食物(2分)。

以10分为合格。

10.大人帮助穿衣服时:

(1)会伸手和头配合(10分)。

(2)会伸手(5分)。

(3)不配合(0分)。

以10分为合格。

11.学爬:

(1)手膝爬行(10分)。

(2)手腹匍行(5分)。

(3)俯卧打转(3分)。

(4)俯卧不动(0分)。

以10分为合格。

12.扶物站立:

(1)横行跨步(10分)。

(2)扶站不稳(5分)。

(3)不能从爬行扶起站立(2分)。

以10分为合格。

结果分析:1、2题测认知能力,应得20分;3、4题测精细动作,应得15分;5、6题测语言能力,应得22分;7、8题测社交能力,应得13分;9、10题测自理能力,应得20分;11、12题测大肌肉运动,应得20分。共计可得110分,以90~110分为正常范围,110分以上为优秀,70分以下为暂时落后。如某题答案在及格以下,可先复习上月该栏目的试题,先做好上月的再练习本月试题,如某题答案在(1)以上,可跨越本月栏目的试题,做下个月该栏目的相应试题,使该栏目的进步更加明显。

教唱儿歌3首

我有一双小小手

我有一双小小手,一只左来一只右。小小手,小小手,一共十个手指头。我有一双小小手,能洗脸来能漱口。会穿衣,会梳头,自己事情自己做。

小白兔

小白兔,白又白,

两只耳朵竖起来,

爱吃萝卜爱吃菜,

蹦蹦跳跳真可爱。

虫虫飞

虫虫飞,虫虫飞,

飞到南山喝露水,

露水喝不到,

回来吃青草。

语言能力训练

1.学词音、词义

方法:9个月的孩子不但要教他听懂词音,而且该教他听懂词义,家长要训练孩子把一些词和常用物体联系起来,因为这时小儿虽然还不会说话,但是已经会用动作来回答大人说的话了。比如,家长可以指着电灯告诉孩子说:“这是电灯。”然后再问他:“电灯在哪?”他就会转向电灯方向,或用手指着电灯,同时可能会发出声音。这虽然还不是语言,但对小儿发音器官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目的:为模仿说话打下基础。

注意:家长还可以联系吃、喝、拿、给、尿、娃娃、皮球、小兔、狗等跟孩子说简单的词语。

2.念儿歌,讲故事,看图书

方法:每晚睡前给宝宝读一个简短、朗朗上口的故事,最好一字不差,一个记住了,再换别的以便加深宝宝的印象和记忆。

图书对宝宝来说是一种能打开合上的、能学说话的玩具,因此宝宝非常喜欢大人陪着他看图书,听大人给他讲书中的故事。图书画面要清楚,色彩要鲜艳,图像要大,文字大而对话简短生动,并多次重复出现,便于宝宝模仿。每天坚持念儿歌、讲故事、看图书,并采取有问有答的方式讲述图书中的故事,耳濡目染,宝宝就会对图书越来越感兴趣,对宝宝学习语言很有帮助。喜欢读书,对他一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的:帮助婴儿学习语言。

注意:这么大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一般几十秒到1分钟。只要孩子有兴趣,很高兴,就与他一起念儿歌、讲故事、看图书,否则就没有意义了。

社交能力训练

1.模仿大人动作

方法:小儿在注视大人动作的基础上开始用成套动作来表演儿歌。父母要先设计好全套动作并配上相应的儿歌或短语,每次动作都要一样,包括拍手、摇头、身体扭动、踏脚或特殊手势示范动作,孩子很快就能学会而且能单独表演。

