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当代名家:蒋子龙自述人生
11001300000013

第13章 儿子长大以后(3)

让女儿相信王大夫已回家,不再给她做第二次抢救手术,她精神就不会太紧张,心情平稳对她的伤口有好处。

不能停嘴,要不断地说,分散她的精神,也能转移她的一部分痛苦。

“巍巍,爸爸知道你嗓子里很痛,也知道我的巍巍抗得住。只要不出声,可以流眼泪。爸爸也可以替你哭,爸爸一哭我闺女就不痛了说着说着,我控制了许久的眼泪突然奔流而下,女儿大概是头一次看见我哭,看见我会流这么多眼泪,父亲的眼泪大概是非常沉重的,对女儿有着不同一般的感染力。女儿似乎忘记了自己的疼痛,抬起右手为我抹眼泪。

好在这间特护病房里只有我们父女俩。当时如果有一种医术能把女儿的痛苦转嫁到我的身上,将是我最大的幸福。正因为痛苦不能转嫁,我和妻子心里的痛苦要比女儿所受的罪更深!本来只是一份痛苦,有多少亲人就增加了多少份,而且比最早的那份痛苦又膨胀了好几倍……我的巍巍是世界上最懂事的女儿,她果真一声没哭,熬过了七天危险期,熬过了连续几天不退的高烧。搬回大病房之后,又以连我都感到惊异的力量通过了吃饭关。人类自身蕴蓄着巨大的生存力量,连小孩子也不例外,这是与生倶有的。

女儿的手术一次成功。王永秀医生很满意,是他给了我女儿一个正常人的嗓子。我也很得意,为女儿感到骄傲。

郑梅说有百分之八十的现代中学生不愿做父母那样的人,这些学生是讨厌父母的职业呢,还是不喜欢父母的为人?

这真是个意味深长的现象。

我的儿子希望将来能进入经济界谋个职业,猜不透他动的是什么脑子。

女儿哪,也许是那次手术给她的印象太深刻了,从上一年级的时候开始,谁要问她将来长大了干什么,她就毫不犹豫地回答:“当个医生。”这志愿至今还没有变化。

然而根据我平常的观察,她有两个爱好。一是看杂书,比如:童话、科幻作品、小说、幽默故事等。二是喜欢音乐。

以前她是这样写作业的:先打开收录机,听着音乐或故事,零食、水壶放在眼前,课本、作业本,闲书也都在桌子上摊开。听着,吃着,喝着,写会儿作业,看会儿小说。每天晚上我或者妻子都要端着计算器检查她的作业,常有错漏,有时磨蹭到很晚。功课平平,多在中游晃荡。主要毛病是粗心,精神不集中,丢三落四。

我曾试图控制她看太多的闲书,那么她就跟着录音机瞎哼哼一些自己也不解其意的歌曲,令我管也不好,不管也不好。音乐是管不住的,流行歌曲也是管不住的,我也无法向她说清楚哪一首歌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适合她唱。再说她的嗓子动过手术,我老觉得她不适合过多地说说唱唱,这种担心仍然是多余的。父母嘛,父母对子女的担心有多少不是多余的呢?我想把她的音乐兴趣引导到器乐上来,于是就买了一架钢琴。

我绝不是想人非非地想把女儿培养成钢琴演奏家。幸运的是朋友为她介绍了一位好老师,大名张文生。此人是七十四中的音乐老师,离我的家不远。张老师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钢琴系。也精于手风琴的演奏,颇有音乐才能。他本可以参加各种演出团体,走南闯北,轻而易举地挣点钱。此人有点为世人所不解的怪劲,偏爱音乐教育,尤其热心于对儿童进行音乐启蒙教育。这项工作在中国几乎不被重视,然而又是极为重要、功德无量的。他每周五个晚上再加一个星期天,全部用在自己醉心的事业上,他教的学生小到三岁的电子琴班、五岁的手风琴班,大到中专生、中小学音乐教师、手风琴独奏演员及大学本科的学生。层次很多,什么年龄的都有。通过多次交谈和一年来的观察,我对这位音乐“怪才”极感兴趣,若不是避嫌我早就把他写进小说了。因为他是我女儿的老师,我不愿让多事的人误解他和我。他教我女儿分文不取,我当然也不敢用俗物去惹恼雅士。张老师教学的动力好像来自他的学生,学生进步,是那么块材料,他就得到了满意的奖赏。

