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当代名家:蒋子龙自述人生
11001300000016

第16章 家有升学女(3)

我是六十年代第一个春天当上了海军制图员。赶上了我国界定自己的领海,美国军舰不停地侵犯我国领海,我们不停地发出警告,一次又一次打下敌人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赶上了北部湾战争,这都跟我的业务有关,经常要连续很多天不能离开绘图室;还赶上了著名的“度荒”,我人高饭量大,有个战友每顿饭都要省出一个馒头让给我吃。夏天我们支农,看见能吃的马荠菜就采下来,没带装菜的家伙,就脱下水兵裤,塞满了放在肩头扛回营房,像装备了新式救生设备。

战友聚会之所以迷人,就因为它像一条倒流的时光隧道,让我们重回当年,重温青春时期的种种梦想和碰碎梦想的命运平的变奇,淡的变浓,甚至连受到的挫折和打击也变成一种有味道的东西。

一个人当几年兵,就足够受用一生,感悟一生,回味一生。打上兵的印记,就永远是兵,刚当兵是新兵,三年后是老兵,退役后是大兵无论城市和农村,任何一个单位,人们对新来的复员转业军人统称大兵。不管他以前是工程师、学生、工人、农民,军装把他以前的色彩都遮盖了。

五年的制图员生活培养了我终生对海、对图的亲情。海图上有我,我心里有海,眼里有图。生命中怀有和享受过战友情是幸运的。否则,我会以为人生不够完美。

有人说战争是艺术永恒的主题之一,表现战争中最动人的部分是歌颂战友之情。想想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文艺作品,哪一部里没有战友情?甚至在古代被中国人奉为友情典范的,是刘备、关羽、张飞的桃园三结义。其实就因为他们是战友,在漫长的战乱年代中,生死相依,祸福与共,所以友情才那么亲密,那么牢固。

在好莱坞的反战片、动作片和警匪片里,也要有战友情的支撑。有一个套子是:某老兵退役后或某杀手金盆洗手后,过着安定幸福的生活,忽然有人来报信,他的战友被杀或被困,于是立刻重披战袍,冒九死一生、家破人亡的危险,去救战友,演绎出无数惊天动地、感人肺腑的故事。就连傻乎乎的阿甘,在战火中不也舍生忘死地抢救他的战友吗?没有战友情,就无法支撑一场战争。

战友情在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权和军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谁是西点军校几期的,谁是黄埔几期的,谁是哪个兵团的,谁是哪个军的,只要知道谁跟谁是战友,别的就不用说了!当然,古今中外战友反目为仇乃至相互残杀的也很多,就像爱情有结合有离异,友情也有忠诚有背叛,但人们还是不能没有爱情和友情。

但,生活中当过兵的人终究是少数。有幸能成为这少数中的一员,终生享受战友之情,不能不说是命运的厚赐。而且战友情像酒,时间越长,越是离开了部队,越醇、越香、越珍贵。

于是,在战友们聚会之后,乘兴写下此文,权作纪念。

时间是无偿赠送给生命的。获得了生命也就获得了时间,而且时间并不代表生命的价值。

所以世间大多数生命并不采取和时间『竞争』、『赛跑』的态度而是根据生存的需要有张有弛,有紧有松。

婚姻之“痒”

现代人喜欢用一个“痒”字,恐怖主义分子的袭击和自杀性爆炸是世界之“痒”,伊朗、朝鲜的核设施是美国之“痒”,法国、荷兰的全民公决否定“欧宪”成了欧盟之“痒”,男人不男为女人之“痒”,妻子施暴乃丈夫之“痒”,腐败是官场之“痒”,作弊是足球之“痒”,甚至连国庆黄金周也弄出个“七年之痒”……这个痒那个痒,仿佛当今世界处处发痒,现代人身上无处不痒。

痒了就要抓,就要挠,现代之痒大多是越挠越痒,越痒越挠,直至挠破,血糊肉烂。然后开始新一轮的痒。而在当今诸多的痒中,似乎唯婚姻中的“痒”最多。

不信咱们就数数看:

“婚姻的一年半之痒”。美国一家研究机构,最近公布了他们经多年跟踪调査研究得出的结论:新婚夫妇十八个月后,新鲜感消失,以前双方隐藏很深的缺点开始暴露出来,从而产生失落感,导致夫妻分道扬镳。

吕娟在《二十六岁,逃出围城》一文中介绍了中国年轻人的婚姻现状,结婚在一年半之内离婚的最为普遍,最短的只有一个月。以南京一个区为例,在2005年前三个月的离婚人数中,过不了十八个月之“痒”的占到百分之八十。北京女白领林蕾,在公司加班到晚上十一点钟,那天她有点发烧,浑身酸痛地回到家,见丈夫倚在床上看电视,看她回来都没有动弹,反而发牢骚:“我真是可怜啊,虽然结了婚,袜子脏了都没有人给洗。”林蕾一跃而起,洗完丈夫所有的袜子,第二天离婚。