目的:训练表演与模仿能力。

注意:学习时每做对一种都要表扬鼓励。

2.听爸爸妈妈的话

方法:爸爸、妈妈可事先准备一些宝宝熟悉的物品,比如几样玩具——汽车、布娃娃、皮球、摇铃等;准备几样日用品——小板凳、勺子、小塑料碗等;几样食物——香蕉、苹果、煮熟的鸡蛋等一些东西。游戏进行前,妈妈可和宝宝坐在一起,爸爸拿起一样东西,比如说玩具汽车,妈妈就说“玩具汽车”,加深宝宝的认识。再拿起一个香蕉,妈妈对宝宝说:“香蕉,这是香蕉。”这样,让宝宝明白每一样物体分别都是什么。然后进入游戏的第二步,爸爸挑几样东西分散放在屋内的各个地方。妈妈问宝宝:“宝宝找一找,宝宝的玩具汽车在哪里?”宝宝就会用眼睛去寻找妈妈问的东西。如此进行,妈妈把每样物品都问一遍。然后进入游戏第三步,爸爸把所有的玩具、用品都放在一起,妈妈对宝宝说:“宝宝,去把玩具汽车拿过来。”妈妈可协助宝宝进行第一次寻找,然后妈妈接着再说:“宝宝,去把香蕉拿过来。”游戏继续进行。

目的:训练宝宝能够根据父母的要求用眼眼寻找大人所用的东西,并伸手去拿父母所要的东西;训练宝宝的观察力。

注意:初次进行该游戏时,选用的物品应是宝宝极为熟悉的物品,随着游戏次数的增加,让幼儿认识的物品可日趋复杂。

以上游戏三步可同时进行,也可每次只进行游戏的一个部分。但是,必须是在宝宝熟悉上一步的前提下才可进行。游戏可选择一些闲余时间进行。

情感培育训练

1.取娃娃

方法:妈妈当着宝宝的面,用纸把一个布娃娃包起来,然后交给宝宝说:“娃娃哪儿去了?宝宝,把娃娃找出来!”宝宝会翻弄纸包,把纸撕破,最终看见娃娃出现了,宝宝会非常开心。然后妈妈再用另一张纸把娃娃包好,然后又慢慢打开纸包,把娃娃拿出来,多次重复这一动作,给宝宝看,最后让宝宝学会不撕破纸,就能取出娃娃。

目的:进一步提高宝宝手的活动能力和理解语言的能力。

注意:要在宝宝情绪好时做此游戏。

2.推不倒翁

方法:取一只会响的不倒翁教宝宝推动,在学习中让他观察,体会推得重,摇的时间长;推得轻,摇的时间短。

目的:意识到自己的力量,认识自己与客观物体之间的关系,形成自我意识。

注意:可以把不倒翁经常放在宝宝身边,让其推玩。

3.小小“指挥家”

方法:选择一首节奏鲜明、有强弱变化的音乐播放。宝宝坐在你的腿上,你从他背后握住他的前臂,说:“指挥!”然后合着音乐的节奏拍手,并随着音乐的强弱变化手臂动作幅度的大小,当乐曲停止时指挥动作同时停止,逐渐使宝宝能配合你的动作节奏。以后每当放音乐时,你一说指挥,他就能有节奏地挥动手臂。

目的:训练节奏感,理解动作与音乐的配合。

注意:时刻观察宝宝,当表现出不愿再玩时要及时停止。

视觉能力训练

1.挂起来看一看

方法:事先妈妈应先准备3个大小不同的杯子。这3个杯子分别为大中小3号,而且应该用3只有把、较轻的塑料杯子。

游戏开始时,妈妈和宝宝一起坐在地上,在宝宝的背后垫一个枕头,防止宝宝坐不稳而摔倒。妈妈先把3个杯子按大中小的顺序依次摆开。对宝宝说:“宝宝看,这是杯子,是我们喝水用的杯子。这个最大,这个最小,这个不大也不小。今天我们用这3个杯子来做游戏,宝宝要仔细看妈妈怎么做。”妈妈将最大的杯子杯口朝下放在地板上,再将次大的杯子倒着放在最大杯子的上面,最后把小杯子倒放在顶端。让宝宝看清楚后,妈妈把杯子推倒,重新再堆一次。让宝宝用手推倒,激励起宝宝参与的积极性,鼓励宝宝模仿妈妈的动作进行游戏。