女儿跟着这样一位老师学琴,家长不仅完全可以放心,而且进步的速度也令我惊异。

一开始,每到星期日的下午我跟女儿一块去上课。我也想学琴,何不趁陪着女儿学琴的机会自己也长点本事哪!况且我以前也曾酷爱过音乐,当过文艺宣传队的队长,拉过手风琴、二胡,吹过笛子,尽管技术拙劣、滥竽充数,总还算有基础吧。自信会比女儿学得快,学得好,平时也可对她进行辅导。

谁知一个月后我便跟不上了,左手不听指挥,大脑不能同时指挥两个手。女儿则很容易就通过了这一关,把我甩在了后边。我失去了学琴的信心,只能满足于当她的观众和“精神指导老师”。凭我这双喜欢音乐的耳朵,能听得出她把哪儿弹错了。任何一部音乐作品,不论多么复杂,都是一个完整的形象,哪儿出现错音,都格外剌耳。至于那是个什么音,应该怎么弹,我说不上来,反正知道那儿出了毛病。我还懂得一些诸如强弱、情绪变化、跳音、连线、拍节等最简单的乐理知识,至今女儿还“唬”不住我,我却能“唬”住她。她说我“不会弹光会说!”能说得让她服气也不那么容易……三个月后,张老师终止了他的较为简单的《拜厄钢琴初级教程》的练习,教学相当于中专课程的“车尔尼作品599”。其间根据课程的需要穿插加进哈农的指法练习和布格缪勒的进阶练习曲。

老师量人施教,很有章法。一年来,女儿已经把“车尔尼599”弹会了少半本,还学会其他一些小练习曲。所以去年电视台一位记者在报道了张老师和他的学生的时候,听了巍巍的演奏不相信她只学了半年琴,以为我这个写小说的父亲在替女儿夸张。其实,拍电视分散了孩子注意力,那天她弹得很糟糕。

这的确是不小的收获,但更让我满意的是女儿身上的其他变化和她的琴声给家庭带来的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女儿争强好胜,脸皮薄,自尊心强。连跟我打羽毛球都愿赢不愿输,而且要赢得光明正大、实实在在。有时因我把球打得过高过低,她没有接到,便跺脚,流泪、发脾气。我不能吊儿郎当,不能让得叫人看出来,需认真拼搏,严肃争夺,最后输掉,口服心服。

弹钢琴首先会熏陶她自己的气质,培养和锻炼她的性格。自尊、自信、自立的能力增强了。

为了照顾邻里关系,我规定她早晨七点钟以后才可以练琴。晚上到七点钟,楼上楼下的邻居开始看电视的时候要停止练琴。偶尔要在晚上练琴,需摁下消音器。如果有一天没练琴,邻居还会关心地询问:“巍巍怎么没弹琴?”楼下的吴大爷更是女儿的忠实听众:“巍巍的琴越弹越有味了!”这当然都是大人对小孩子随口而出的鼓励话。问题是我做出这样的规定,就把她放学后写作业的“黄金时间”给占了,作业改到晚上写,不论留多少作业必须在一个半到两个小时里写完。父母不管检査,自己也尽量一次写对,不要依靠检查。

这个制度首先把我和妻子解脱了。但我的心里却藏着一句话没有说出来:练琴会不会影响女儿的学习?