真是现代烈女,这年头谁还在乎谁?现代人都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灵机一动,说离就离。何况现在离婚又不丢人,说不定还是大好事。果然,林蕾离婚后两眼放光,整个人好像又活过来了,随心所欲地装扮自己,重新吸引了众多追求者,于是她喊出一个口号:“早结,早离,早开始。”似乎没有离过婚,就不能开始新生活,结婚、离婚不过是人生的预备阶段。

现代人的婚姻如果侥幸闯过了十八个月的第一道坎儿,后边又面临着“五年之痒”。据全国的离婚统计,五年以内离婚的占百分之四这个婚姻的“五年之痒可能跟第二代出世有关:要了孩子有要孩子的麻烦,不要孩子有不要孩子的问题。鹤岗一美男子剑锋,娶了美女晓雨,婚后生下一女,孩子太小还看不出丑俊,待到孩子稍大,变得又黑又丑,这成了剑锋的一块心病,整天怀疑这不是自己的孩子,要做亲子鉴定。最终晓雨不得不坦白,自己过去就是这样一个丑女,靠美容变成现在的样子,但基因不能美容,故生出的孩子还是像先前的她。两人只好离婚,好离好散,女的反给了男的一笔钱,不知是精神损失费,还是玷污美男基因的赔偿金?看看,美容竟然也能构成现代婚姻之“痒”。〖单正平《人造美女的伦理问题》)现代人经济独立,情感活跃,婚姻的约束力越来越小,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于是就盛行亲子鉴定。这样一来更闹得现代夫妻容易疑心生暗鬼,搞不清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真是自己的,疑心一起,婚姻也就亮起了红灯。孩子也成了现在的婚姻之“痒”。

没有孩子就好受吗?一对年轻的夫妇,婚后三四年没有孩子,男的想要,女的却不愿要,男的有一次提前回家,看到妻子脱得赤条条正在电脑前跟网友通过网络做爱。这就又多了一条:“网恋”,更是现代婚姻之“痒”。

但,千万不要以为“婚姻之痒”为青年男女所独享,过了“五年之痒”,再往后就是“十年之痒”。结婚头十年离婚的占百分之五十。后边紧跟着是“二十年之痒”,占到百分之七十。

此时孩子已经长成,家庭负担减轻,没有让两口子必须凑合下去的外在压力了,老账新账、或老伤新伤加在一起,就变得不可忍受了。现代心理学证实,夫妻间的关爱是有周期性的,有起伏,分高低,在低潮阶段一点小事就会激起对对方的格外不满,这个阶段处理秦在英国参加婚礼不好就会走向离婚。

特别是那些有所成就的中年男女,前二十年苦于奋斗,或拼命挣钱,或玩命往上爬,当老境渐近,不可能不产生危机感,一下子会在感情上变得如狼似虎,厌烦了形式婚姻中的冷漠和疲疲塌塌,便想法打破它去追求更有激情的婚姻。

据社会学家的调査显示,当今社会上有一批黄金王老五和单身富姐,他们的存在本身就对中青年婚姻构成威胁。不是有这样的短句子吗:二奶的存在威胁老婆,当二奶成了老婆,别的女人又开始威胁她。大城市里甚至开始流行婚姻猎头,专门负责为富哥富姐寻找“幸福的目标”。有诱惑就有被诱惑,自然会对婚姻形成巨大的冲击。

婚姻度过了中年危机,越到后边“痒”的间隔就越长了。最近媒体在热炒婚姻的“四十年之痒”。结婚四十年,年龄至少有六十多岁,有的已是七老八十,怎么突然也效法现代小青年闹起了离婚热呢?如上海八十岁老人张翁,嫌老伴太节俭,对他大吃大买各种补品多有唠叨,便一纸诉状告到法院,要求离婚。

俗云:“少年夫妻老来伴”,当一对夫妻老了,连做个伴的感觉都没有,自然更不可能相依为命,天天大眼瞪小眼的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就会谁看谁都越看越别扭。

到了七八十岁的这种“痒”,应该是婚姻中的最后一“痒”了,可称“老年瘙痒症”。这看起来有点乱,现在的人怎么从一结婚就开始痒,一直到老都痒不够,可谓活到老,痒到老,无时不痒,一生都“痒”是一种时尚吗?不,还有比这更时髦的。那就是不结婚也痒,还没有结婚先想到离。眼下时兴这样一种结婚协议:“如果没有两层楼的房,就请准备两间房,如果没有两间房,就请准备两张床。”还有一首专门为这些未婚先“库”的男女写的喜歌:“我们要天天相恋,但不要天天相见;要有共同的生活经验,但不要共同的房间;你可与别人约会,但不要让我发现;我偶尔也会出轨,但保证心在你这边。”这个歌的别名叫“鬼话连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