目的:训练宝宝的注视观察能力,鼓励宝宝进行模仿;使宝宝明白同样的物体可以有不同的表现方法。

注意:妈妈也可以将杯子按次序套在一起,让宝宝寻找没在大杯子中的中号杯和小号杯。

2.回归位

方法:游戏前,妈妈先准备好一堆塑料球,一部分是红色,一部分是黄色。再准备两个纸盒子,一个是红色,一个是黄色。游戏让爸爸、妈妈和宝宝共同参与。爸爸、妈妈、宝宝都坐在地板上,爸爸独自一个坐在一边,妈妈搂着宝宝坐在相对的另一边,爸爸、妈妈的距离控制在2米左右。在爸爸的前面放上黄色的盒子,在妈妈和宝宝的前面放上红色的盒子,在中间放上红色的和黄色的小球。由爸爸先做示范,爸爸走到中间,一手拿起一个彩球,然后把手中红色的小球放在红色的盒子里,把黄色的小球放进黄色的盒子里,如此重复几次。然后在妈妈的指导下让宝宝来做这个动作。最初宝宝可能不熟练,但多做几次就可以让宝宝独自去进行。

目的:训练宝宝的观察能力,训练宝宝通过观察模仿的能力;训练宝宝手与上肢的运动能力;增强宝宝视觉、运动协调能力。

注意:红色的盒子、黄色的盒子都要大而且口一定要大,便于宝宝把塑料球投进去;爸爸的示范动作一定要仔细、缓慢,让宝宝看得清清楚楚;如果宝宝动作发展较好,可让宝宝坐在爸爸、妈妈的中间,移近盒子的距离,让宝宝把相同颜色的彩球扔进相同颜色的盒子里。但游戏不能太长,否则会造成宝宝疲劳。

听觉能力训练

1.丁当哪儿去了

方法:游戏前,妈妈先准备摇铃一个,干净的手绢一条。游戏时,妈妈让宝宝坐在床上,爸爸在幼儿身后扶着。妈妈手拿摇铃在宝宝眼前有节奏地摇着,用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当孩子注视摇铃的时候,妈妈突然用手绢将摇铃的一大部分盖住,并且微笑着对宝宝说:“咦,奇怪呀!宝宝的摇铃哪儿去了?宝宝找一找摇铃在哪里?”宝宝的眼睛就会去搜寻刚才还存在的摇铃。很快,宝宝的眼睛就会注视着盖着手绢的摇铃,这时,家长不要急于去拿掉摇铃的手绢,而是让宝宝稍微多注视一段时间,提高宝宝的注意时间。随后,妈妈把手绢拿开,说:“啊!原来宝宝的摇铃在这里。宝宝找到了,宝宝真聪明。”游戏继续进行。妈妈再次摇铃,再次遮盖……

目的:发展宝宝的观察力,使宝宝通过观察寻找当面藏起来的东西;发展宝宝的听觉,培养宝宝的辨音能力及节奏感,训练其注意力;引发宝宝用眼睛去找寻自己喜爱的东西,并伸手去拿;发展宝宝的记忆力。

注意:妈妈摇铃应有节奏,向左边两下,右边两下。而且摇的时候,最好也有节奏地摇摇头,方向和节奏与摇铃相同。这样,极易引起宝宝的共鸣,吸引幼儿的兴趣。游戏进行中,让宝宝寻找被手绢遮住的摇铃,宝宝在注视被手绢遮住的摇铃时,妈妈一定要掌握好宝宝注视的时间。时间太长宝宝注意力就会转移,时间太短达不到训练的目的;游戏进行的时间长短由妈妈根据宝宝的厌倦程度来决定。

2.玩过家家

方法:妈妈事先准备一个玩具娃娃,这个玩具娃娃要比较精细,即玩具娃娃的头发可梳可扎,眼睛要会动,玩具娃娃的衣服可以脱下、穿上,玩具娃娃有袜子、鞋子等,使得游戏时使用方便。再准备一套玩具餐具。游戏开始时,爸爸、妈妈一边说话一边玩过家家,让宝宝在旁边看着。爸爸、妈妈很精细、很缓慢地做每一个动作,比如说给娃娃穿衣服、系扣子,给娃娃穿袜子、穿鞋子,妈妈给娃娃扎头发。然后用玩具餐具给娃娃喂饭。喂完饭,妈妈对宝宝说:“宝宝,爸爸、妈妈给娃娃喂完了饭,现在娃娃要出去玩了,请宝宝给娃娃换身衣服,我们带娃娃出去玩。”于是,爸爸把娃娃的衣服脱掉,拿出一身衣服给宝宝,宝宝就会根据自己的观察将爸爸、妈妈的动作重复再做一遍。