听琴很美,练琴可是一件很刻苦的事情,前半年我主要督促她练琴对她的学习只是偶尔问问,再也不用端着计算器替她一道题一道题地验算了。甚至到期末复习的时候,我和妻子也感到帮不上她多大忙,考试成缋公布了,女儿由期中考试的第十九名升到第三名。

简直是不可思议,我们不管她怎么学习反倒进步了?学钢琴莫非能增强孩子的智力?即使如此也不会有这般立竿见影的效果。一定是碰巧了,瞎猫撞上个死耗子!今年的期中考试,女儿的平均分数九十九点五留在了前三名。我开始觉得这个现象很有意思了,至少不能算是偶然碰上的。当然还要再看两年才能下结论。

女儿上学的路上要穿过一个自由市场,自由市场上有家青年商店,商店的主人除去在生意上喜欢竞争以外,在音响效果上也进行竞争。把录音机的音量开到最大,从早到晚不停地播放一些奇奇怪怪的歌曲,吱呀怪叫或嘶哑造作,女儿每逢路过那个商店总是把耳朵堵起来,紧跑几步躲过那刺耳的噪音。她跟我说过多次:“那音乐难听死了!”我去听了两回,果然不雅。

我举这个例子不是想证明女儿讨厌流行歌曲,有的歌曲她还是愿意跟着哼几句。包括迪斯科音乐她也是喜欢的,有时还可以自由发挥地跟着跳几下。我是说——她的审美趣味确实在慢慢发生变化,连她自己也未必觉察。

每天下午五点钟左右,女儿的琴声便从隔壁房间里传来。这琴声把我一天的疲劳全融解了,吃掉了,把屋里的空气打扫得干干净净,给我的大脑重新注入新鲜血液。轻揉慢抚,激发我的想像力,使脑子里充满幻想。

从前,孩子一放学我的工作便收摊儿。现在,从五点到七点是我一天中写作效率最高的时候,一是这段时间没客人,二是有女儿的钢琴声为我伴奏。已成毛病,当女儿不在家,我对自己的创作不满意时,便播放李斯特或肖邦的钢琴曲,以代替女儿那幼稚的演奏,帮助振奋精神,燃起创作的激情。

我称女儿的琴声为“精神按摩器”。

女儿的琴声一响,我精神上就有一种稳定感,和谐感。如果时间到了,而女儿的钢琴不响,我便无法工作,心里有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

有一次进城开会,回来晚了,但未过七点。走到楼下听不见琴声,心里不悦,上楼后见妻子儿女守在桌旁等我回来幵饭。三个人全部望着我,我绷着脸大声说:“巍巍,你练琴了吗?”他们娘住突然哄堂大笑。我虽然被他们笑得摸不着头脑,仍摆出一副户主的尊严,很不高兴地说:“你还笑哪,我不在家就不好好练琴!”他们笑得越发厉害。妻子说:“行啦,别出洋相啦!楼梯一响你闺女就说了:我爸爸回来了,他进门准绷着脸,头一句话就说:“巍巍,你练琴没有?”第二句就说:“好啊,我不在家你就不好好练琴!”闺女、儿子全把你吃透了。”我也笑了,笑得像他们一样开心。

我是凡人,也有精神不愉快,情绪烦躁的时候,每逢这种心境恶劣的时候就坐到女儿身边听她弹琴。当然赶上高兴而又清闲的时候也愿意去给她捧场。女儿是个小“人精她在心里似乎跟我达成了某种默契。见我脸色好看,就按她自己的计划练琴或进行基本功训练,出了错漏我也不会发脾气。倘若见我脸色难看,她就弹得格外认真,专挑些完整的小独奏曲弹给我听。有时还要讲解几句:“我给您弹《叙事曲》吧,您注意听,那神秘的大森林,一个小孩子迷了路,恶魔向他扑去……”她的左手飞出一串低沉恐怖的和弦。

然后就会给我弹《坦诉》,大概是希望我的心能和着她的琴音,跟她那颗稚嫩的心交流。如果我的气色还不能平和下来,她就会弹轻松欢快的《溪水》,《天真烂漫》……反正她会什么曲子我都知道。

其实,用不着她把“家底”全抖搂净了我就会高兴起来。她的头轻轻晃动,身子也随着音乐的节奏而起伏摇摆,神色天真而又庄严,十个手指在键盘上灵巧地跳跃……哦,我的宝贝女儿!当个父亲是幸福的。