目的:培养宝宝的听力、注意力、观察力、动手能力。

注意:该游戏每次进行时,可只做一部分动作,比如只让宝宝观察爸爸、妈妈如何给娃娃穿衣服,还可以继续其它的动作;具体内容的多少要根据宝宝的发展情况来决定。爸爸、妈妈在做示范动作给宝宝看时,一定要慢,动作清楚,便于宝宝观察和模仿。

动作能力训练

1.滚筒

方法:将圆柱体的滚筒(饮料瓶代替也可)放在地上,让宝宝用两只手推动它向前滚动,待他熟练后,再让他用一只手推动滚筒,并把它滚到指定地点。

目的:训练手指能力,并在戏耍中逐渐建立起圆柱体物体能滚动的概念。

注意:做对了,给予鼓励。

引导宝宝学走路

方法:要给宝宝创造条件,使他早日独立开步走,可以给他穿上布底鞋,衣着轻暖;再给他一辆小推车,让他在平整但不光滑的地面上推着向前学步而行,感知周围的世界。有时他会把小椅子放倒,推着向前走。一旦他发现这个新玩意儿可以推着走路,就会高兴地一刻不停地在屋里推来推去。你还可以给他特制一个巨型积木——一个结实的大纸盒(30厘米。×30厘米。×40厘米。左右),贴上有趣易懂的彩色图画,既可以围着爬、扶着站、推着走,又能学图画中的内容。

促使宝宝早日开步走的方法很多,如扶着宝宝腋下走;用长的浴巾从宝宝的胸前穿过两侧腋下,在后面轻轻地拽着让他向前行走;待他能站稳后,使他在妈妈和爸爸之间跨出1~2步,逐渐增大迈步的距离等等。

要注意方法,每次练习时间不宜长,但练习次数可逐渐增加。要循序渐进,从轻扶双手、扶单手到独站,最后独自行走几步。

目的:学会站立和开步走是宝宝身心发展中的一大进步,动作的发展使宝宝大开眼界,增长见识,促进了心理发育。

注意:防止意外是最重要的,学步的周围应当没有绊手绊脚的物件,没有桌椅的尖角,没有电、火、热水,柜子抽屉里没危险品等。如果宝宝不小心跌倒在地,也不要一副担心的样子,马上就去扶、抱,这时,你应当用亲切的语言鼓励他自己爬起来继续练习,这是最初的意志磨炼。

婴幼儿健身操

宝宝俯卧,两肘支撑身体,家长在孩子身后用双手握住宝宝的两只小腿,将双腿提起约30°。此时应让宝宝双手用力支撑,并向上抬头。可锻炼臂力和颈肌。

婴幼儿主被动操

婴儿主被动操是在成人的适当扶持下,加入婴儿的部分主动动作完成的。婴儿主被动操的动作主要有锻炼四肢肌肉关节的上、下肢运动,锻炼腹肌、腰肌以及脊柱的桥形运动、拾物运动,为站立和行走作准备的立起、扶腋步行、双脚跳跃等动作。用于7~12个月的婴儿。这个时期的婴儿,已经有了初步的自主活动的能力,能自由转动头部,自己翻身,独坐片刻,双下肢已能负重,并上下跳动。婴儿每天进行主被动操的训练,可活动全身的肌肉关节,为爬行、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础。

10~11个月婴儿培育

10个月婴儿的智能发育水平

这个时期又是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关键年龄,在行为模式的发展方面将出现一些飞跃性变化,也是对积极开发和培养小儿智能的重要时机,其主要的行为模式表现如下:

大运动:小儿能自己拉住栏杆站起,身体完全直立;能扶住栏杆走3步以上,一边走,一边移手。

精细动作:能用拇指和食指的指端捏住小丸,动作熟练。

适应能力:能主动拿掉杯子取出藏在下面的方木玩;能明确地寻找盒内的木珠。

语言:会模仿大人发1~2个字音,如“爸爸”、“妈妈”、“拿”、“走”等。

社交行为:懂得常见人及物的名称,会用眼注视所说的人或物。

婴儿的个性开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